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学概要十四讲表述记(四十七)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6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思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贰丶观法

  菩萨乘为大乘法,大乘经论中固必说之,然小乘经论如《阿含经》丶《大毗婆沙论》丶
《俱舍论》等,亦言及菩萨乘。此何以故?答:小根人虽志求出三界丶证涅槃丶成阿罗汉而
已,然彼等亦见闻佛之相好庄严丶神通道力丶说法度生等,迥非阿罗汉所能及。则此佛果究
竟如何修成者耶?乃必触及之问题,故佛亦为彼等小根人,说菩萨修行成佛之过程。然《阿
含》会上(佛说小乘教之法会总称),大根未熟,不堪领受大法,故佛为小根人说菩萨乘,
只能方便假说,不能究竟实说。此义关系重大,不可不先明者也。
  依天台化法四教言之,「藏教」为小乘教法。藏教即「三藏教」之简称,智者大师依经
论称小乘教为「三藏教」,以《法华经》丶《大智度论》等称小乘为「三藏」故,又小乘三
藏部帙条然各别,不似大乘经律二藏混同故。「通教」为通大通小之教法,乃接小入大之过
渡桥梁,亦即大乘之初门,而二乘之利根者亦可共禀。别圆二教纯为大乘教法,「别教」为
大乘次第教,真丶俗丶中三谛隔别不融,空丶假丶中三观次第修证,别於藏通二教,亦复别
於圆教,故名「别教」。「圆教」为大乘圆顿教,三谛圆融,三观圆修,顿超顿证,故名「
圆教」。
  大小四教虽皆言菩萨乘,而四教观慧悬殊,故所修六度名义迥别。藏教为「事六度」,
通教为「理六度」,别教为「不思议六度」,圆教为「称性六度」。如左表:

  ◎藏教──事六度

  如第九丶十一表所说,藏教(小乘)观慧为「析空观」,亦即「无常无我观」,观万法
缘合则生,缘散则灭,但见「法」生「法」灭,不见有「我」。盖「我」为主宰丶自在义,
有独立自体,能自在作主者方为「我」。今观万法众缘所生,故无独立自体;随众缘变动生
灭,故不能自在作主,故知「无我」。此观能了「我空」,能破「我执」,然不能了「法空
」,不能破「法执」。盖彼以为缘合未散时,此法为实有故。
  藏教菩萨(即小乘经论中所言之菩萨)即以此观慧行於六度,如行布施时,於能施丶所
施丶施物等一一事相,虽不执为实我,却仍执为实法,不能达其本空(当体即空)之理。以
其「仅行六度之事,不能达事即理(空)」,故智者大师称之为「事六度」,且称此种菩萨
为「事六度菩萨」,乃佛为小根人方便假说者也(後详)。

  ◎通教──理六度

  通教根性较利,其观慧为「体空观」。彼不以缘生诸法为实有,故不言因缘散灭方空,
即於因缘合时,知其为缘合假相,当体即空。喻如掌缝,两掌合时,生一缝相,此一缝相,
但为两掌和合假相,本无实体。藏根人只知两掌散离,方归於空;通根人则在两掌和合,缝
相生时,即知其生即不生,有即非有,如幻如化,当体全空。此观能了「法空」,能破「法
执」(通教但破法执少分,圆教方能究竟破尽)。
  通教菩萨即以此观慧行於六度,如行布施时,了达能施丶所施丶施物(三轮)等事相,
一一当体即空,此谓「三轮体空」。以其「达事即理,了事如幻」,故名为「理六度」。大
乘经论中所云「菩萨不住相(不住我相丶法相)布施」,盖言此通教菩萨及别圆菩萨之观行
也。

  ◎别教──不思议六度

  别教菩萨不但修空观,了达真谛,而且从空入假,修假观,了达俗谛。所谓「俗谛」,
即「诸法别相」,亦即「一切诸法,因缘所生,唯识所现,十界差别」。所谓「假观」,即
「遍学遍观」,遍学诸佛法药,遍观众生病况(如第一表释「道种智」已说)。
  别教菩萨即以此观慧行於六度,故能了知「一一度出生无量法门,十界差别」。如行布
施时,若以名利虚伪心修之,则为三途因;以人我胜负心修之,则为修罗因;以着相求福心
修之,则为人天因;以出离生死心修之,则为二乘因;以法界平等心修之,则为无上菩提因
。如是一度出生十界无量差别,若病若药,浩如恒沙;此乃界外大菩萨境界,二乘尚且不知
,岂凡夫所能思议?故名「不思议六度」。
  或问:「假观」亦是一种「止观(定慧)」否?答:固然。菩萨修空观已,於空智心中
,遍学遍观;息诸缘念,名「止」;思惟观察见思丶无明病药,名「观」。由大悲弘誓愿力
,及诸佛威德加被力故,诸法渐发,渐深渐广,渐利渐明,洞晓药病,遂开「道种智」矣。
  别教菩萨修空假二观已,即以此二观为方便,发起「中观」,则近同圆教观行矣(「别
向圆修」别十回向位能修圆中观)。如是空丶假丶中三观次第修之,须经历极长时劫,是名
「次第三观」,乃大乘中较钝根者也(较圆为钝,较通则利)。

  ◎圆教──称性六度

  圆教根性,为大乘上上利根,彼於中谛佛性丶实相妙理,初闻便悟。既悟中谛佛性,便
能照性成修,发起中观;以「中观」观於「中谛」,亦即以「一心三观」观於「一境三谛」

  「一境三谛」者,谓一境圆具三谛,三谛只是一境,随举一法,即真丶即俗丶即中,举
一即三,言三即一,三谛圆融,不可思议;如经论云:「一切诸法,因缘所生(即空),唯
心所现(即假),因心成体,体即法界(即中)」(於第一表释「一切种智」已说)。观此
「一境三谛」,即名「一心三观」,随观一法,即空丶即假丶即中,一念心中,三观圆具。
又名「圆中观」,但言「中观」,则任运圆具空丶假二观故。
  圆教菩萨即以此观慧行於六度,如行布施时,了达能施丶所施丶施物一一体即法界,横
遍竖穷(三轮体中)。故但施一钱,亦能具足法界横遍竖穷功德,事相虽少,运怀甚大。如
此观行,名为「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以能称合佛性法界体而起修行故,一一修皆能具足
佛性法界全体功德。故圆教菩萨所修六度,名为「称性六度」。
  圆根人悟後起修,即以圆观行,一路到底,彻果通因,中间不必更换题目(不必如别根
人空丶假丶中次第更换),此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故能圆超顿证,快速圆满菩提,
与别根人相较,「日劫相倍」矣!(圆人修一日,等於别根人修一劫)。
  然此圆教利根,甚不易得,千人中难得一丶二人。或闻或思(参究),若未能彻悟中谛
佛性,则仍停留於求悟阶段,未足以称为圆观行也(求悟阶段,只是趋向圆观,尚非真正圆
观)。故知圆根难得,圆观难修,蜛非其人,斯道不行!由此益显净土圆顿法门三根普被,
利钝全收之殊特矣!(於十三表详述之)。(待续)

                    第412期 公元2011年2丶3月发行  

标签:佛学概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