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的洗浴文化续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来源:   作者:妙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他浸泡在水中,用清澈的河水洗净了身上的经年污垢时,一股清凉侵入他的心田,这时他忽然悟出:人们之所以有烦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心地不净,一味的苦修,是永远无法进入大彻大悟的法门的。于是他决意放弃苦修,用明智的方法寻求真理,于是他取食了牧女善生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又跳进尼连禅河中沐浴,便觉得遍体清爽,光彩照人。出浴之后,他独自来到一棵菩提树下,结趺跌坐,静思默想,经49天后,在启明星生起的时候,他夜睹明星,豁然开朗,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这便是有关佛陀沐浴悟道的因缘。
 
佛教关于沐浴的保健祛病功能,有一个佛教故事这样讲到:‘有一次,一位僧人患了严重的皮肤病,去向当时的名医耆域求医问药。耆域说这种病必须通过沐浴才能治愈。僧人按其所说沐浴浸泡身体,果然恢复了健康。后来,佛陀知道了这件事,不仅严格要求僧众们要定期沐浴,而且还向弟子们宣扬沐浴的五大好处。佛陀说:沐浴有大益,第一可以除去身上的污垢;第二可以使身体清洁、精神舒畅;第三可以消除寒冷及由此引起的疾病;第四可以治疗皮肤和肌体的风疾;第五可以使身体时时保持健康。’当名医耆域带着五百随从向佛陀请法时,佛陀便向耆域宣说了《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
 
在《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入温室洗浴,愿令众生长夜清静,秽垢消除,不遭众患……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一者燃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苏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这样可得七福:
 
“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
二者所生清净,面目端正;
三者身体常香,衣服洁净;
四者肌体润泽,威光得大;
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
六者口齿香好,方白齐平;
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裳光饰珍宝。”
 
讲到沐浴的无上殊胜,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了佛陀教授韦提希夫人观想极乐世界的各种庄严。其中一观便是观想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沐浴的庄严。观想的场景是:‘在以七宝装饰的池塘中,注满八功德水,池底布以金沙,池水清澈,池中生满各色的莲花,这些莲花又大又香,而池水的温度、深浅、流速等等无不随人意念而自动调节。八功德水不但可以沐浴身体的轻安,还可以洗去我们内心的烦恼,增长心中的智慧。在七宝池中沐浴完毕后,就围绕在阿弥陀佛身旁玲听佛的说法。’
 
佛教的洗浴行为也是沙门生活中的威仪。沙门就含有清净之意,它不但指内心清净,同时还是指身体的整洁、清净和威仪。相传,有一次,一位以洁净而出名的外道行者听说了佛教沙门也注重身体洁净之威仪。于是,他就暗暗跟随一名沙门想看个究竟。当这名沙门在大解之后,按照佛教的洗洁程序,如法的进行了洗净、洗手时,外道行者被这名沙门洗洁过程的如法和威仪深深折服。他独自暗想:从昔以来,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洗洁是最如法、最清净的,今昔与沙门相比,就太粗略、太笨拙了。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外道行持,加入了佛教沙门的行列。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如法的洗洁,不但可以使人行为威仪,而且还具有强大的慑服力,令人心生敬意、折服傲慢。
 
佛教的沐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冷水浴,一种为热水浴。这两种沐浴分别具有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以及治疗疾病的作用。佛陀就曾在因感冒引起风湿性局部肌肉酸痛时,用牛奶涂抹全身,然后将身体浸入热水中来进行治疗。热水不仅可以清除人身上的污垢,使皮肤色泽鲜亮、光滑细腻,而且可以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眼清目明,病痛减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洗浴的温度和时间,一般应以自己感觉舒适为最好。如要想通过洗浴来达到镇静的目的,则应在36~37℃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为宜。当身体出汗以后,把用豆类(大豆、小豆或扁豆等)磨成的粉抹在身上,以除去身上的污垢。如果是病人洗浴,则把具有药用功效的香木(如檀香等)粉末混合成的香料制成洗浴粉来使用。洗净身体以后,还要在身上涂一层油。但这种做法只适用于普通人,僧众们除了生病以外,是禁止往身上抹油的。另外,用于治疗疾病的,除了香料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药物,这样的药浴也可以收到治疗效果,其具体方法是:
 
    先在身上涂一层油,用热水洗掉,然后再喝些牛奶。 
    在身上涂上牛奶,然后在热水中洗浴。
    在身上涂上香油后进行按摩,然后用泡有香料的热水洗净。
 
药浴可以温暖身体,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草药中的芳香油可以刺激皮肤,草药经过浸泡后析出的有效成分对人体也有良好作用,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佛教在沐浴时所使用的药物,如香料疗法中所用的菖蒲、檀香、薄荷等香料,现在仍然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接下来介绍一下洗浴时的禁忌及注意事项。根据唐代大医家孙思藐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中的描述:‘居家沐浴不可过勤,浴室要密闭,不能过热或过冷,否则容易生病。冬天沐浴不要大汗淋漓,出浴后不要被凉风吹到。湿发时不要用凉风吹,也不要挽卷、打结等,头发未干前不要卧床睡觉,否则会出现头风眩闷、牙齿疼痛、耳朵聋被、脱发、生屑等症状。过饱或过饥都不宜沐浴,出浴后应少吃点点心或喝点饮品。如果夜间沐浴后不吃点东西就睡觉,会出虚汗、多梦。夫妻最好不要同浴,阳光充足的日子沐浴最好。…… 洗发的水不能忽冷忽热,也不能刚喝完冷水或热水后洗发,否则会得头风病。刚出完汗,不能洗冷水浴,否则会伤害心脏(原文:凡居家不欲数沐浴,若沐浴则必须密室,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冬浴不必汗出霡霂,沐浴后不得触风冷。新浴发讫,勿当风,勿湿索髻,勿湿头卧,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头生白屑。饥忌浴,饱忌浴,沐讫,须进少许食饮,乃出。夜沐发,不食即卧,今人心虚,饶汗多梦。又夫妻不用同日沐浴,常以晦日浴、朔日沐吉。凡炊汤经宿,作甄畦疮。热滑洗头,冷水灌之,作头风;饮水沐头,亦作头风行病。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损心也不能复)。

根据《养生余录上》 "沐浴洗面"篇:‘女性同志在生理期不宜洗发,否则由
此生病则难以治愈。…… 使之‘气不胜血,神不胜形(原文:女人用事来,不可
洗头,或因感疾,终不可治。沐浴渍水而卧,积气在小腹与阴,成肾痹。炊汤经宿,洗体咸癣,洗面无光,作甑哇疮。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故
有痈疽之疾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 ’
接下来介绍几个热水浴保健祛病的方子(传自于寺院药物学书籍):
 
1、干萝卜叶治畏寒症:把干萝卜叶放入浴池中,制成药液后洗浴,可使身体变暖,对畏寒症有疗效。将菖蒲叶泡在水中洗浴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2、石榴花治带下症:用石榴花制成药液洗浴身体,可治疗带下症。
 
3、牛扁全草治溃烂:在浴池中放入整株牛扁草,浸泡后入浴,可以治疗溃烂。
 
4、樟木枝和叶治疗风湿病:采集樟树的枝和叶进行药浴,或把爵床全草晒干后使用,均有祛除风湿的功效。
 
5、紫苏叶和桃树叶治痱子:将紫苏叶和桃树叶混合后放入水中进行洗浴,可以治疗痱子。用樱花树叶泡水洗浴也同样有效
 
6、 桃树叶治湿疹:将桃树叶放入浴池中浸泡,然后浴身,可治湿疹。
 
7、艾蒿叶和茎治腰痛:如果用艾蒿的叶和茎泡入水中洗浴的话,腰痛有望减轻和消失。
 
8、无花果治风湿病:用无花果做药有相当多的效能,如果将它的干叶子放入浴缸中洗药浴,能治风湿病。
 
9、无花果叶治痔疮:用无花果的叶子洗药浴,对痔疮有疗效。
 
佛教洗浴的如法仪规有:发愿、诵咒加持、如法洗浴三部分。佛陀曾说过,我观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无有一物清净,水亦如是。佛陀悲悯众生,特赐咒加持,方得清净。
 
洗手
佛教日用毘尼中要求:在持诵经典或其它书籍前、饭前、拜佛前、穿袈裟前、手碰他人身体或衣物前,在大小便后、劳作后、起床后,都要洗手。洗手前、或是洗手过程中默念:‘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唵 主迦啰耶莎诃(偈一遍、咒三遍);’然后用澡豆(即我们用的洗手液、香皂等清洁用品)徐徐洗手至肘部,直至清净。若是大便完毕,则要重复洗手七次(佛陀时代的大便擦拭方法是用手指和净壶冲洗臀部便处,因此,大便后要格外清洗手部)。璎珞经云:若登厕洗手不念此咒,假使十恒河沙水,洗至金刚际地,亦不能净。
 
洗脸
洗脸前、或是洗脸过程中默念:‘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唵 蓝莎诃(偈一遍、咒三遍)。’然后用澡豆(即我们用的洗面奶、香皂等清洁用品)徐徐洗至耳朵、耳根、颌下等部位,直至清净。
 
洗脚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唵 蓝莎诃(偈一遍、咒三遍)。在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中,入寺、入堂、绕塔、经行、托钵时,都要赤脚。因此,在入室拜佛、听经、用斋、就寝前,都要如法洗脚,以示威仪。
 
洗澡
洗澡沐浴前,先要打扫浴室,令其洁净,避免伤害蚊虫之类。如身体不适,则使用温水。如有大小便,则先行解决,最好不要在浴室行之。然后准备好清洁用品、替换衣物等,入室沐浴。沐浴前或沐浴中默念:‘沐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唵 跋者啰恼迦吒莎诃(偈一遍、咒三遍)。’注意,沐浴时只可徐徐而洗,不可抨水,以示威仪。
 
以上便是佛教如法洗浴的步骤和过程。因佛教的洗浴如法、清净、威仪,因而也备受民间的追崇。古代帝王在祭坛、斋天、祭祖、请僧说法等重大活动前,皇帝都要如法斋戒沐浴,少则三天、多则七天,以示威仪、庄重。后此习俗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地,也影响了当地的洗浴习俗。如日本在天皇时代(公元500年左右)佛教徒为表示对佛虔诚,常常把佛像洗得干干净净,谓云“佛浴”。后来在参加法会前为表示对佛尊敬,也把自己身体洗净,称为斋戒沐浴。寺院的澡堂有时会向社会开放,称之为‘施浴’。

在其它宗教里也有各自的洗浴文化和习俗。如伊斯兰教徒每做礼拜之前,必须进行大净或小净。小净要洗手、洗足、净下;大净不仅要净全身,甚至要求每一根毛孔都要不藏污垢,以洁身的形式到达清除邪念疑虑,进而达到净化心灵目的;基督教的洗礼。洗礼是一种进入基督教神秘世界的庄严仪式,由教堂的神职人员主持。虽然基督教各派洗礼的对象和方式不同,如有的是用清水蘸点额头,有的要用一个大水盆进行浸礼。不管那种方式,洗礼均象征着洗去罪恶,表示旧人已死、重新做人。中国道教的洗浴仪规更是周全、庄重,这里不再一一累述。


 

弘扬佛教洗浴文化

 
 
佛教的洗浴文化体现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他为大众制定了如法的、威仪的洗浴流程。并为大众宣说了《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从而让我们了解了洗浴的目的、方法、利益和功德。佛教的洗浴文化不仅是佛教内部的行为规范,而且还影响了中国整个古代的上层社会乃至民间。。做为新时代的学佛人,在倡导人间佛教的今天,我们应将佛教悠久的、正统的洗浴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佛教的洗浴文化如甘露般洒向人间,润泽人间。
 
 
 
后注:本文参考、摘要了禅一的博客:‘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沐浴’。 http//blog.sian.com.cn/shaolinchanyi;百度文库:古代沐浴禁忌;
参考文献:、《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养生余录上》、《释氏要览》、《南海寄归内法传》、《十诵律》、《大乘起信论》、《千金要方》卷27《养性》《观无量寿佛经》、《毘尼日用》。

 

 

标签:洗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