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离幻现真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5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明伦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昔日某富翁,家藏宝物颇丰。那些宝物并无奇特之状,如果不经他说明,
别人只当是普通的用品而已。
有一天晚间,他的邻居们要来看宝,即使看一件也好。
富翁说:「你们先看看说明书,然後再欣赏宝物。」
富翁说罢,就拿出一本识宝大全出来,还有一枝正在燃烧的红蜡烛,给他
们照明。
那枝红蜡烛,好像已燃烧了很久,只剩下两公分长的一小节。但,好求奇
宝的邻居们并不在意,大家一同翻开书,一行行竹读下去,珊瑚丶玛瑙丶明珠
丶白璧…无穷的珍宝,解说不尽。各人一面读,一面记,都感觉颇有心得,并
以识宝者自居。
不知不觉就到了天明,大家对富翁说:「我们都看过说明了,请你现宝吧
。」
富翁说:「我现宝你们都认识吗?」
邻居们说:「当然,当然!」
於是,富翁就说:「早就现出来了。」
大家不信,异口同声的追问:「宝在那里?」
「就是这个!」富翁指那一小节还在燃烧的红烛,微笑着告诉他们:「你
们看这红烛,这麽短小的一节,点了一整夜,丝毫不曾消耗,不是宝,是甚麽
?」
邻居们不禁相顾愕然,各看了一夜的识宝大全,竟不识眼前的一件小宝,
岂不惭愧。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此性有大光明,大智慧,是真正的无价之宝。佛经三
藏十二部就是此宝的说明书。吾人学佛,研究教理,如果不能获见此宝,则与
以上故事中的邻居们有何差异。
获见此宝,当然必须善知识指点,但是,吾人自无始以来就迷惑颠倒,任
何大善知识也不能给迷颠的众生直接说明佛性,不然,佛在楞严法会上何必七
处徵心,在灵山会上又何必拈花示众。
所以,善知识只能为众生说明离幻之法,果能离幻,佛性自现,不说明知
,否则说破了舌,还是一无所知。
甚麽是幻?凡是生灭无常的东西,无一不是幻妄。吾人眼见耳闻,以至心
之所念,一切色声香味触等六尘,无一不是生灭无常。把这些无常幻法当作真
实,就引起贪絈痴慢疑,以及一切邪见,这都是根本烦恼。有这些根本烦恼,
就生出枝繁叶茂的随烦恼,既恼害自己,又恼害众生,如此何能见到佛性。所
以,真正修道,那就不必讲公案,谈玄理,应当平下心来,确认六尘皆是幻法
,不为此而生烦恼,然後才能获得真实的受用。

            第32期 公元1974年5月20日发行 32,33期合刊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