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中华文化释题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4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明伦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华文化这个题目,国人听得太熟了。但是,最熟的名词,往往含有最重要的意义。若
干年来,因为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学术界人士已发表了很多高见。文化一词,也有所解释。
只有中华二字,尚未见有专文阐扬。本文对中华文化广泛的内容,不敢妄发议论,只想拿中
华二字来作粗浅的研究,希望从这里获得一些基本概念,以作研究固有文化的初阶。
先说中字,它的浅显义,一般人都了解,但它的深奥义,未到圣人的境界者,恐怕都认
不完全。根据尚书和论语的记载,尧王禅位给舜王时,最要紧的交代话,就是「允执其中」
。後来舜让位给禹时,所授的命辞,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尧舜传授的辞句虽有多寡不同,但主题都是中字。禹王以後的圣君,例如成汤文武,都是
以中字为道统。至圣孔子虽然不得其位,但能把中字教授给许多贤人,使贤人君子有入道之
门,继往开来之功尤其伟大。孔门中的贤徒,能了解中字的,首推颜子丶曾子丶以及再传的
子思。子思惟恐後世失去口字真义,便作一篇中庸,由孟子承受。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
谓性」,就是中字的注解。天命二字,郑康成注为性命。孔颖达说是自然。朱晦庵解,天是
理,天命是道心。综合这些注解,可知这天字就是理体,最空最寂,但有灵明之知,绝不虚
无,所以,加一个命字,显示理体空而不空,寂而常明。天命合起来说,就是空有不二的性
。这性就是不偏空不偏有的中。中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不可思,不可议。且以虚空与万相作
比喻。虚空无尽,万相也无尽。虚空包含万相,万相也包含虚空。例如一点新发的草芽,因
其占有一定的空间,固然是包含在无尽的虚空之中,但无尽的虚空也包含在这草芽之内。如
果芽内没有虚空,何能吸收阳光风雨,内在的生机如何发展。含在芽内的虚空,绝不是草芽
那样微小,而是与全体虚空同无限量。全体虚空虽无限量,却被含在一点草芽之中,因此虚
空不能称为大。草芽虽然微小,却能含容全体无限的虚空,因此草芽不能称微小,却能含容
全体无限的虚空,因此草芽不能称为小。称大称小都是世间假设语。真空妙有相即的中没有
空间的远近,没有时间的久暂,没有动静之分,没有人物之别。无穷的宇宙无处无时不是中
。吾人随处任何空间与时间,都是中的所在。中能圆融一切,成就一切。中是人人真实的自
性,是真我。但,谁也不认得自性。所以,圣人指点,允执其中。谁能允执其中,谁就能成
己成物,无往而不从容中道。就成己说,可以扫除时空幻相与生死错觉。就成物说,可以打
破世间名位的限制,有位则行尧舜之道,无位则行孔子之道。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有本则有干枝叶花果,五者可用一个华字代表。
华是本之末,在物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心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五行与五常同发於一本,名
词虽异,性质却是相通。所以,郑康成注天命为性命之後,接着就说:「木神则仁,金神则
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不仅五行与五常可以相通,而且五行之间,五常之
间,也各各相通。水与火最不相容,但台湾关子岭竟有水火同源的现象。又如钢铁可以熔为
流动的液体。火能烧木,但木中竟藏有火种。至於五常。那更要相容并蓄,才使道德完备。
五行五常虽然是末,但能对此博学审问,以至笃行,就能贯通物理与心灵,然後摄末归本,
超凡入圣。贤人以下的凡夫,不以华果接引,谁能知道根本,所以,尚书孔传把华字解释为
文德,足见它是如何重要,更见圣人教法如何高明。
我中华文民族自古称为中华,确有最高的哲理,这两个字实在就是圣人的心传,是十三
经的总题,是我民族文化的法眼,也就是人人体用兼备的本有心性。只要吾人肯学这两个字
,则知一切皆备於我,不待外求。如果放弃自己,追求天主或天神,那绝不是自主的融和的
中华文化,那是西洋文化。
今日西洋文化,既没有本,也没有完全的末,仅有五行相克的科学,所以一切都是崩离
析。宗教方面,不能以人为主。学术思想方面,心物不能相容。人伦方面,上下两代有「代
沟」横隔。科学方面,竞造核子武器,预备分裂一切。由於这些因素,便造成长发吸毒赤身
露身的青少年,罹患严重竹经神分裂。这一切必须以我中华文化去圆融。中华文化从本至末
无一而不圆融无碍。吾人何幸生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接受中华文化的遗产,能见圣圣相传的
大道。但是责任也非常深重,必须积极阐扬,使其不失真义,能够光被四表,泽及天下万民
,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自己。

            第45期 公元1975年8月15日发行 45,46期合刊 

标签:中华文化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