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入华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马伯乐氏着「汉明帝感梦求经事考证一文之探讨」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9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其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於西元前六世纪左右形成於印度,由於社会文化背景之不同,其传入中国後,在衣
饰丶行为模式丶思想方式上皆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发生相当的冲突(注一)。但其
传入时适值汉代中国社会混乱丶政治机构崩溃丶思想无出路之时,所以很快地流布於各地域
(注二),再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消化混融,遂促成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涵化」,而有隋
唐大乘佛学的兴起。二千年来,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里不可分割的,甚至是极为重要的一部
份,在今日中国人的生活与思想的各个层面里,佛教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但佛教究在何时传入中国?却是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就严格的意味上来讲,如非有新
的资料的发现,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无法求出其绝对的年代。千馀年来一般人所深信的「
永平求法说」已为近半世纪以来中外学者的研究所修正。法国汉学家马伯乐,於六十一年前
发表「汉明帝感梦求经事的考证」(10(1910)95~130 冯承钧中译,收入西域
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初编,页十九~五十一,民二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以来,近半世纪学者
们对佛教入华年代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诸如魏略之正确性丶四十二章经丶遣使时之中国与西
域交通问题等皆有所阐发,如梁启超(注三)丶汤锡予(注四)丶日本的常盘大定(注五)丶那波
利贞(注六)丶松本文三郎(注七)以及最近的陈观胜(注八)诸大家都提出了深入的见解。他们
的结论已经把六十一年前马伯乐氏的假说推展得更远丶更正确。
  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这半世纪来学者们对此一问题之心得与论证,特别是汤锡予及陈观
胜氏的见解,对马伯乐这篇文章作一修正,并企图把这些论证综合论述之,冀求厘清这些争
讼不决的问题。
  一丶马文要旨
  马文首先考证汉明帝感梦求法此一事进入正史之经过,作者搜集了四十二章经序丶出三
藏记集丶老子化胡经丶牟子理惑论丶冥祥记丶高僧传丶魏书丶吴书丶汉法内传丶後汉纪丶後
汉书丶洛阳伽蓝记等书上有关这件事之记载,加以比较,而认为诸书记载皆源於四十二章经
序及後汉记(注九):作者接着指出以上两文似未互相抄袭,但不可谓期间毫无关系(注十),
「两文之差别,文体而已,则不能谓二文毫无关系,得谓後汉纪之文出於经序也」(注十一
)。
  作者所提出的结论是:「总而言之,佛教输入中国之传说,完全根据二世纪末年之若干
信教故事,虽经正史若後汉书魏书隋书之采录,然不能掩盖其来源之薄弱也。惟有一事颇为
要而必须检定者,则适当牟子撰其理惑论之时,魏略所志佛教输入中国之事完全不同,并未
言事在明帝之时,不幸魏略之来源不明,或者其说亦非真相,然其记载已知之事则较优也。
」(注十二)

图表:

                     後汉纪
         四十二章经序     → ↓
        →   ↓  ←   → 後汉书
     出三藏记集 化胡经  牟子→
               →↓→
              →冥祥记
             →  ↓ ←
           高僧传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 ↓ ←
         魏书 吴书 汉法内传


  二丶四十二章经与永平求法说之形成
  综观马文,作者的重点只在说明永平求法事迹之传说乃源於四十二章经序,而怀疑其来
源之薄弱。此外,作者提出魏略的正确性的问题,如果魏略来源清楚的话,那麽佛教的入华
年代就可上推,且永平求法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关於四十二章经的年代,为历来史家所争论,至今仍未解决,有主张成於吴晋间(即四
世纪)者(注十三),有认为出於五世纪者(注十四),聚讼纷纭。但桓帝延熹九年(AD一六六)
襄桓上书:「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
囊盛血,遂不盼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注十五)里,「不三宿桑下」及「革囊盛血」
都是引自四十二章经。由此可见,至少在延熹九年(AD一六六)此经就已存在(注十六)。
  但延熹九年(AD一六六)上距明帝之世(五十八至七十五AD)尚约百年。年代淹久,我们不
能遽下任何论断,但由此亦知,永平求法说绝非向壁虚构(注十七),汤锡予氏提出:(一)四
十二章经序出於佛徒之记载(二)东汉可能有白马寺(三)永平十六年以前之六十五年间中国与
西域交通未断等三点证据以证明求法说之(未完续下期)
                   第14期 公元1972年10月20日发行

标签:马伯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