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社会思潮演变刺激了佛教与科学对话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8日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作者:王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对科学的融摄是佛教从其教义系统出发,对现代科学的进展所作出的反应,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融通佛教教义与科学理论,把科学的进展纳入到佛教的解释系统之中,保证佛教在科学时代发挥其特有的宗教功能。

  以佛教经典的内容与现代科学发现进行比较,说明佛教宗教文化的殊胜。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主张佛教与现代科学相契合的信教人士,多列举《治禅病秘要经》、《正法念处经》中的人身精虫之说、《起世经》中的地圆观念。《华严经》中众多世界相容相摄的思想等,与现代科学相比附。以科学家身份宣传佛法的王季同认为,佛教很少有与科学矛盾的地方,所谓的矛盾只不过是科学家的世界观制造出来的。他认为,佛教与现代科学重叠的部分主要在天文学、生理学方面。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之说完全符合现代天文学所认识的世界结构。佛教讲世界生成的时候空中先起大重云,注大洪水,然后有大风吹水生泡沫,成须弥山等,恰好和康德的星云说吻合。佛教关于感觉生成机制的描述和现代生理学也不谋而合:佛教唯识学所说的“扶尘根”即指眼、耳等可见器官,“净色根”则相当于不可见的感觉神经,二者结合产生人的感觉,完全同生理学一致。这些证明佛教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力决不比现代科学逊色。至于佛教和现代科学矛盾的地方,王季同认为可用以下理由解释:第一,佛虽有神通,无所不知,但他对当时的听众说法时,迁就了听众的常识,所以他不过是影射了一些新知识,并不能明明白白地照实说。第二,科学的知识,不过是在一定阶段内有效。佛所说的法,当然不能完全和现在短期内的知识相合。第三,佛本非大学教授,他的目的并向人传授科学知识。因此,他的说法中也掺杂了一些神话。第四,佛所说的教义经过了多次的结集和辗转抄写,因此错误乃至妄改当然难免。

  将科学的最新发展与佛教理论作哲学上的疏通,以论证佛教教义的合理性。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相对论、物理学和量子力学出现,成为信教科学家融通佛教与科学关系新的契机。通过哲学上的疏通,他们说明佛教与现代科学存在文化上的统一性,也因此将佛教思想的触角延伸到现代科学的领域。在这些科学家看来,现代科学的进展,越来越趋近了佛教关于世界实相的终极认识,完全可以与佛教的唯识理论、中观哲学相融通,以此说明佛教义理能够含摄现代科学的结论。

  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证佛教对于科学的超越。某些信教学者通过对佛教与科学的认识方法和认识对象等进行比较,认为佛学具有科学的原则与性质,同时佛学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手段上,都超出了科学。太虚提出了“科学之知识可为佛法之确证及假说而不能通达佛法之实际”以及“科学之方法可为佛法之前驱及后施而不能成为佛法之中坚”两个命题,表明佛教高于科学。他认为佛法的“实际”,必须转自心为佛智才能亲证,并非靠科学的声明、推理等手段所能得到的。现代科学的方法与结论,类似佛教的小乘学说,可以作为理解佛教内典的一条途径,而科学的“法执”则无助于对人生实相的觉悟。

  现代科学的进展以及现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刺激了佛教与科学的对话。通过探讨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的互补性,寻求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上的平衡,成为信教科学家以及知识阶层追求的目标。佛教对科学的融摄是从佛教信仰者的视点出发对现代科学的反思和回应,它立足于佛教信仰者的心理基础,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利害得失以及它对人类存在的影响进行评判,并力图保持佛教对科学文化的影响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科学认识与宗教信条具有不同的性质,以科学的结论论证宗教的合理性是无效的:但是,从宗教学的角度看,以佛教融摄科学这一宗教行为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价值。

  首先,佛教对科学的融通对佛教的现代化转型发挥着特定的作用。科学的发展,对于夹杂在佛教文化体系中巫术迷信成分以及某些低俗的信仰形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促使佛教从整体上提高信仰层次,在现代文明条件下重建其社会文化功能,因此,它对科学的融摄过程实际上是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对佛教文化的重新认识,也是对佛教教义体系重新整理和诠释的过程。从理论上融通佛教与科学关系,使佛教义理同现代科学理论及其哲学思想衔接起来,以融通“出世与入世”、“真谛与俗谛”的关系,从而为建立积极入世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了新的理论根据。同时,从现实意义上看,它对于佛教信众理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保持二者的平衡,也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它从佛教的视点分析、认识科学活动,具有特殊的认识价值。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包涵了几千年来不同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已经积淀为圈内民族精神的“集体无意识”之一,这是它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的特有的文化基础。许多佛教信仰者受佛教文化的深刻浸淫,对于科学的社会作用具有特别的感受力;有些研究者对于佛教文化具有精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认识,他们对科学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值得宗教、哲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者分析和借鉴。另外,许多研究者是佛教文化的深入实践者,他们在文章中记录了佛教文化中特有的宗教经验以及其他宗教现象,并从佛教自身的解释系统作出了解答,这也是佛教研究和一般宗教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佛教学者融摄科学的行为是荒唐的或毫无意义的,应该从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等角度给予认真分析和总结。同时,佛教对科学的融摄也是对现代科学认识及其世界诠释系统的挑战,如何客观地认识佛教的宇宙论、生命观并对其特殊的认识机制、信仰心理等作出科学的说明是现代佛教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形式具有特定的局限性。有些作者受传统佛教观念的影响,以其特定的文化心理看待科学,往往对科学活动积极的一面认识不足,以至于将科学文化的独立价值消解在佛教的宗教氛围里。这种绝对主义的文化观当然不利于客观地评价科学的社会功能,也不利于佛教与科学之间建立更积极的建设性关系。总之,佛教对科学的融摄是一个内涵很广的范畴,而且随着科学的进展、社会文化基础的变迁,它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它一方面受到佛教信仰的支撑,论证科学时代佛教的生存理由: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方式调整了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内在张力。为它们之间的共存与整合创造条件。它的发展轨迹,从总体上表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趋势。具体地分析,它的文化价值取决于作者对于佛教义理的把握程度。以及结合科学的发展和现实需要作出具有积极向度诠释的能力。目前,佛教与科学的跨文化对话正处于探索生长阶段,这一领域的进展,既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与教内外学者能否进一步跨越信仰的隔阂,以开放性的心态建立起新型的研究范式有着重要关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