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大事记要>>正文内容

佛教年史(前623年-500年)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623年
   佛陀释迦牟尼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属尼泊尔)蓝毗尼园(一说565年。由于南传与北传佛教对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岁等史实记载有差异,故1950年第一次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会议作出共同的规定。本表采用的是这一规定的年代。
前594年
   释迦牟尼出家,时年29岁。
前588年
   释迦牟尼于五月月圆日夜在古印度菩提伽耶(今属印度比哈尔邦)睹明星悟道,明年35岁。
前578年
   佛陀在鹿野苑(今属印度贝那勒斯城)弘法,是为“初转法轮”,时年45岁。
前543年
   释迦牟尼于五月月圆日夜半在古印度拘尸那伽(今属印度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优婆伐檀那林双菩提树下涅槃,时年80岁。信徒分其舍利建塔贮之。3个月后,,迦叶在阿阇世王支持下,在王舍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底赖雅)灵鹫山七叶窟内召集500比丘举行“第一次结集”,以整理佛教经义。该次结集又称“王舍城结集”、“五百结集”、“灵鹫山结集”等。
   富兰那长老(跋波)等率领近千名比丘在七叶窟外举行结集,世称“大众部结集”,亦称“窟外结集”、“大众部小乘结集”等。是为部派分裂为始。
   又传阿难曾在铁围山举行大乘佛教结集。世称“铁围山大乘结集”,亦称“大乘结集”。
约前543年—前43年
   佛陀涅槃后第一个五百年时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教尚未形成主流,史称“小行大隐时期”,又称“正法时期”。
前443年
   耶舍长老在古印度毗舍离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穆查发普尔)召集700僧众举行“第二次结集”,亦称“毗舍离结集”、“七百结集”。
   佛灭后100年,大天被耶舍长老等逐出上座部长老僧团,乃另立大众部。从此原始佛教在组织上出现分裂。
约前350年
   古印度信徒于加德满都(今属尼泊尔)建覆钵形十三层窣堵波以弘佛。
约前250年
   目犍连子帝须在古印度孔省王朝阿育王支持下,于华氏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召集一千比丘举行“第三次结集”,以编纂佛教巴利文“三藏”。
   印度桑奇大窣堵波(一号窣堵波)建成。
约前249年
   阿育王赴蓝毗尼园、鹿野苑等佛教圣地朝觐,并建柱塔以纪念。
约前240年
   师子国建睹波罗摩塔以弘佛。
前3世纪
   阿育王皈依佛教,支持僧侣四出弘法,足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其中末阐提到迦湿弥罗、犍陀罗传教。
   佛教成为印度国教,各地陆续建立石刻和石柱,开凿石窟。
约前185年
   古印度中部巽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推行排佛政策,摧毁境内佛塔八百余座,尽杀僧尼,史称“中印度法难”。
约前100年
   佛陀《本生经》成书。
   古印度著名石窟阿旃陀石窟开凿。
前2世纪前后
   佛教从古印度西北的迦湿弥罗等地过葱岭向西域各地传播。
前25年
   在师子国护法王伐多伽摩尼·阿巴耶支持下,罗希多大上座于阿卢寺召集500僧众举行“上座部第四次结集”。又传迦腻色迦组织的结集为“第四次结集”。
前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
   大月氏(今新疆及以西一带)来华使者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庐口授《浮屠经》,佛教渐传入中国。
前1世纪
   印度建卡尔梨石窟。
公元16年—公元515年
   佛涅槃后第二个五百年内,大乘佛教弘传至全印度,小乘佛教转而为附庸,史称“小从大主时期”、“大主小从时期”、“像法时期”。
约62年(东汉明帝永平五年)
   楚王刘英信奉佛教,并与信徒聚会谈佛,是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
约65(东汉明帝永平八年)
   史载明帝刘庄以梦见金神,遣使臣蔡愔等到天竺(今印巴次大陆一带)求法。
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史传天竺僧人竺法兰、迦叶摩腾以白马驮《四十二章经》、佛像到洛阳,明帝以礼相迎。是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汉地之始。
68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在洛阳建成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竺法兰、迦叶摩腾绘《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首楞严二十五观图》于白马寺保福院;又绘月氏《佛像》于洛阳南宫清凉台等地。
1世纪中后叶
   《薄伽梵歌》、《本生经》等书于古印度大体成形。
   犍陀罗、秣菟罗、阿玛拉瓦提等地佛教美术盛行。犍陀罗吸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华,创造出各种释迦形象,形成富有特色的犍陀罗艺术。
   约100年
   古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护法,以世友菩萨为上座,选500阿罗汉于迦湿弥罗城(今属克什米尔)举行“第四次结集”。此后改覆钵式佛塔为楼阁式,刻三藏于铜鍱以贮。马鸣、龙树、提婆等宗教诗人、思想家辈出。阿玛拉瓦提式样的美术盛行。
147年(东汉桓帝建和元年)
   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阳弘佛,后译出《道行品经》、《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等,大乘佛教理论得以系统传入中国。
   山西洪洞广胜寺约于该年兴建。
148年(东汉醒帝建和二年)
   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到洛阳弘法,156年译《人本欲生经》。以后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阿毗昙五法经》等,小乘佛教理论得以系统传入中国。
166年(东汉恒帝延熹九年)
   醒帝在洛阳濯龙宫设华盖以祠佛像。
172年(东汉灵帝熹平元年)
   印度僧人竺佛朔在洛阳译出《般若经》抄本《道行经》一卷。
181年(东汉灵帝熹平元年)
   安息国居士安玄与汉僧严佛调译《法镜经》两卷。
184—189年(东汉灵帝中平年间)
   笮融于徐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大兴佛寺,铸铜佛、饰金身、设斋会,信徒多达数万。
   在长江焦山建普济庵,后改名定慧寺。
196—220年(东汉献帝建安年间)
   曹植仿佛教声律用作诗赋,又制《渔山梵呗》,音调艳逸,被视为佛教影响中国文学、音乐之象征。
   湖北当阳建玉泉寺。
   陕西扶风建法门寺。
2世纪前后(东汉晚期)
   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约凿于此时。
   新疆喀什市三仙洞石窟开始雕凿。
222年(三国吴大帝黄武元年)
   支谦从洛阳到武昌,后到建业,译《大明度无极经》、《维摩诘经》、《大阿弥陀经》等佛经。
224年(三国吴大帝黄武三年)
   印度僧维祇难和竺律炎在武昌译《法句经》,此经后由支谦重新校译。
   约230年(三国吴大帝黄龙二年)
   苍梧(今广西梧州)学者牟子著《牟子》,倡佛、儒、道一致之说。
241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四年》
   康居(今伊朗一带)僧人康僧会由交趾(今越南)入华至建业(今江苏南京),设茅屋,置佛像,弘法。
   画家曹不兴从康僧会学画佛像,被誉为中国的“画佛之祖”。
247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十年)
   康僧会受吴大帝孙权赏识,在建业为之筑建初寺。是为江南佛寺创立之始。
   康僧会善以《易经》、《诗经》、《老子》融入佛说,译有《杂譬喻》等经,被视为第一位兼有佛、道、儒思想的入华译经师。
250年(三国魏齐王嘉年二年)
   古印度僧人昙柯迦罗到达洛阳,译有《僧祇戒本》,并于白马寺设戒台传戒,肇汉地佛教按戒律出家之始。
   古印度佛学研究中心在那烂陀寺建立。
260年(三国魏元帝景元元年)
   僧人朱士行为访求《大品般若经》,西行五万余里到达于阗,得《放光般若经》梵本。是为中国僧人西行求法之始。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17窟开始雕凿。
265年(三国吴末帝甘露元年)
   吴末帝孙皓在镇江建甘露寺。
266年(西晋武帝泰始二年)
   天竺僧人竺法护在洛阳译经,以后共译大、小乘经典150余部,为晋代译经者之冠。
268年(西晋武帝泰始四年)
   湖南长沙建岳麓山寺。
   陕西西安大兴善寺约建于此时。
282年(西晋武帝太康三年)
   朱士行在于阗遣弟子法饶等将《放光般若经》等送回洛阳。朱士行晚年在于阗弘法,卒于该地。
286年(西晋武帝太康七年)
   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10卷。《光赞般若经》10卷。
3世纪
   印度埃罗拉石窟开凿。
   斯里兰卡摩诃舍那王修建祇陀林佛塔。
   约300年(西晋惠帝永康元年)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开凿。
   僧人义兴在浙江鄞县天童山结茅弘法。
   僧人帛远与道士王浮在洛阳辩佛道优劣,王浮辞屈后,伪造《老子化胡经》,继续攻击佛教。
305年(西晋惠帝永兴二年)
   帛远为秦州刺史张辅杀害。
310年(西晋怀帝永嘉四年)
   龟兹(今新疆库车)僧人佛图澄至洛阳弘法。后来投奔后赵石勒,被尊为“大和尚”,得以参政。曾以佛教不杀生之情劝石勒。
317年(前凉永安四年,即东晋元帝建武元年)
   甘肃麦积山文殊、观音、普贤三泉旁建佛寺,此地渐为弘法胜地。
   帛尸梨蜜多罗译《大孔雀王神咒》等。
321年(东晋元帝大兴四年)
   书圣王羲之生(—379)(一说303—361)
323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
   明帝司马昭擅绘,于宫内乐贤堂画佛像。
   竺道潜、帛尸梨蜜多罗等僧人南渡,受到东晋君臣与士人礼遇,江南佛风随之大盛。
326年(东晋成帝咸和元年)
   杭州灵隐寺创建。
   雕塑家、画家戴逵生(—396)。
330年(东晋成帝咸康五年)
   杭州下天竺建翻经院,后改名法镜寺。
340年(东晋成帝咸康六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建高座寺。
344年(东晋康帝建元二年)
   画家顾恺之生(—405)。
   书法家王献之生(—386)。
348年(东晋穆帝永和四年)
   后超“大和尚”佛图澄卒于邺宫寺,年117岁。生前与弟子共建寺893所。
351年(东晋穆帝永和七年)
   佛图澄弟子竺僧朗等东入泰山,在金舆谷建寺传教。
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
   王羲之与僧人支遁等作兰亭之会,书《兰亭序》。
354年(东晋穆帝永和十年)
   道安在太行恒山立寺传教,慧远与弟慧持出家师之。
   山东长清建灵岩寺。
362年(东晋哀帝隆和元年)
   哀帝请竺道潜进宫讲《大品般若经》。
363—365年(东晋哀帝兴宁年间)
   顾恺之于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
366年(东晋废帝太和元年)
   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
372年(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
   简文帝司马昱于建康长干寺建三层佛塔。
   前秦苻坚遣僧人顺道等赴高句丽弘佛。是为佛教传入朝鲜之始。
37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前秦僧人阿道入高句丽弘法。
375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
   高句丽建肖门寺和伊弗兰寺。
380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
   道安编《综理众经目录》,一般以之为最早而可信的经录。昙摩持、竺佛念等在道安主持下译出《十诵比丘戒本》等。
381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
   慧远至庐山创“龙泉精舍”,讲经说法,庐山渐成为南方佛学中心之一。
   道安倡划一僧尼姓氏,四姓沙门皆改姓为“释”。中国汉地位僧从此以“释”为姓,自称为释迦牟尼后人。
384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东晋梵僧摩罗难陀到百济弘法。
396—397年(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
   建康瓦棺寺毁于火灾。
   道武帝拓跋跬以僧人法果为道人统,管摄僧徒。
   法果倡“皇帝即当今如来”论,以使佛道与王道互相利用。
   法果得授公、侯之爵,开和尚受封之先例。
398年(东晋安帝隆安二年)
   江西南昌建大安寺。
   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
399年(后秦弘始元年)
   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法。
4世纪
   印度菩提伽耶寺建立。
   印度笈多艺术风格佛像雕塑艺术流行。
   约400年(东晋隆安四年)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开凿。
401年(后秦弘始三年)
   龟兹僧人鸠摩罗什来长安,后秦王姚兴以“国师”礼相迎。鸠摩罗什在长安说法,开始系统地介绍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观点。以后,译《大品般若经》、《妙法华莲经》、《阿弥陀经》、《十诵律》等35部300余卷。
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
   慧远结庐山白莲社,首倡汉地佛教净土信仰。
   太尉恒玄下令沙汰僧尼,登记僧尼“名籍”,加强管理。是为政府设僧尼名籍管理之始。
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慧远倡“沙门不敬王者”论,以保持佛门的相对独立性。
404年(后秦弘始六年)
   后秦僧人智猛等15人从长安出发,赴印度求法。
408年(东晋安帝义熙四年)
   印度僧佛陀跋陀罗到长安。
   罽宾僧佛陀耶舍被迎到长安,译《四分律》。
410年(东晋安帝义熙六年)
   法显抵师子国修习佛学。
412年(东晋安帝义熙八年)
   法显游历南亚、中亚29国,达15年,取道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回到崂山。返国后著《佛国记》。
   昙无谶到姑藏。以后译《大般涅槃经》北本、《金光明经》、《菩萨地持经》、《菩萨戒经》等。
413年(后秦弘始十五年)
   陕西户县建草堂寺,以供鸠摩罗什译经弘法之用。
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
   慧远卒于庐山东林寺,年83岁。
417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高句丽僧墨胡子来华求法。
418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
   法显在建康译出《大般泥洹经》,宣扬除“一阐提”外,“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竺道生在建康阐扬“涅槃学”。
   古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在扬州天宁寺译出《华严经》等。
   江苏苏州灵岩寺和常熟兴福寺兴建。
420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绘壁画,并留有题记。是为全国石窟中现存最早的题记。
422年(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
   谢灵运受竺道生影响,著《辩宗论》,以会通儒佛之说。
   安徽寿县导公寺约建于此年。
423年(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
   罽宾(今阿富汗一带)僧人佛陀什抵建康,与竺道生等译《五分律》等律书。
424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
   西域畺良耶舍到建康,译出《观无量寿经》。
42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
   浙江宁波鄞县建阿育王寺。
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
   竺道生因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被逐出佛门,进虎丘山。
431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
   罽宾沙门求那跋摩到达建康,译《菩萨善戒经》。是为大乘戒法和瑜伽系学说传于南方的开始。
43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
   师子国尼姑铁萨罗到建康,与僧伽跋摩为中国尼僧授具足戒(一说为元嘉六年即429年)。
   发生“白学先生”(儒学)与“黑学道士”(佛教)之争。
43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
   中印度僧求那陀罗到建康,以后译《杂阿含经》、《过去现在因果经》、《胜鬘经》、《楞伽经》等。
436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宋僧人慧琳著《白黑论》,宗炳、颜延之反驳之。
438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四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诏罢沙门年龄50以下者,以其强壮,使为民。
444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
   太武帝在崔浩煽动下灭佛。数年间,北魏境内佛教荡然无存。
445年(北凉沮渠安周承平三年)
   沮渠安周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大兴佛教,立《造佛像碑》;北凉主客长史阴尚宿亦刻《捐道场碑》,立于吐鲁番。
452年(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
   北魏文成帝下诏复兴佛教,命州郡县造寺,许百姓出家。
455年(北魏文成帝兴光二年)
   师子国僧人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5人来中国时,带来3尊佛像。
459年
   画家、艺术理论家谢赫生(—532)。
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北魏沙门统昙曜在文成帝支持下主持开凿云冈石窟。
   江苏扬州大明寺兴建。
466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永宁寺,造七级佛塔、传说高300尺。又造释迦像,用铜10万斤,黄金600斤。
472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
   诏禁止无籍僧尼在民间游化,僧尼出外教化须带僧曹文书。禁止私建寺塔。
   山西交城玄中寺约于此时兴建,后该寺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奉为在中国的祖庭。
475年(宋后废帝元徽三年)
   定林寺法献往天竺求法,至于阗得佛牙、舍利及《观世音灭罪记》等而归。
478年
   斯里兰卡锡吉里耶古宫创建,宫内有佛龛及天女散花等壁画。
479年(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
   河南济源盘谷寺兴建。
480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
   古印度僧人达摩约于是年来中国弘法,将禅学传入中国。他曾面壁9年,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481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
   中印度僧昙摩伽耶舍在广州朝亭寺译出《无量义经》。
483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元年)
   敕长干寺玄畅与定林寺法献为僧主,分任长江南北两岸僧务,时号“黑衣二杰”。
   北京天宁寺佛塔约于是年创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创建。
   江苏南京栖霞寺创建。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约此时开凿。
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
   江苏徐州云龙山石窟开凿。
487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
   南朝齐竟陵郡王萧子良在建康召集文士、名僧谈儒论佛,吟诗作文,并造经呗新声。
   沈约受梵呗影响,讲求诗赋音律,创“四声”之说,被视为“永明体”诗风的代表人物,开唐代律诗先河。
   范缜撰《神灭论》,提出“浮屠害政”,与萧子良等辩佛教之因果说。
   道士顾欢写《夷夏论》,认为佛教为“夷”,引起南朝士人佛道夷夏之争。
488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六年)
   西域僧伽跋陀罗在竹林寺译《善见律毗婆沙》18卷。其译律记载有“众圣点记”。
492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
   中印度沙门求那毗地译出《百喻经》,后又译《十二因缘经》、《须达经》。
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制定僧制47条。
494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佛教中心南移。
   集能工巧匠开凿龙门石窟。龙门日盛,信徒云集。
495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书法艺术的珍品,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始刻。
496年(北魏教文帝太和二十年)
   北魏孝文帝元宏诏令于嵩山建少林寺。
   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开凿。
499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开凿。
5世纪
   印度迦里陀斯著《萨昆塔拉公主传》。梵语文学与佛教艺术极盛。其雕刻吸收犍陀罗艺术,在印度北方形成“秣菟罗佛教艺术”。
   印度摩竭陀出现有光环的如来佛立佛。
   上座部佛教衰微。
   新罗的阿道来华求法。
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山西浑源悬空寺兴建。
   龙门宾阳三洞开凿。

标签:佛教年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