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宝岛佛教六十日参学记:僧眼看台湾——我的同学们【系列选载】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5日
来源:梦溪论坛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鼓山佛教研修学院是今年四月初八才成立的一所高等佛教教育机构,主要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佛教实践能力、佛学研究能力的新型佛教弘法人才。第一届报考五十余名,招收了十五人。这个“大”班级的十五人,就是我要与之共处两个月的同学们。

  甫入班级,我就发现了这些同学间的差异。虽然只有十五人,可是“类别”够齐全的,有出家僧众、有在家居士,有男生、有女生,有台湾本土的、还有岛外来读的,有从佛学院来的、有从社会大学来的,有直接本科考上的、有工作三五年后再读的,有一直读佛学的、有原来根本与佛教不沾边的。最有意思的是,有岁数与我相仿的,还有社会工作退休之后考来读书的,年龄阶段的悬殊超过三十岁。这种现象不但在中国佛学院看不到,恐怕就是大陆一般高校与研究所也不太容易看到。

  这让我想到了孔老夫子,史书上说他当年带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他的学生中,有经商的、有为官的,有做学问的、有搞工艺的,有富的、有穷的,有尊的、有卑的,有擅文的、有能武的,有年少的、有年老的……可谓五花八门。然而,正是这不拘一格的形式,使他老人家赢得了“中国民间办学第一人、中国大众化教育的创始者”等不少荣誉称号,并被尊为中国文化的祖师(大成至圣先师),两千余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且不说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最起码就招生上来说,应该有一种包容与开放的精神,放手让所有能进来读的人读,这才是“高”的精义之所在。

  中国佛学院,要想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大学,首先必须突破年龄、身份与来源这一关。而且,一定要以研究生教育这一阶段为主轴。否则,就是校址找得再好,大楼建得再多,教师数量再高,学校设施再好,也没有用。

  未来的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应该升级为研究生部,招生人数适量扩大,而且应该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不能够再局限于本院本科班中遴选,也不能够只局限于出家僧众。更重要的是,不能只招男生,不收女生。大陆学佛人中女性群体的大量增加,特别是出家女众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忽略了这部分人,就是将一大半教育资源白白浪费,也与中国佛教教育最高学府的地位不相般配。

  从我的这些同学们,想到了培养我的母校,作为一个建议,将思考付诸笔端,如果能起一点儿作用,算作一份应做的奉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