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一与万之间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3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陈政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与万之间

陈政躺

一与万的哲学,是一以生万,一以统万。一是万的终始,万是一的变化。因此一是本体
,也是整体;万是相,也是现相。至於文学家们,却不大去理会一与万的哲理,而只注重一
与万的情和境,在他们的一枝生花妙笔下,一根(或一头)白发可以长到「三千丈」(李白
诗),一寸离肠可以打到「千万结」(韦庄词),一曲阳关可以唱到「千万遍」(李清照词
)……我们若从纯科学的观点来品评这些绝妙好诗词,那简直便是「莫名其妙」了。
从大体上说,文学家们是用一来形容少或小,用万来描写多或大。他在用字上虽也很喜
欢驱遣这些数子,但却压根儿没个准,分明是应该用「十」或「百」的地方,也许一动笔杆
子就是「千」或「万」,看起来是处处不合情理,想起来却是妙到毫巅!例如岑参白云歌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分明是一夜春风,却变成了万树梨花,你能说它是
不合逻辑不合科学吗?又如韩愈诗的「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我们若考据古
代的「传骑」起来,最多也不过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但你又能讥评我国在唐代便已
发明了喷射式飞机或载人火箭了吗?
文学家们也爱用一与万作对称词,恰似蜻蜓点水,羚羊挂角,了无痕迹。如李白送友诗
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听琴诗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如果仔细推敲起
来,也许是一别万里,情不自禁,一曲万声,馀音荃荃!若更进一层的往深处去想,也许一
与万都不存在,而进入浑然忘我的境界了。又如杜甫梦李白诗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後事
」,以一身而赢得千秋万岁的美名,大诗人大文豪的造诣,未必就输过那些王侯将相和哲学
家科学家们。
也有的文学作品中,是说一而隐万,或说万而隐一。大家都很熟悉的李後主虞美人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的「一江春水」是「一」,是一种比借似
的实词;至於「几多愁」一语,虽是一种疑问句法,却隐隐词中有「万」。又如崔涂诗的「
羁危万里身」,刘长卿诗的「万古惟留楚客悲」,是点明了一个「万」字,而把「身」和「
楚客」代替了一个「一」字,这也是一与万的文学另一妙用。
词人们似乎是多愁善感,除苏轼的「铜琶铁板」式的豪词外,大都婉约多致。例如韦庄
词的「一寸离肠千万结,别来半岁音书绝」,李冠词的「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两者的句法很相近似,一个说离肠有千万个「结」,一个说相思也有尺「寸」,这究竟
是「蒙古大夫」的一种说法呢?抑或是「解剖学」中果有这一门的记载呢?真是愈想愈糊涂

宋代女词人朱丶李并称,朱是朱淑贞,李是李清照。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中说: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这是一关送别的词,「去也」是去了「一」个
难分又难舍的人,「难留」是留不住这个难分又难舍的人,但不管她是怎样的难分难舍,她
根本不可能把阳关三叠曲唱上千遍万遍,除非在她的心中默唱,那就又当别论。
李白的诗境里,每想用「长绳系日」。词人们却改用「垂杨系日」,如南宋程垓词的「
安得万垂杨,系教春日长」,他想用万根实有的垂杨,去系住一个白驹过隙的春日,这简直
是太天真太美丽的一种遐想!若是实有其事或真的办得到,那麽这种诗词纵是写得逼真,也
不过平淡无奇;倒是没有其事和根本办不到,反而妙绝天下,成为千古绝唱!
词中的一与万的对称语句,如张炎的高阳台「西湖春感」词里,有「万绿西冷,一抹荒
烟」句,由於西湖太过於繁华美丽了,於是便用「一抹荒烟」来冲淡一下,而变成了「淡妆
浓抹两相宜」,因此更显得美丽无边了。
南宋词人史达祖,爱把「万一」两个数字合用,如咏春雪词里有「怕凤靴挑菜归来,万
一灞桥相见,」又喜迁莺词里有「怕万一,误玉人夜寒帘隙」,这是把俗语的「以防万一」
一句,使用到词境里去了。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万与一的距离究竟有多大,倒可想见诗(词)
人们在恋爱阶段,是如何的小心谨慎,迥非一般粗线条的作风所可同日而语。
阿房宫赋里说:「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像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句,已介乎哲学
与文学的中间,虽然理直气壮,接近事实,但却不若诗词的高度艺术化了。
上述诸文,皆发生在唐宋年代,详细品味之,他们的作品都出自同一手法,都背负同一
年代的背景,因在唐宋时,理学很发达,理学是受佛学思想直接影响的。体相用学说是佛学
的思想中心,唐宋文人才子受影响後,他们的思想情操,就脱颖而出,比一般高明多了。


                        第7期 公元1971年9月发行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云冈石佛
下一篇:吊蛇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