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学概要十四讲表述记(四十四)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2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思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乙丶缘觉乘

已说声闻乘,次说缘觉乘。

  ◎教法──十二因缘

  如第九表所说,「缘觉」乃观十二因缘而觉悟者,故彼所修法门即「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条目,已於第五表中详释。其实,十二因缘与四谛义旨无别,但有开合之异而已。
盖无明丶行丶爱丶取丶有,此五支合为「集谛」;识丶名色丶六入丶触丶爱丶生丶老死,此
七支合为「苦谛」;观十二因缘智,即是「道谛」;十二因缘灭,即是「灭谛」。故四谛为
总说略说,十二因缘为别说细说,《法华文句》云:「十二因缘者,还是别相细观四谛耳。
」以缘觉根性稍利於声闻,故佛为不同机宜,作此开合。
  
  ◎观法──十二因缘观

  声闻观四谛,先观苦谛,乃以苦谛为初门;即先观三界是苦,进而方探苦之由来。缘觉
观十二因缘,初观「无明缘行,行缘识」等,乃以集谛为初门;即先观无明惑业,为招集来
苦之因缘。
  然则,此十二因缘如何作观?佛说十二因缘有流转丶还灭二门,依此二门逆顺观察。
所言「流转生死门」者,谓六道众生生死轮回,循环不绝,犹如水之流动不息,轮之旋转不
止。经论云:「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谓由「无明」之缘故,而生起「行」;由「行」
之缘故,而生起「识」;由「识」之缘故,而生起「名色」乃至由「生」之缘故,而生起「
老死」。如是依因而感果,果上复造因,辗转由藉,流转不息。
  所言「还灭涅槃门」者,谓若能止息流转,灭除生死,则能还归涅槃,证得解脱。经论
云:「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
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此谓若能灭除「无明」
,则「行」随之灭除;「行」既灭除,则「识」亦随灭乃至「生」既灭除,则「老死」亦随
之而灭。但灭其一,其馀辗转随灭,则流转因缘不再相续,永超生死链圈矣!
  缘觉之人,依此二门作观,复有逆顺二种推研。始无明,终老死,名「顺观」,如上文
所述便是。始老死,终无明,名「逆观」,如下所述:
  首观现前「老死」从何而来?推知乃从「生」而来;又推「生」从何来?乃从「有」而
来;又推「有」从何来?乃从「取」而来乃至推「行」从何来?乃从「无明」而来。此即逆
推流转门。
  复观若欲灭除「老死」,则须灭除「生」;欲灭除「生」,则须灭除「有」乃至欲灭除
「行」,则须灭除「无明」。此即逆推还灭门。
  缘觉之人,於此二门,逆顺推观,由此而发无漏定慧,而证真谛涅槃。

  ◎行位──不立分果

  若於佛及善知识所,闻说十二因缘流转还灭法门,身毛为竖,涕泪交流,即发缘觉乘善
根(昔曾闻修缘觉乘法,种此善根,故今得发)。善根既发,即依十二因缘二门逆顺推观;
且多作福,多供佛,多闻法;以其「深观缘起,久种三多」,福慧既崇,故能顿证极果(辟
支佛果),且能进侵习气(见思习气,如第九表中说)。出有佛世,名为「缘觉」;出无佛
世,名为「独觉」。以顿证故,不立分果;不若声闻证果,由见道而修道,从有学至无学,
分分圆满,故立四果。
  然则,此二乘修行证果,其迟速如何?经论云:「声闻利者三生,钝者六十劫;支佛利
者四生,钝者百劫。」此谓声闻人修行,最利者三生即入见道丶证初果。盖资粮位为一生,
加行位为一生,见道位为一生;既见道已,进而修道断思,再经人天七番生死,方证无学(
若加功用行,则不必七生)。若其最钝根者,从初发心,修声闻法,须经六十大劫,生生世
世,不断修行,方证圣果。
  缘觉之人修行,最利者四生即证无学。盖前二生伏惑(相当於声闻资粮丶加行位),第
三生入见道已,於第四生即能顿证无学,且侵习气。而其最钝根者,从初发心,修缘觉法,
须经一百大劫,生生世世,不断修行,方证极果。
  复有值佛出世,本为凡夫,闻佛一呼「善来,比丘!」即证无学者。或有七天半月丶一
年半载即证无学者,此惟佛世方有,非是修证通则也。
  又声闻初果第七生时,及二果一受生时,若不值佛,亦必证涅槃,虽是声闻种性,亦得
名为「独觉」,此称「小辟支佛」。
  又值佛出世,虽为缘觉根性者,以闻佛陀声教而证果故,仍列入声闻数,如摩诃迦叶等
。(其实,若依《法华经》开显而言,佛世常随诸大弟子,皆法身大士,示现为声闻丶缘觉
,以助佛弘化者也)。
  总之,声闻为小乘,缘觉为中乘,合称为「二乘」。对大乘而言,同为小乘,同断见思
惑,同得一切智,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同行三百由旬,同入化城(偏真涅槃),尚未达宝
所也(喻佛性宝藏,如第九表说)。(全文完)
                     第408期 公元2010年10月发行  

标签:佛学概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