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四十二章经讲记(第39期)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明伦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三十八章
经文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
子知道矣。
表注(第三版右上方)
讲义
人命在几间,不明佛理,不知也。若云命在数日间,迷人闻之,必不悦也。然佛以此徵
询一沙门,对曰数日间,佛告以未知道,何也?以未知命为何物也。
草木之生也,必有其根,人叩亦尔。人之命根为何?五蕴是也。人若不知五蕴,使其学
富五车,犹为不识自我。学佛之人,皆知曰,四大皆空,五蕴非有。然於四大五蕴,不知其
详,不得其用也。苟能知之,於道则知少分矣。然知其名,犹无大用,皆空非有之义,应当
解之,方能入道。果能解之,则可破见思惑之我见。此我见今世孰能破之,不破实未能解也

五蕴即是色丶受丶想丶行丶识。色是眼耳鼻舌身,谓之五根,皆是四大假合。受想行识
是心,亦是幻妄。是为色心二法。今之科学,惟研色法,而佛学不偏也,以无五根,则心无
所使,无受想行识,则五根如木石,是二者缺一皆不起用,必须色心连续不断,始成为命根

命根之色法,新陈代谢,是为细包生灭,心法後念生,前念灭,是为念念生灭。此二生
灭法,一旦不连续,命根则断矣。
佛另一问一沙门,对曰饭食间。一饭,短则半小时,长不过一小时,人命比之,可谓促
矣。佛犹告此沙门,子未知道。最後一沙门,对以人命在呼吸间。此沙门必解生灭之理,故
能如是对也。是以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善哉究何所指?当知佛以何因缘出现於世,为众生求福报乎,非也。一切外道,无不蒙
善,孔子亦是劝善,行善自得福报。佛现世间,在救众生之大苦。自庶人以至国之元首,终
不免於一死,死不足惧,惧其死後转生,而欲再得人身,难如高山垂线穿针。如此死死生生
,苦其极矣。人有生,则有死,不生则不死,佛即授人以不生死法,斯为佛教独特法门。凡
夫欲求不生不死,惟有二途可行,一断见思惑,一求往生极乐。然见思惑,今无一人可断,
实惟念佛往生,可以当生了脱。见思惑,今人何以不断,以色心连持不断故也。凡夫迷真逐
妄,外造杀盗淫业,内念财色名食睡,皆是害於五蕴。五蕴固能害人,亦能利人,成佛作祖
,不皆藉之以修乎。惟宿业重者,为五蕴障之不能修耳。欲去其障,必先去五欲六尘,其中
以财色二者,为患最烈,对治之道,在悟无常无我,说有受赠二十银行,或世间最美之女,
然限其受已即死,尚能乐受之乎。是以知死,自可助道。印光祖师,在其净室,惟大书一死
字,即是警人,命在呼吸间。患生死者,可不以道是求者?

                    第39期 公元1975年1月20日发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