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玛欣德尊者译:比库巴蒂摩卡 序论 三、制定巴帝摩卡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8日
来源:   作者:玛欣德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玛欣德尊者译:比库巴蒂摩卡序论 三、制定巴帝摩卡的意义

 

  佛世尊制定学处的一般过程是:僧团中有某位或某些比库发生不适当的行为,引起在家人的讥嫌、非议,比库们听到在家人的讥嫌、非议,其中的少欲者也讥嫌、非议。那些比库们以种种方法呵责后,将此事报告世尊。世尊因此集合僧众,将当事人叫到跟前查问。当事人承认事实后,世尊以种种方法呵责他,并申明制定学处的十项意义,然后制定学处:

  “诸比库,缘于十义,我为比库们制定学处:为了僧团的优越,为了僧团的安乐;为了折服无耻之人,为了善行比库们的安住;为了防护现法诸漏,为了防御后世诸漏;为了无信者生信,为了已信者增长;为了正法住立,为了资益于律。”(Pr.39)

  律藏的义注《普端严》解释此十义说:

  其中,⑴.僧团的优越即是僧团的优越状态。凡是领受如来之语者,即能为他带来长久的利益、快乐,对于僧众们[回答]“好的,尊者!”来领受我的话而我将制定[学处],并见到了不领受的过患以及领受的功德,而不是使用强硬手段,因此才这样显示说“为了僧团的优越”。

  ⑵.僧团的安乐即是僧团安乐的状态。为了共同生活在一起者能够快乐地安住的意思。

  ⑶.为了折服无耻之人:无耻即是恶戒之人 5。即使对那些觉得羞耻的、会陷入痛苦的事,他在违犯时或做了也不会羞愧,为了折服他们。在没有学处时,他们会说“你们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凭哪件事、哪条罪来斥责我?”来扰乱僧团。但有了学处,僧团便可令他们见到学处而用法、律、导师之教来折服。以此故说:为了折服无耻之人。

  ⑷.为了善行比库们的安住:为了善行、喜戒的比库们能够安乐住。若喜戒的比库不知道应作、不应作,有过失、无过失,界限和规则,在为圆满三学努力时感到疲劳,有疑问时感到苦恼。但若知道应作、不应作,有过失、无过失,界限和规则,在为圆满三学努力时不会疲劳,有疑问时不会苦恼。为他们制定学处则能导向安乐住。又或者折服了无耻之人,他们才能安乐住。若依止恶行之人,则不能行诵戒、不能行自恣 6、不能举行僧甘马 7,也不能和合,比库们不能专一地教导、询问和实践业处等。但折服了恶行者则没有这一切祸害,从而使善行比库们能安乐住。如此,当知“为了善行比库们的安住”有这两种意思。

  ⑸.为了防护现法诸漏 8:现法诸漏即是因为不防护而使自身遭受到的拳打、棒打、砍手、砍脚、名声败坏、懊悔等痛苦。如是为了防护、避免、预防这些今生的灾患。

  ⑹.为了防御后世诸漏:后世诸漏即是因为不防护而作了恶业之因,使后世遭受地狱等的痛苦。乃是为了消除、止灭、避免这些而说。

  ⑺.为了无信者生信:有了学处的制定,那些无信心但却知道学处的制定、或者见到比库们遵照学处而行的智者们会说:“对于世间上大多数人染着、秽恶、愚昧之事,这些沙门释迦子却能远离、离而安住,他们确实行难行之行,确实行重大之行。”从而生起信心,就像看了律藏后的邪见者三吠陀婆罗门一样。所以说“为了无信者生信”。

  ⑻.为了已信者增长:那些对佛教有信心的善男子知道了学处的制定,或见到比库们遵照学处而行时会说:“啊,这些圣尊行难行之行,他们终生只吃一餐、行梵行、守护律仪。”从而信心越来越增长。以此故说“为了已信者增长” 9。

  ⑼.为了正法住立:有三种正法:教正法(pariyattisaddhamma) 、行正 法(pañipattisaddhamma)与证正法(adhigamasaddhamma)。在此,收录于三藏中的一切佛语名为“教正法”。十三种头陀功德、十四行仪、八十二大行仪,以及戒、定、观慧名为“行正法”。四种圣道、四种沙门果以及涅槃名为“证正法”。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学处的制定,比库们才能研习学处及其分别的义理、释义,连同其他佛语,并依所制定的学处修行。圆满行道后,因行道而证得应证悟的出世间法。所以,因制定了学处,才使正法得以长久地住立。以此故说“为了正法住立”。

  ⑽.为了资益于律:有了学处的制定,可以资益、支持、善支持律仪律、舍断律、止律和制定律四种律10,以此故说“为了资益于律”。

  所有诸句皆应结合“我将制定学处”这一语。比如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组合为“为了僧团的优越,我将制定学处;为了资益于律,我将制定学处。”

  另外,其中僧团的优越即是僧团的安乐;僧团的安乐即能折服无耻之人等,这是环环相扣的。

  同时,僧团的优越即是僧团的安乐;僧团的安乐即能折服无耻之人等,如此以每一句为基础而连结了十次。

返回目录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