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四十九)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6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思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別教菩薩行位

  別教為獨菩薩法(純是大乘菩薩之教法),不與二乘共。其行位即諸大乘經中(如《瓔
珞經》等),所明五十二位因果,從淺至深,不相融攝者是也。如下表:
  別教行人,初聞中道(中諦)佛性,即生仰信。了解真如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而為無量苦集覆蔽。須先藉空假二觀,助發中觀,方可剋證,故次第修行三觀。

  ●十信位

  「信」者,順從也。謂此菩薩聞說無量四諦(十一表已釋)、常住佛性之理,信順不疑
,故名「信」,共有十階位。此十信菩薩,既已仰信中道,乃先用析空觀,觀生滅四諦,以
伏三界見思煩惱。與藏教七賢位,通教乾慧地、性地齊。
  此處所言「齊」,乃就伏惑而言齊,然其見解功用,則與藏通不可同日而語。其實,十
信菩薩,不僅觀生滅四諦而已,而是正觀生滅四諦,傍觀(兼觀)無生、無量四諦,及中道
佛性之理,故能正伏見思,而兼伏諸惑(少分淺伏塵沙、無明),故其解慧非藏通人所能及
也。以下諸位,凡言「齊」處,皆例同此義。

  ●十住位

  「住」者,慧住於理也。謂以空觀之慧住於真諦之理也,共有十階位。此十住菩薩,用
體空觀,觀無生四諦,而斷三界見思惑。見真諦,開慧眼(慧眼了知空),成一切智,證位
不退(超凡之位,永不退失),行三百由旬(喻菩提路中途,如第九表所說)。
  初住名「發心住」,十信修滿,斷三界見惑,見真諦寂滅之理,悲憫眾生昏迷倒惑,枉
受生死,創發大心,常懷濟度,故名「發心住」。與藏教初果,通教見地齊。
  七住名「不退住」,斷三界思惑盡,與藏阿羅漢、通已辦地齊。八、九、十住從空入假
,修假觀,斷「界內塵沙惑(於所化六凡之機,不能知病識藥)」與通教菩薩地、佛地齊。

  ●十行位
  
  「行者」,遍學一切出世法門,盡行諸佛所有善行,故名「行」,共有十階位。此十行
菩薩從空入假(若細辨則八住即已入假),觀無量四諦,遍學四教四門(藏通別圓四教,各
具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四門,共十六門,總括一切法門),遍觀眾生根性,廣修六
度萬行(即「不思議六度」之觀行),斷「界外塵沙惑(於所化三乘之機,不能知病識藥)
」,見俗諦,開法眼(法眼了俗諦),成道種智。
  然此十行菩薩,於塵沙惑猶未淨盡,以其解慧僅解「但中(別教所詮中諦)」,不解「
圓中(圓教所詮中諦)」,故未能度圓根性故。於後十回向位,能解圓中,能度圓根,方盡
塵沙惑。
  或問:塵沙惑障菩薩化道,斷盡塵沙方能度生無礙,而欲度一切眾生(含等覺)皆得無
礙,必至佛果而後能。然則,佛果方盡塵沙耶?答:塵沙惑之義並無如此深廣,但能了達四
教四門(總括各種法門),能度四教根性(總括各類根性),即是塵沙惑盡,如別十向、圓
十信者是也。

  ●十回向位

  十住入空,十行入假,回此二邊,以向中道,故名「回向」,共有十階位。
  前來十住,用空破有(假)執;十行,用假破空執。空假次第雙用,又次第雙破。雙破
故為雙遮(非空非假)之方便,雙用故為雙照(亦空亦假)之方便。方便已立,圓觀可修,
故於十向位,發起中觀(空假雙遮雙照),故云「別向圓修(別十向位能修圓中觀)」。以
能圓修故,能度圓根,故塵沙淨盡。又以修中觀故,伏根本無明惑。證行不退(大乘化他行
深,永不退轉),行四百由旬。

  ●十地位

  前十向發起中觀,伏根本無明,今無明忽破,親證中道佛性。既證中道實際理地,能出
生一切佛法,能荷負一切眾生,故名「地」,共有十階位。
  初地名「歡喜地」,無明初破,證真佛性,故大樂歡喜也。又名「見道位」,以中道觀
,見第一義諦(中諦)。破一品根本無明,顯一分三德秘藏(如後釋),開佛眼(佛眼照中
諦,真俗圓融一體),成一切種智(一分)。行五百由旬,初入實報無障礙土,初到寶所(
如後釋)。證念不退(中道正念,永不退失),得無功用道(不加功力,念念流入薩婆若海
──一切種智海)。隨可化機緣,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如後釋),利益眾生。
  所謂「三德秘藏」──謂如來藏性(佛性)本具法身(以真如法性體為身)、般若、解
脫三德,今藏性開顯,亦即三德開顯,故初地以上菩薩又稱為「法身大士」。從此「證道同
圓」,蓋所證三德秘藏與圓無二無別故。
  所謂「實報無障礙土」──十方諸佛土(每一個大千世界),各具四土:
  一者「凡聖同居土」,乃三界有漏地,為凡夫所居,偶有聖人(或示化、或修成)與居

  二者「方便有餘土」,乃斷見思與塵沙之羅漢、辟支佛、菩薩所居。以其修方便道(空
假二觀),故曰方便;尚有無明未破,故曰有餘。
  三者「實報莊嚴(無障礙)土」,乃修真實法(中觀),破無明,稱性所感勝報土。色
心無礙,身土難思,毛孔遍含剎海(一毛孔中含無邊剎土),十世不離剎那(一剎那中含十
世古今),為法身大士所居。
  四者「常寂光土」,「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亦即破無明所證三
德秘密藏、法界圓融體。理智一如(所證理體與能證觀智圓融不二),依正圓融(正報身與
依報土圓融不二),真俗兩忘(真如理體與差別事相圓融不二),自他不二(諸佛與眾生圓
融不二)為妙覺佛果所居。
  然實報、寂光二土實為一土,但一就所感之果報說,一就所顯之法性說,故分為二耳。
是故初地破一分無明,初入實報土,亦即分證寂光土,故云「初到寶所」。乃至妙覺無明破
盡,入上上實報土,亦即證究竟寂光土。惟講經者取其易曉,每以分證者為實報土,以滿證
者為寂光土耳。
  所謂「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初地法身大士,即是分證佛,能於一百個大千世界,
示現八相成佛(從兜率天降,托胎、出胎、出家、降魔、成佛道、轉法輪、入涅槃),利益
眾生。如藏通果佛,即此法身大士所示現(或亦有妙覺佛果所現者)。若二地菩薩,則可千
界作佛,乃至萬億等界,類推可知。

  ●等覺位

  十地滿,更破一品無明,則入等覺位,望於妙覺,猶有一等故。亦名金剛心(所修觀智
,純一堅利,喻若金剛)。亦名一生補處(猶有一品無明,故云一生;過此一生,即補妙覺
之處,故云補處)。

  ●妙覺位

  從等覺金剛後心,更破一品無明,入妙覺位,以其妙極覺滿故。
  其實,別十向位已能修圓中觀(別向圓修),故別教菩薩最遲於十向位必接入圓教,成
圓教菩薩。而此別教佛果,實乃圓教妙覺來示現耳(詳天臺教典)。
  綜上所述,十信伏惑未斷,名為「凡位」。十住、十行、十向,已斷見思、塵沙,猶未
破無明,名為「賢位(三賢)」。此後行位破無明、證法身,名為「聖位」。十地(十聖)
、等覺分破無明,分證法身,故為分證佛,妙覺則為滿證佛。
  如是別教菩薩,從最初仰信中道佛性,然後次第修行三觀,歷五十二位因果,經無量阿
僧祇劫,方乃圓滿佛果(通常所言三大阿僧祇劫,僅方便言其少分耳)。由此可知行大乘,
成佛道,談何容易?若無淨土特別捷徑法門,則此一大事因緣(入佛見、成佛道),何有了
期?有緣聞此者,亦可深長思矣!(待續)
 

标签:佛学概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