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宣隆大师传:21、道智(Magga Ñāṇa)如何根除潜伏的烦恼(开示)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来源:   作者:孙伦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宣隆大师传:21、道智(Magga Ñāṇa)如何根除潜伏的烦恼(开示)

 

  〔问〕大师!请你详细告诉我们,潜伏的烦恼(Anusaya)(1)是怎么样被道智根除的?

  〔答〕各位善信!要知有如下的法(dhammas)(2):

  能见的法,

  应被见的法,

  能辨识地领悟事物的法,

  应被辨识地领悟的法,

  能根除或抛弃的法,

  应被根除或抛弃的法,

  能导致苦灭的法。

  一个修习内观禅的禅修者,当他进展至能够辨识到心、心所与色身时,他会清楚地认识到此三法确实是苦(Dukkha),当他仔细地观察与检查苦恼的根源时,他会了解到:贪爱是苦恼的根源,所有悲痛皆源自贪爱。就在他洞悉到苦因的那一刻,洞悉到苦因这一真相(事实)的道智就会根除所有潜伏的烦恼。

  能见到心、心所、色身与涅槃等(究竟)法的法是能见的法或法眼。

  (应被见的法是四圣谛。)

  (能辨识地领悟事物的法是内观智(Nanas,Insight Knowledge)。)

  应被辨识地领悟(或体证)的法是四圣谛。

  能够根除或抛弃的法是道智。

  应被根除或抛弃的法是贪爱或苦因。

  能导致苦灭的法是寂灭(Nirodha)。

  三种世间(The Three Worlds or Lokas)

  了解心、心所与色身即是知道众生、有情或五蕴世间(Satta Loka)。

  构成众生五蕴或事物的因缘即是行法世间(Saṅkhāra Loka)。

  众生五蕴与无情事物(如楼房、大厦等)所依靠的根基谓之物质世间或器世间(OkāsaLoka)。

  (此三种世间,自无始以来,可说是互相混杂、互相依存、不可分开的。)

  三种智(The Three Knowledge or Ñāṇas)

  谛智(Sacca Ñāṇa):了解心、心所与色身等现象的性质。

  作智(Kicca Ñāṇa):了解道智的功能。

  证智(Kata Ñāṇa):了解道智在根除潜伏的烦恼后即断开生死轮回炼。

  三种遍知(The Three Pariññās or Three Kinds of Full Understanding)

  知遍知(Ñāta pariññā):直接了解心、心所与色身,即彻底了知应被了知的名色现象。

  度遍知或审察遍知(Tīraṇa pariññā):彻底了知所有应被审察的现象,如审察苦因。

  断遍知(Pahāna pariññā) 彻底抛弃苦因后的了知,:如经道智消除了潜伏的烦恼后之了知。

  三种轮转(The Three Vaṭṭas or Three Rounds)

  烦恼轮(Kilesā Vaṭṭa or Round of Defilements):不断再生轮转(轮回)之中的心、心所与色身等之整体。

  业轮(Kamma Vaṭṭa or Round of volitional actions):不断再生轮转(轮回)之中的(可引生再生的)善业与不善业之整体。

  果报轮(Vipāka Vaṭṭa or Round of resultants):不断再生轮转与伴随而来的老、病与死等。

  五种应被了知的法(The Five Ñ eyya-Dhammas)

  行法(Saṅkhāra):当心、心所与色身和合在一起时,识(Consciousness)就会生起,此种和合或并合就谓之行法。

  变化无常(Vikāra or Changeability):指有为法(Conditioned things)之不断生灭变化。

  四种相色(Lakkhaṇa Rūpa):指地(Pathavī-dhātu)、水(Āpo-dhātu)、火(Tejo-dhātu)、风(Vāyo-dhātu)等四大种或四大元素(Four Primary Elements)。

  涅槃(Nibbāna):指涅槃这一要素(The element of Nibbāna)。

  名称或概念法(Paññatti):指名称、概念或言外之意(Verbal connotation),例如:这是色身、这是精神状态、这是心等。

返回目录

----------------------------------------------------------------------------------------------------------------

更多孙伦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