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46)闻思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4日
来源: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46)闻思

 

  学佛不能只在表面,真正修持才有可能解脱,不修不可能解脱,皈依后就应该开始修持佛法。

  只要切实修行,肯定会有进步。上等修行者天天都在进步,中等修行者月月进步,下等修行者也会年年进步。如果修行一直没进展,应该是没掌握要领。

  只有了解佛法,才能真正地修持。了解佛法的途径首先就是听闻,经过闻思才能理解,理解之后再修持,很容易获得成就。不懂就去修,一般根基的人很难修成。

  闻思充分才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即使全世界的人说因果不存在,你也不会动摇。一个人即使已经剃度出家,也许还会贪恋金钱、名誉,这说明他的正知正见不够稳固。如果闻思究竟的话,所作所为都会与佛法相应。

  修行中很多旨在去除痛苦根源的方法本身看上去也很苦,如果没有巨大的信心,坚信只要去除根源痛苦就会消失,并且如果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判断来支持这种信心,我们恐怕很难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学佛一定要稳重,内心不稳重的话,今天学佛,明天就可能跑去学别的。

  佛陀说的很多道理,非常深奥,不用功闻思,是无法理解的。自己都不明白,就更没有办法弘法利生了。我从十几岁到二十五岁,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地学;二十五岁开始一边讲课一边学,直到现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对佛法可能理解了一些。

  不要因为佛法太深奥,看不懂就放弃闻思,经常将心安住在佛法上,对佛陀的教诲会逐渐理解。

  我们的道途是佛陀的教法、证法,而由于智慧福德不够,人们会以不恰当的态度对待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法。这五种错误是: 第一、持文不持义;第二、持义不持文; 第三、未领会而持;第四、颠倒而持(错误领会意义);第五、顺序错乱而持。

  言辞优美、文学造诣高的文章,当然更有助于佛法的传播,让更多世人与佛法结缘。但是,我们应该把思维法义放在首位,而不能舍本求末,把心思用在琢磨辞藻上。

  有些人声称妙法不着文字,说“修行是要了知心的本来面目,不能着文字相”,希望不闻思教理而自动悟道。闻思是为了明法义,如果已经深契佛法要义,不闻思也是可以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显现上目不识丁,但是他能讲经说法,随便拿一部佛经向他请教,他都能解释这部经真正讲的是什么。他不闻思,因为他已经懂了;而你不闻思,就不懂。不懂还不学吗?

  法王如意宝当年在学院对弟子的要求是:学过的法都要铭记在心,平常测验和年终大考时,必须在不参考任何书籍、笔记的情况下,当众讲解经论,有时长达几个小时。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广闻博学,正式为他人讲经说法,但大家还是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记住和理解经文以及上师的教言。

  有的人看法本不仔细,随便翻翻就说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佛法可不是轻易就能理解的,随便翻翻肯定不能通达其意。

  居士能够精通五部大论当然好,做不到也不必强求,但是要对自己专修的法一门深入,这也关系到大家自身的修证。比如修前行时应当反复钻研前行的法本,做到烂熟于心,力争把每个修法的内涵全部融入自相续。

  有疑问就去请教上师,或者通过教证、理证加以判别,然后依凭亲身实证去体悟所修之法的真实含义。

  从大圆满心滴部历代传承上师的传记中可以知道,他们几乎听受过所有教派的理论和教言。全知无垢光尊者对流传在西藏的绝大多数修法引导,都写过论文讲义。

  藏传的修行人尤其注重上师教言,很多法本是大成就者修行方法与修证境界的真实记录,称为窍诀,字字千金难求,有幸得到的人应当铭记于心并反复思维薰习。就像《修心七法》中说:宣闻三世诸佛一切金刚语之功德,不及铭记上师一句教言之功德。

  阿琼仁波切完成大量实修前行后,上师仍然要求他全文背诵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阿琼仁波切依教奉行,上师得知后特别高兴,勉励他说:“就应该这样啊!一味注重冥顽不灵的盲目安住,而忽视闻思教理,是行不通的。上等修行者能成为上等的说法者;中等修行者能成为中等的说法者;下等修行者只能成为下等的说法者,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返回目录

-----------------------------------------------------------------------------------------------------------------

更多希阿荣博堪布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