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丛林管理>>正文内容

佛教名山的建设与管理——延阔法师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统寺庙管理理念的现代阐释

尊敬的诸山长老: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

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

今天能够参加这个弥勒文化节,我感到很荣幸。首先,感谢组委会对我的邀请。

既然谈佛教名山的建设与管理,首先我想简单谈谈关于“名山”的个人理解。记得有位文学家说过:“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在普通人眼中,似乎是僧人占据了名山。其实,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往往是一个地方原先属于默默无名的蛮荒之地,高僧大德为求清净,在此结庐修行,悟得真谛,后学前来参拜问道,僧人多了,香火旺了,这才开始名扬天下,这也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刻寓意。最典型的例证,如庐山,因东晋高僧慧远等结庐念佛而成名;再如四大名山——如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就连咱雪窦山也是因为契此和尚而名扬天下。可以说,山因佛光而扬名。我们僧人要有这股底气,理顺“僧”与“山”的主次关系,才能搞好佛教名山的建设与管理!

因历史原因,佛教名山大都遭受磨难,如少林寺,千五百年来几经兵火焚毁。如今,凤凰涅盘,少林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家师释永信大和尚带领全体僧众逐步修复千年古刹少林寺旧制,并且不断注入21世纪人间佛教的新理念,使之形成“旧貌换新颜”的壮观景象,引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喜爱少林禅武文化的僧俗两众的共同关注。眼下,中央有关部委和河南省委省府正在协调,把 “少林文化、人类遗产”(江泽民题词)的指导思想贯彻到世界非物质遗产的申报活动中去,把少林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到国家品牌的战略规划中去。作为有幸参与这项伟大事业的年青僧人,我既感到无比荣光又感到责任重大,下面,围绕少林寺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个人在家师——方丈和尚的指导和带领下的几点感悟,请在座的各位长老、大德、专家、学者,不吝指正。

首先,是建设的思路问题。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本文开头,已经提出佛教界对佛教名山的建设要有底气,这个底气,从国家法律上讲,就是树立独立的宗教法人意识。尽管由于历史沿革与变迁,各地佛教名山的制式以及土地归属性质等不尽相同,许多遗留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但是寺院的宗教法人地位受到国家法律保护,这是不容置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以宗教法人的角度,明确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并以之处理或协调寺院所在地的政府相关部门、社团组织和企业法人以及利益攸关方的种种关系。家师少林寺方丈一直是按照这个思路,妥善解决少林寺的建设工作。

其次,是建设的文化传承问题。佛教名山的文化传承,实际上牵涉到两个彼此相关的重要问题:其一,是本寺院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其二,是当下与时俱进的发展路径。按当代哲学的说法,是历时性与共时性在特定的时空中交叉、碰撞;而我们佛教的说法,则是因缘契理契机,是需要众缘和合。如果不顾及历史的传承脉络,甚至与旧制南辕北辙、或风马牛不相及,则会毁坏佛教名山;反之,一味延续旧制而不敢容纳新世纪人间佛教的理念,则会把佛教名山引入死胡同。少林寺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文化传承问题。大家都知道,少林寺是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山门前的牌坊上刻有“祖源谛本”。南朝梁武帝时从印度来的达摩在少林寺后的崖洞中(默玄处)面壁九年,终成一代宗师。但据史料记载,宋以前少林寺属律宗,以后才改为禅宗寺院;而隋唐五代少林寺又是禅宗北派的重镇,此后南宗门派逐渐占据要津;而至明清,源自隋唐的少林寺僧俗习武已成洋洋大观。在1980年代少林寺恢复旧制时,非常重视少林禅修与武功练习,这里除了保留以前少林功夫传统的拳法套路和器械之外,不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也融会贯通了现代体育新元素以及竞技运动规则,并且还融入人间佛教的理念,——我们谓之“禅武”。我们设想,作为少林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未来少林禅武的发展路径,必定是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对于少林寺药局、少林香堂、少林寺素食等佛教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如是观之。

第三,管理问题。这个问题是比较敏感的,外界也众说纷纭。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少林寺所做的一切,都符合人间佛教的理念,都在国家政策法规所许可的范围内活动,都本着普渡众生的崇高信念。少林寺在家师永信大和尚的带领下,从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初步形成具有少林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还在不断的改进,使之更趋完善。这里,少林寺愿意和大家分享寺院现代管理的成果。

记得前任会长赵朴老在1980年代为各地修复寺院做了大量艰难的工作,那时提出的“以寺养寺”或许是唯一的出路。时至今日,大多数寺院的生存早已经不成问题,“以寺养寺”的概念应当更新、或包含新的涵义。少林寺方丈的指导思想是“以寺兴文(化)”,即以寺院历史沉淀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振兴灿烂的中华文化之复苏,从而带动经济社会之繁荣昌盛。说实话,这种理念,与一些地方人士差距甚大,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眼前的经济利益压倒一切,而困扰许多寺院的弊端,是信仰纯真的僧众不满寺院里外商业氛围太过浓烈。好在少林寺成功避免了寺院里的市场化运作,始终保持丛林的清净。

在寺院管理方面,方丈永信大和尚严格遵循“僧俗二众分开”的原则,即寺院内部事务,完全由僧人自行解决,这样即保持了僧团的清净和合,又有助于僧人的修学一体,不受外界的干扰。而寺院对外的经济文化活动则由寺院高层的执事与外聘的职业经理人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僧人委员负责审订总体规划、实施原则和监督,职业经理人负责具体事务性操作;任何事情的最后决策权在方丈,且职业经理人不得干涉寺院内部事务。这些,和国内有些寺院自己保送年青僧人到大学攻读MBA/EMBA(工商管理硕士)及类似的课程班不同。家师有时在喝茶、聊天过程中时常告诫我们这些徒弟:僧人毕竟要以修学佛法为主,僧人即使读了经济管理学位也难以在现实生活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成功搏击,因为古人早就说过“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与其成功把握不大,还不如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划算。当然,寺院聘请怎么样的职业经理人大有讲究。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的负责人,我们选择的是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较深的佛学造诣,首先他必须爱国爱教,护持僧团、接受少林寺的理念;其次才是尽心尽力,从法律上保护少林寺千年传承的包含品牌、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系列的无形资产!过去市面上说少林寺善于做生意,其实只要稍加观察分析,都不是少林寺所作所为,比如,国内外打着少林武功牌子的武校招生、武术表演的有成千上万;至于仿冒少林药局品牌的膏药,据说产值达10多亿元。少林寺不保护自己,行吗?我认为,我们佛教的名山、大川,名寺宝刹,都应当保护好自己的品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当然,咱们雪窦山作为佛教第五大名山也不例外,关于“弥勒信仰”,甚至弥勒的“笑”文化,都需要我们雪窦寺以及相关部门的地方领导共同来挖掘、协调、支持和维护,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发展和传承。

家师永信大和尚管理僧俗两界事务的方式方法,最为称道的是未雨绸缪、超前谋划,然后付之于实践。当然,免不了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媒体会产生一些非议,说我们积极入世。但是,六祖大师早就在《坛经》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一直提倡“人间佛教”理念的太虚大师有云: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至于是非曲直,几十年后让别人去论断,所以家师一如既往,就像十多年前率先保护寺院商标的无形资产一样,奔走于国内外,为少林寺的传承和发展,不断的思考和酝酿新方法、新思路。这里,少林寺正在组织一流的学者和文化发展战略、资本市场运作的专家,研讨少林这个课题,为方丈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关于这一点,我们要勇于创新,相信浩如烟海的三藏经典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智慧。愿慈悲而伟大佛陀永远指引我们,直到功德圆满!

阿弥陀佛。再次谢谢大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