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学概要十四讲表述记(三十九)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5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思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表说人天乘,此表说声闻丶缘觉乘。先说声闻乘。

  甲丶声闻乘

  如第九表所言,声闻乘目标在断见思惑,证真谛涅槃,出三界分段生死。而其所修法门
,即「四谛」法。

  ◎教法──四谛

  何谓「四谛」?「四」者苦丶集丶灭丶道也;「谛」者,审义丶实义丶不颠倒义丶不异
义;「四谛」者,此四者皆为真实不变之正理也。《佛遗教经》云:「月可令热,日可令冷
,佛说四谛,不可令异!」

  ●苦谛

  「身心酬业,患累逼恼」──三界凡夫众生,其身心依正果报,乃酬昔业因而来,皆为
生死苦法,不免灾患丶累缚丶逼迫丶苦恼。如《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
充满,甚可怖畏!」又如第四表中云:「三界统苦」,乐是坏苦,苦是苦苦,不苦不乐是行
苦。故三界果报确实是苦,不可令乐,故云「苦谛」。
  「世间果」──此苦谛乃言三界生死之果。
  佛於鹿野苑初转法轮,即说四谛,四谛之首,即此苦谛。可见「观受是苦」,确为菩提
觉心之发端。学佛之人,必也深体此意,方能愤然悱然,期求出离,不致以苦为乐,流连忘
返也。

  ●集谛

  「起惑造业,招集来苦」──三界苦果,从何而来?无非起见思惑,造有漏善恶等业,
招集而来。若不起惑,则不造业;既不造业因,则不受苦果。故此惑业,确实是招集三界苦
果之因,除此更无别因,故云「集谛」。
  「世间因」──此集谛乃言三界生死之因。
  佛说集谛,使众生如实了知,一身所受之苦,确为「自作自受」,是以毋须怨尤,勿加
苦因,惟求釜底抽薪之道也。

  ●灭谛

  「结业已尽,无生死累」──若将见思惑业断尽,则生死因缘灭,不复受生死苦果。经
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惟有灭尽生灭之苦因苦果,所得不生不灭之涅槃境界,方为
真乐,除此更无真乐,故云「灭谛」。
  「出世果」──此灭谛乃言出三界生死之涅槃果。
  佛说灭谛,揭示三界苦海外,真实安乐解脱处,则茫茫众生,油然兴起归来之志矣!

  ●道谛

  「正助双修,能至涅槃」──彼涅槃果从何而得?惟从修「道」而得。「道」即戒定慧
三无漏学(广则为三十七道品),戒为助道,定慧为正道,如是正助双修,即能断惑除苦。
故戒定慧确实是灭苦之因,除此更无别因,故云「道谛」。
  「出世因」──此道谛乃言出三界生死之因。
  佛说道谛,直指一条光明大道,茫茫众生,津梁是赖矣!
  或问:四谛言世出世因果,何以各先言其果(苦丶灭),然後言其因(集丶道)?答:
此佛说法之善巧也。盖果易晓而因难见,故先示以易晓易见者,以兴其厌慕之志,然後告以
得果之因道,则自肯欣然起行矣。
  综观四谛,无非在说明世间有漏因果,与出世间无漏因果。众生闻此,方可认清何为真
苦?何为真乐?何为苦因?何为乐因?若欲离苦得乐,须断苦因,修乐因,是谓「知苦断集
,慕灭修道」。
  可见四谛乃甚为圆满完整之法轮,所有破迷启悟,离苦得乐之因果道理,皆摄其中,佛
说大小偏圆诸教法,皆不离四谛。是故佛最初转法轮,与最後临入灭,皆唱言四谛法。《佛
遗教经》云:「汝等若於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速)问之,毋得怀疑不决也!尔时世尊
如是三唱」犍益大师解云:「如来一代教法,义理虽多,四谛摄尽。以苦集二谛,摄尽世间
因果;灭道二谛,摄尽出世因果。故於四谛有疑,则一切法咸皆有疑;蜛於四谛无疑,则一
切法皆为无疑。所以垂灭殷勤三唱,深显除四谛外,更无馀法也。」
  然大小乘经论所言四谛,名目虽同,义趣迥别。天台智者大师依《胜謦》丶《涅槃》等
经,立大小偏圆不同之四种四谛,与化法四教四观相配当。如左表:
  声闻丶缘觉二乘皆为小乘教,亦即是「藏教」(第九表已说)。故声闻乘所言四谛,即
是藏教「生灭四谛」。何谓「生灭四谛」?以四谛皆言生灭故(虽分世出世,而四皆有变易
)。「苦」则依正身心丶生灭变异;「集」则贪絈痴等流动生灭;「道」则贪絈痴灭,戒定
慧生;「灭」则苦集边灭已,涅槃边方生。而其观慧,则为「析空观」。
  若通教之「无生四谛」,则四谛皆言无生(缘生如幻,生即不生),而其观慧为「体空
观」。若别教之「无量四谛」,则四谛皆言无量(唯识所现,十界差别),而其观慧为「次
第三观」。若圆教之「无作四谛」,则四谛皆言无作(体即法界,作而无作),而其观慧为
「一心三观」。

  ●三转法轮

  佛典载言:佛初於鹿野苑,对濠陈如等五人(後来称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所谓
「示转」丶「劝转」丶「证转」。
  「示转」──直示四谛之相状。所谓「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
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劝转」──警劝令修四谛。所谓「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
证;此是道,汝应修。」
  「证转」──佛引己为证明。所谓「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
复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
  当时濠陈如闻已,即得法眼净(初果)。世尊乃重为其馀四人广说四谛,四人亦得法眼
净。此时五人白佛,欲求出家,世尊呼彼五人「善来(来得正好),比丘!」五人顿时须发
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出家修道者)。佛复为演说无常无我等法,五人乃漏尽成阿罗
汉。於是世间始有三宝具足(佛为佛宝,四谛为法宝,五阿罗汉为僧宝),是为人天福田。
(详见《三转法轮经》等)。(待续)
                      第403期 公元2010年4月发行  

标签:佛学概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