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坦尼沙罗尊者: 依止 (附录)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坦尼沙罗尊者: 依止 (附录)

四大教法

  尔时、世尊于清晨着衣持钵去毘舍离乞食。行乞之后,饭食已毕,从城中托钵归来时,他以象视──回身转顾毘舍离,告尊者阿难说:「阿难,此为如来最后顾视毘舍离。来,阿难,我等去班达镇。」
  「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于是佛与大比丘僧众向班达镇进行。到已,如来即住在镇上。
  尔时、佛告诸比丘说:「诸比丘,因不了解四种法,我与汝等长期奔陟于生死之途。何者为四?诸比丘,是圣戒、圣定、圣慧及圣解脱。诸比丘,若能了解及证悟此四种法,则世欲已尽,尘缘已绝,永久不受后有。」
  世尊作如是语已,慈喜之导师复以偈曰:
    戒定慧与无上解脱,
    此应乔达摩所证最胜之法。
    智者以所知之法宣示诸比丘,
  导师以天眼使苦尽而证涅盘。
  佛陀在班达镇时亦向诸比丘如是宣说圆满法语:「此为戒、此为定、此为慧。修戒则定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定则慧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慧则心从漏得解脱──欲漏、有漏、见漏及无明漏。」
  尔时,世尊在班达镇随宜住已,语尊者阿难说:「来,阿难,我等去波戛城。到已,佛陀即住在波戛城之阿难陀神舍。彼告诸比丘说:「诸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且专心谛听。」
  「是,世尊。」诸比丘回答说。
    世尊说:「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语:『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我从佛亲口闻受。』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一大教法,应当学。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院有僧伽及其长老与导师居住,我从其僧团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
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二大教法,应当学。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院住有众多博学多闻、深具信仰、深入于法、精娴戒律及通晓律仪的僧团长老。我从诸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三大教法,应当学。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院住有一博学多闻、深具传统信仰、深入于法、精娴毘尼及通晓律仪的比丘。我从该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四大教法,应当学。
  「诸比丘,此是四大教法,应当学。」
《长部‧大般涅盘经‧第四章‧第一至十一段》

◇◇◇◇◇◇◇◇◇◇◇◇◇◇◇◇◇◇◇◇◇◇◇◇◇◇◇◇◇◇◇◇◇◇◇◇

慈爱经

    欲获得寂静的善行者应具足:能干、坦诚、绝对正直、谦恭、温文、不骄傲、知足、易于护持、事务少,俭朴、摄受诸根、谨慎、不粗鲁、不执着俗家、不论多微小的过失,只要会受到智者指责的,他都不犯上。
    (他应当祝愿)愿一切众生心生欢喜、快乐、平安。所有呼吸的众生,不论强弱,长或大,中等,短或小,可见或不可见,住在近处或远方,还会再生或不会再生的:愿一切众生心生欢喜。愿无人欺骗他人,或在任何地方轻侮人;愿他们不互相怀恨,不思挑拨与敌对。
    因此,恰如为母者不惜生命地保护其独子,他亦当如此保持无量慈爱心,与于一切众生。让其慈爱遍满无量世界,于上方、下方及四方皆不受限制,完全没有瞋恨。无论是立、行、坐、卧,只要他不昏睡,便应培育这种(具有慈心的)觉醒。他们说,这是现前的梵住。
    他不堕入邪见,具足德行,圆满智见。止息对欲乐的贪爱,他肯定不会再投胎。
◇◇◇◇◇◇◇◇◇◇◇◇◇◇◇◇◇◇◇◇◇◇◇◇◇◇◇◇◇◇◇◇◇◇◇◇

别解脱教诫 (Ovadapatimokkha)

  ◇不造一切恶,实行一切善,清净自己的心,这是诸佛所教。
  ◇忍辱是最好的德行,诸佛皆说涅盘至高无上。
   杀害他人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伤害他人者不是真正的沙门。
  ◇不诽谤、不侵害、严于持戒、饮食知节量、深居于幽僻之处、
   精勤于修习增上定,是为诸佛所教。
愿佛法长存于世
Buddha sasanam ciram titthatu
◇◇◇◇◇◇◇◇◇◇◇◇◇◇◇◇◇◇◇◇◇◇◇◇◇◇◇◇◇◇◇◇◇◇◇◇

----------------------------------------------------------------------------------------------------------------

相关链接:

返回坦尼沙罗尊者:依止(目录)

南传佛教文集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