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心镜书磨—不怕千招会 就怕一招精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7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养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经典的熟读成诵,固然必要,若不加简择,拢统开列一票书目,要孩子熟读成诵,适足
以害之,不可不慎。

  信好国学经典的家长,从小就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读经。浩瀚的国学经典,如何读得完?
读了《论语》,漏了〈大学〉;会了〈大学〉,还有〈中庸〉丶《孟子》。四书熟了,《易
经》丶《诗经》丶《礼记》丶《春秋三传》等经典之作,也要孩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别
说孩子望而生厌,连家长也会望洋兴叹。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
涯,殆已。」以有限时光,想要遍熟一切,根本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梁启超曾为清华大学学生开了一张书单,後来写成《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书,
其中有一类书,梁氏特别注明「希望熟读成诵」,试问:有几位清华人能照书单而熟读成诵
?经典的熟读成诵,固然必要,若不加简择,拢统开列一票书目,要孩子熟读成诵,适足以
害之,不可不慎。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民国二十几年时,在北京天桥开设摔跤场的宝善林,人称「宝三」,他是一代摔跤名手
。宝善林是满州人,父祖辈出身善扑营,自幼学习摔跤,身体极好,聪明伶俐,年长後遍访
名师,勤学苦练,练就出类拔萃的摔跤本领。在北京称雄摔跤技坛三十馀年之久,成为一代
跤王。
  宝善林精通所有摔跤「绊术」,但让他独步一绝的是「补踢」这一招。两人较量时,宝
三让对方任意踢自己的腿,当对方踢他的腿时,宝三就将自己的腿抬得很高,谓之「逃腿」
。连逃数腿後,随即将逃出的腿趁对方尚未落下时,反踢一记,使对方倾倒,谓之「补踢」
。这招绝技为他独专,任何摔跤手都难以做到。
  拳家有句行话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如果光会许多招,运用时却「样样通
,样样松」,倒不如精通一招,得以奏效。

  谁说记性不好

  章学诚是清代着名的史学家,幼年在私塾里「日诵百馀言」,但是他不走科举的路子,
一生喜欢读子书史书,别具眼力。在他的《文史通义.假年》,附录一位族中晚辈对他的印
象,这位族人称章学诚为叔父,他说:「叔父每见学者,自言苦无记性,书卷过目辄忘,因
自解其不学。」有人说自己记性不佳,读过的书很快就忘了,大概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子吧。
章学诚每回听到这套藉口,他就会说:
  「君自不善学耳。果其善学,记性断无不足用之理。书卷浩如烟海,虽圣人犹不能尽。
古人所以贵博者,正谓业必能专,而後可与言博耳。盖专则成家,成家则已立矣。宇宙名物
,有切己者,虽锱铢不遗。不切己者,虽泰山不顾。如此用心,虽极钝之资,未有不能记也
。不知专业名家,而泛然求圣人之所不能尽,此愚公移山之智,而同斗筲之见也。」
  章学诚说,讲这种话,就不是善学习的人。如果善於学习,每个人的记性绝没有不够用
的道理。千古遗留下来的书卷,真是如烟波浩瀚的大海,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学尽这些书。古
人以博学为贵,因为他不学则已,所学必定专精,然後才谈得上博。能专精一事,就能一家
独到,成为一家之後,表示他在此领域已立足扎根了。
  宇宙间的事物,对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即使一点一滴也要学起来,不可遗漏。没有切身
利害的,就算它比泰山还大,也不必看一眼。能够如此用心,资质极钝的人也记得住。

  切身的非熟不可

  如果不懂得专精一业,以成一家特色,却浮浮泛泛的学,想求圣人也办不到的事,就如
愚公移山的智慧,不过是器量狭小的看法。
  所以章学诚在〈假年〉这一篇,不认同某些人的作法,他说:「今不知为己,而骛博以
炫人。天下闻见不可见,而人之好尚不可同。以有尽之生,而逐无穷之闻见;以一人之身,
而逐无端之好尚,尧舜有所不能也。」如今有些人不求最切己身的学问,只求博不求精,以
博学炫耀於人。天下要闻要见的东西何其多,每个人的爱好崇尚也不尽相同,若想以有限的
生命,追逐无尽的事物,以个人力量,追求漫无边际的爱好,连圣人尧舜也会感到无奈。

  就怕一招练一万次

  什麽学问与己有切身关系?研经植德本,讲究进德修业的儒经不可不熟,但是儒经少说
也有十三经,尽数熟读罕有人能及,所以雪庐老人提示:《论语》一经,不可不读。言语丶
文章是办事必备工具,所以文学不可不读,《四库全书》的集部何其多,那一部书最切身呢
?雪庐老人要人熟念《唐诗三百首》,熟读唐诗菁华,能锻炼「言必有中」的精准言语,写
出「文从字顺」的文章。
  俗谚云:「不怕一次练一万招,就怕一招练一万次」,一次练一万招,招招不实。若只
此一招,认真练上一万次,那累积的力道,何其惊人!若贪多务博,想背尽群书,结果不消
多久便付诸东流。还不如精择一二经典,念熟之後,定时定量,一遍一遍的温习。将最切身
的经典蕴藏在心,日後就能转化为长相左右的好老师,随时提醒孰是孰非,引导人走上对的
路子。
                    第402期 公元2010年2丶3月发行  

标签:国学经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