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生活艺术>> 婚姻家庭>>正文内容

你的家庭是道场还是战场?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31日
来源:“爱心援”义工团队演讲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家庭是我每一次演讲必须涉及到的话题。因为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长远、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在所有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道场,或者战场。

有很多人,在外面人人都夸他是个很不错的人,为人谦卑、厚道、勤快、热心助人,可是回到家里就完全卸下伪装,斤斤计较、执拗、霸道、懒惰、小心眼儿、疑心重,一身的毛病。有的人认为,我们天天在外面装人装得很累,回到家了,我自己的独立王国,我就是国王了,说一不二,随心所欲。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君子不是装出来的,君子是做出来的,无论外头家里,哪怕是一个人的时候,孔子讲究“慎独”,就是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坏了规矩,这才是真君子。所以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只听外面人的,还要听家里人的。跟你距离最近的人对你的评价最真实。

其实,家庭里面也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真有什么大是大非也就不能过了,家庭很快就解体了。那么大多数还在运营中的家庭问题是什么呢?无非是吵架而已。就是把吵架当成了一种生活常态,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平时上班不敢吵,到了星期五晚上就精神放松了,痛快淋漓地吵上一架,两个休息日都躺在床上起不来。好不容易出去吃顿饭、出去郊游一下也是吵着回来。其实,每吵一次架,人的血管、神经、细胞都会受到严重惊吓和损伤,需要三天才能恢复。而往往三天过后,又吵了一架。这样,吵惯了就形成一种惯性,看对方什么都不顺眼,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感到气愤,于是吵啊吵啊,一生在口水战中度过,最后到老了,和你吵架的对手在口水战中丧生,你就会突然感到茫然:一辈子都吵什么了?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吵出什么结果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是我们失去了什么呢?失去了你少女或者青年时人爱的那个人,那时候多么欣赏、喜欢这个人,不惜一切代价要跟他在一起。可是终于在一起了,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也没有好好享受过他的那些优点,白白让他带到坟墓里去了。而自己也老了,再也不会在最好的年龄、最美的时候遇见一个最好的年龄、最美的他了。于是,就这样在孤独、落寞、懊悔中结束了自己的今生。这是大多数人的故事,也是大多数人的战场。

那么,如果我们把婚姻家庭当作道场呢?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把家庭当做道场,就要在这个道场里修行。

1、在家庭的道场里,要用义理来修行。

夫妻的结合不仅应该是感情、爱情的结合,也应该是义理、道义的结合。因为爱欲、感情本身就是易变的东西,而义理、道义是不变的东西。比如,一个出轨的女人,就是违背了义理和道义。破坏了丈夫的尊严,让爱子失去了精神家园,为了小夫妻能够过得轻松愉快,双方二老代为抚养孙辈,而女儿或儿媳的出轨却让他们的良苦用心、辛苦劳累受到了践踏和蹂躏,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这样想来,红杏出墙的理由显得多么卑微、低贱,更不要说如果对方也是一个有家有女的男人,那么这种过失就成了一把双刃剑,其罪过也增加了一倍。善恶的标准就是利益别人的都是善,利益自己的都是恶。出轨的快乐和刺激是恶心浇灌的花朵,就像漂亮而有毒的罂粟。

出轨的男人就像品尝快餐和出门旅行,只是为了丰富食欲,浏览风景。但是很少有午餐是免费的,旅游景点哪有不花钱的。当你终于惹火烧身的时候,你将面对的是:亲手建筑的家园要坍塌,海誓山盟的承诺将背信弃义,自己的种子将开在别人的花园里,还要赔上自己半生辛苦打拼的事业和财产。结果真是得不偿失,捶胸顿足而已。所以,奉劝大家不要轻易离婚。离婚毁掉的不仅是一个家庭,还有三个人的精神家园、一生的承诺和奋斗的信心。有很多人因为离婚而一蹶不振,事业和身心都出现很大滑坡。当然,不包括因为家庭暴力和精神变态不得不离婚的情况。

古时候男女结婚跟今天意思完全不一样,古时候没有听说离婚的,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古时候没有?这就是结婚的意义不相同。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说实在的话,那个目标不是爱情。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古人是为道义,明理,懂道理,知道应该尽的义务,所以是义理的结合。今天的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这是现代婚姻跟古时候的婚姻完全不相同,在义理上讲完全不一样。

一个家庭要有正气,要有正风,要按正理出牌,要按正法办事,每个人都不能随顺自己的私心、毛病和习气做事。因为一块砖砌歪了,我们可以赶快把他纠正过来,如果是你砌歪一块砖,我就砌歪两块砖,砌来砌去,最后房子塌了,大家都没有房子住,要不就是被坍塌的房子砸死。所以,我们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感情用事。要修养自己的义理之身,让心久住正法。如果是义理中的事,不想做也要做;如果是义理之外的事,想做也不能做。虽然这样做,开始会感到很累,但是习惯了就会变成自己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就会越来越轻松了。只有将自己的因行把握好,才能期冀好的结果。否则,才是真的累,当天灾人祸到来之时,求佛菩萨也保佑不了自己。因为有因才有果,因不好,果报无法改变。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因果定律我们无法推翻。

2、在家庭的道场里,要用智慧来修行。

我们虽然能够力争自己不出现问题,可有怎么能保证对方不出现问题呢?一个人只要双脚踏上婚姻这条船,就注定要经历风风雨雨、激流险滩,才能最终驶向幸福的彼岸。走进和准备走进婚姻的人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条旅途上肯定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育儿的辛苦和艰辛、事业的起伏跌宕、爱情的高潮和低谷、贫与富的瞬息万变,还有疾病的侵袭和婚外恋的考验。如果没有充分的心里准备,或者只是一厢情愿地单纯地向着美好的方向想,对负面的情况估计不足,就干脆不要为难自己,等准备好了再步入结婚的殿堂。

那么当我们遇到了以上那些问题怎么办?结婚是因为爱情,守住婚姻则是要运用聪明和智慧。在一个人漫长的婚姻生活中,理性远比感情更重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撒娇、妩媚的本领更有效。

在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编剧、导演和演员。自己编出的喜剧,自己导、自己演、自己笑;自己编出的悲剧,自己导、自己演、自己哭。完全怪不着别人。在婚姻这条船上,我们自己就是舵手和艄公,是直达幸福的彼岸,是迂回曲折、回肠荡气、上下求索,是半路搁浅,还是翻船落水,都拿捏在我们自己手上。多数人结婚之前,看对方都是优点,欣赏、喜欢、爱不释怀,最后想永远据为己有,所以才步入婚姻的围城。可是,结婚之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对方哪里都不顺眼。其实,对方并没有变,是我们观察人的方向变了,以前总是欣赏优点,现在总是盯着缺点。聪明、智慧的人,如果总是盯着对方的优点看,越看越喜欢,永远也看不厌,把对方看成一朵花,这花就为自己送清香;把对方看成一块玉,这玉就为自己送清凉。自己岂不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富有也最幸福的人吗?如果总是盯着对方的缺点看,越看越厌烦,总是看不惯,从花上挑杂色,从玉上找瑕疵,整天为这点杂色、瑕疵闹心,闹着闹着,这杂色、瑕疵越变越大,最后占据了自己的整个心房,把自己堵得受不了,只好把它抛弃或者把心挤碎,这不是自讨苦吃、自作自受、作茧自缚吗?其实,那朵花还是那朵花,那块玉还是那块玉,没增一分也没减一分,都是自己的心态在起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就是因为你原本纯净的心地染上了病毒,这病毒就是:贪、瞋、痴、慢、疑和偏见。所以,现代人,活得很迷惘,结婚了离婚,离婚了复婚,情人变妻子,前妻做情人,真正憎恨、厌恶得这辈子都不想再见面的夫妻太少、太少了,反而失而复得、历久弥新、拉开距离后又发现新的美的太多太多了。所以,现代人这一辈子尝的苦,都是自己亲手酿给自己吃的,并不是原来有个苦,非等你吃它不可。

3、在家庭道场里,要用慈悲来修行。

家庭是矛盾最尖锐的地方,是自私暴露最彻底的地方,是斗争最残酷的地方,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无法逃避的地方。我们无路可逃,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是挑战别人,是挑战自己。怎么挑战?8个字:修心养性,改过自新。小错如针芒在刺,大错如毒蛇啮指。如果不勇敢、不威猛、不雷厉风行、不当机立断,就会隐隐作痛,或者毒发身亡。

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不要首先想到自己受了怎样的伤害,有多少的委屈,谋划着要怎样的报复。我们要生起一种慈悲心、恻隐心,待人以宽,以恕,以慈,这样无论怎样的矛盾与怨毒都能得到化解。其实,为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放别人一马,就不会把自己逼上绝路。这个道理谁能懂呢?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温柔的背叛》。里面有四位主人公:王奇、庄采薇、柳冰、张雷。他们都是大学同学;庄采薇、柳冰是一个宿舍里的上下铺;王奇、庄采薇是结婚两年的夫妻;王奇和柳冰是大学里的恋人;王奇、张雷是最好的哥们。结果是王奇和柳冰发生了婚外情;王奇、庄采薇因此离婚;张雷趁王奇、庄采薇离婚之际跟一直暗恋的庄采薇发生了一夜情;王奇、庄采薇离婚后又复婚,王奇因为发现了庄采薇和张雷的一夜情,所以怀疑庄采薇肚子里的孩子是张雷的,而再次离婚。经过一系列的纵欲、报复、争斗、破坏,最后的结局是庄采薇神情恍惚丧命车轮之下,柳冰伤心地离开这座城市,王奇从一个城建局的科长沦为街头发传单的小子,张雷为同学们所不齿。在整部电视剧里,我没有看到一点人性的温情与暖色,同学的情义、上下铺的情义、夫妻的情义、恋人的情义、兄弟的情义全部被自私自利践踏在脚下。

这些现代都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俊男靓女,在道德、人性上是冷漠的个人主义、放纵的享乐主义、庸俗的拜金主义及任性的主观主义,都是些人渣,是一堆垃圾。我就不明白,现在的电视媒体为什么总是要把人性如何坏,以及坏的方法、坏的步骤描写、表演得如此淋漓尽致,对自己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和义务却置之度外,大概是为了以此吸引人的眼球,追求高收视率,结果却是助纣为虐。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现在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人性与道德的底线越来越低,也反映出电视工作者、作家、编剧、导演、演员追求暴利,给人们的精神造成严重污染。过去人的仁义礼智信也是通过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表演形式传达给社会的,人们从中受到教育,懂得一心向善,好人有好报。而现在以真善美慧为主旋律教育人、启发人、规范人的道德和行为的文艺作品却越来越少。所以,我认为,表现真善美慧、真正能够深入到人类心灵深入的文艺作品还是越多越好,让人们天天看好的东西,才能天天学好的东西,逐渐建立起真善美慧的行为标准和行为习惯。

这让我想起成龙,在拍《醉拳I》以后,看到很多孩子模仿他学武术,比武争斗的人多了,他感到情况严重,他拍的电影虽然十分热闹好看,但给了青年人一个错误的标准和价值取向。于是他赶紧拍《醉拳II》,以故事告诫青年人要奋斗不要争斗,整天打打杀杀不是英雄,赶快把这个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纠正过来,才算安下心来。我觉得这样做,才是一个有良知的公众人物和艺术家。

4、在家庭里,要用五官来修行。

五官是我们人身体上最常用的器官。按说,器官只是工具,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定要晓得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本没有邪正、是非、真妄之分;邪正、是非、真妄都是从我们自己心里头生的,心正一切都正,心善一切都善,心好一切都好。境随心转,这个心不是别人的,是我们自己。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为什么不转境,而被境界所转?如果我们能够转境界,就清静、快乐;如果我们被境界所转,就烦恼、痛苦。这一切其实与别人无关,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用眼睛修行,就是一定要用眼睛看好的、美的、光明的东西。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如果,我们整天用这双明亮的眼睛专门盯着别人的缺点,盯着社会上脏的、乱的、差的、丑恶的、黑暗的东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愤懑在胸中,沮丧在脸上,那么即使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长活千年,又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用耳朵修行,就是一定要用耳朵听好的声音、听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鸟儿的歌声、花开的声音,这些美妙的天籁之声,听读书声、善法声、表扬声、赞叹声,不要听到谩骂声、侮辱声、刻薄声,就去赶快应战;用嘴修行,嘴只能用来吃饭和表达情感,不能用做伤人、杀人的武器。有的人专门愿意用嘴说刻薄话、放下狠话、动不动就骂人家祖宗十八代、侮辱人家的生理缺陷。

总之,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保持内心清净明慧,不受境缘好坏的污染和影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习惯于看别人的坏脸色而心不著相,习惯于听人家的批评而心不著相。不要一看到别人的坏脸色,一听到人家的批评就火冒三丈,怒火中烧。

目前,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患者自伤、自杀、杀人、伤人等意外情况频频发生,在种种精神疾患恶性肇事背后,反映出现在人们只注重追求身外之物,对内心的精神卫生和健康越来越忽视。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国家近期将准备扩建和改建500所精神病院。

专家指出,从一般心理障碍到严重精神疾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中的许多人,平常看起来和常人毫无二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健康。当其中一些人面临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其无助和挫折都可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信”,瞬间点燃“炸药包”。所以,日常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保持人心的真诚、清净、平等、正直、慈悲十分重要。我们要十分重视自己内在的精神修养,否则各种压力过大,各种欲望过多,一旦超过最高负荷,就会过渡到那1亿人的可悲行列中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