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丛林管理>>正文内容

禅与图书馆管理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4日
来源:佛教图书馆馆讯   作者:国立阳明大学图书馆馆长 廖又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图书馆馆讯 第二期 84年 6月


禅与图书馆管理
国立阳明大学图书馆馆长 廖又生

【摘 要】: 明末憨山禅师云及:“余尝以三事自勖曰: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知此,可与言学矣。”跨世纪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图书馆管理问题,禅的思考可赋予图书馆经营新生命。禅修得改变馆员对事务的看法,使馆员操持馆务时涉世、忘世、入世的取舍洒脱自在、无所挂碍,本文便尝试从科技整合的角度来探究禅和图书馆管理间的关系,庶几能秉科学的哲学思考方式检视图书馆经营的本质。

一、引言

  民国八十四年三月十日至三月十四日笔者与铭传管理学院图书馆馆长庄博士耀辉兄两人齐赴北投农禅寺参加“法鼓山第八届社会菁英禅修营”,在禅三的修习过程里,圣严法师依序讲解“肯定自我”、“提升自我”和“消融自我”的义蕴,将“不可思议”的佛法体验经由现代人生活的实况贴切予以阐述,人生即禅,禅重实证、禅重修行;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短暂禅三,令笔者重塑自我,超脱自在,领悟了禅的奥妙 (注1)。

  再过几年图书馆事业即跨入廿一世纪,站在图书馆经营史的分水岭上,目睹这座知识名山,随著科技的进步,其组织与管理风格也逐渐在蜕变之中;二十世纪图书馆管理面对资讯爆炸,经费紧缩,空间短少,人员不足等诸因素的羁绊,似乎图书馆已走到经营问题的十字路口,馆长迷惘、茫然,整个馆亦缺乏著力点和方向感,处在这图书馆经营的不接续时代(Discontinuity Age),从禅慧的尺度探微,危机就是转机,也是开创图书馆事业新纪元的契机;作者经禅修操练不仅广识各界精英,并得与禅门结下殊胜因缘,故不揣简陋,一本回馈情怀,论禅与图书馆管理之关连性,俾就教于同道专家。

二、禅对图书馆经营的启示

  禅修自初祖菩提达摩迄今,历经一千四百多年,比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之滥觞(约公元一九○○年)或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的肇始(约公元一八八七年),要早出千余年,但从一九六○年(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甫结束之际)以后,图书馆学和管理科学科际整合的结果,有了图书馆管理(Library Manage- ment)新兴研究领域产生,该研究于一九八○年代揭橥“权变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理念,扬弃“放诸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的假定,用“因地制宜,通权达变”的经营策略来审视图书馆管理问题,这种管理思潮与禅的圆通观若合符节,几可说,将禅的精神融入当代的图书馆管理,能集合历代禅师的智慧精华,而在变动不羁的洪流里,得以更见图书馆管理的风华光鲜,兹就禅的原理对图书馆管理哲学或经营理念的影响说明如下:

(一)以“不立文字,心如墙壁”的务实态度洞悉事务真相:

  菩提达摩将禅传入中国有"二入四行"主张,由理入离文字相、名句相、心缘相,而行入实践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及称法行(注2),藉此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正能导引馆员不执著于图书馆理论或学说,可守“解释意思表示应探求当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于所用之词句”(民法第九十八条之规定)的处事原则,活用学理,恰如其分的认定问题,金刚经里云及:因无所住而生其心。颇值资讯服务从业人员仔细玩味。

(二)以“放下自我,慈悲无敌”的仁爱胸怀从事资讯服务:

  图书馆是一所无围墙的社会教化机构,馆方应以平等的慈悲心、清净的智慧心来提升读者的品质、陶冶民众的心灵、建设人间的净土。因此,图书馆经营者需以自在、解脱的人格特质积极进行馆务规划,“放下提起,提起放下”,秉持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经权法则,不执迷最佳法则(one best way),放弃两极化(Polarization)观点,始能散发图书馆多元化的功能;盖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的问世,图书馆组织独立而非孤立,自立而非依附,将是图书馆经营首要解决的课题,眼见为幻,心觉是真,主事者心内、心外的不执著乃是图书馆同道能否成就风雨名山志业的关键(注3)。

(三)以“信心愿心,永不退心”的坚定意志建造书香社会:

  图书馆同道应培养信己、信人(读者)、信三宝(佛、法、僧)的开放人生观,以图书资讯造福读者群体,度众生、断烦恼、学佛法、成佛道,发回向心,让图书馆营运无我展现的智慧,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公民养习所;大慈悲而有智慧者是菩萨,执此馆员推动馆务自是行菩萨道的表现。

(四)以“心物合一,民胞物与”的包容精神提高决策品质:

  效率与效能(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兼顾是图书馆经营的第一要务,然管理现象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开放性的营造物,其营运政策自需以民众福祉为依归。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图书馆馆务运作恒随时空变化而制宜,馆方应以“若......则(if......then)”的弹性(flexi-bility)策略来寻找殊途同归(equifinality)的备选方案,令管理阶层(managerial level)各有所司,基层馆员认定问题、中层主管选定方案,高阶首长决定政策,使图书馆管理制度可大可久,不拘形骸,不限物格,可收放得宜、伸缩自如。

(五)以“策略权变,政策不变”的弹性方法克服转型瓶颈: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心不可得”,图书馆是社会的公器,在世代交替的脱序社会(Anomie Society)里,欲发挥正人心、息邪说、讵诐行的神圣使命,主事者应以一步一脚印的稳健经营方式,披荆斩棘、周详擘划,使图书馆组织由纸本式图书馆(Paper Library)、自动化图书馆(Automatic Library)、网路图书馆(Network Library)能顺利迈向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的境地,图书馆服务政策不变, 但因应时势和潮流,图书馆的管理策略乃是千变万化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图书馆管理惟有以立足点变,方向感不变的机动策略才能促使组织与时并进、历久弥新。

(六)以“馆际合作,资源共享”的利他主义增进资讯交流:

  先秦杨朱有“拔一毛而为天下,我不为也”的利己主义哲学;亚圣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利他主义观,随地球村(Global Villiage)社会的形成,资讯服务乃是无垠无涯、无远弗届的不朽大业,在成长会有极限的考验下,图书馆管理回向众生,反馈于社会乃势所必然,馆际间互通有无、共存共荣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趋势,馆员要有回自己向他人、回小善向大善、回局部向全体、回有相向无相的服务人生观,才能落实教化功能,建设人间净土。

  法华经里的“观世音普门品”提及:“福聚海无量”,的确,身为智慧聚宝盆的图书馆,苟能全方位规划,且馆内同仁一心一德、步步为营,不执著,不恋栈,悲智双运,术德兼弘,吸取禅机精华,彼此有志一同,对式微已久的图书馆行政当有振衰起弊的作用。

三、禅在图书馆实务中的应用

  图书馆学家惯将图书资料的作业流程以“采访”、“分类”、“编目”、“典藏”、“阅览”、“流通”、“参考”等几个环节加以表彰,前已言之,禅的生活是从三世因果及十方因缘里定位自我生命,即矛盾中求统一、来去间能自在,与管理科学家倡导的“社会现象里两点间最短的距离并非直线”、“不承认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之双面思考(Janusian Thinking)逻辑不谋而合,兹以“技术服务”和“读者服务”两大馆务支柱为构面,略论禅在其间应用之可能性如下:

(一)技术服务工作的禅思

  图书馆主要功用是将资讯予以组织、整理,以便解决读者所面临的问题,然依资料的形帜、体积,往往类码相同的资料却放于南辕北辙的位置,十进分类制的核心概念.... 即相关位置(Relative Location),其实益仍有待商榷,就禅的观点而言,一切佛法像乘船在海上行走,独有弃船才能上岸,杜威分类法,国会分类法即如船舶一般,如拘泥分类体系,有时则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处,日前几个佛教图书馆联合进行“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便是破除“取绳自缚”的成规,以适合国情的需要来厘订分类法,另记叙性编目(Descriptive Cataloging)也能补分类的偏失,学者主张利用多重款目(Multiple entries)及参见(See reference)来强化分类的不足(注4),无规矩虽不成方圆,然采编等工作也需实务运作中一次次历练、一次次改正而终厎于成,不倒翁倒后而又起,各图书馆技术服务并不是“非圣人之言不敢言,非圣人之服不敢服,非圣人之法不敢法”的守旧作风。换言之;只有创新求变始能体认知识结构的本质,禅宗所谓“般若(Prajna)”,旨在唤醒世人观察管理事务时,不能起分别识,尤要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心态来灵活运用采编准则(注5)。

(二)读者服务工作的禅思

  人是组织宝贵的资源,也是管理问题的根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今日的图书馆事业,不止组织在变、读物在变、读者在变、馆员亦在变(注6),图书馆阅览、流通、参考业务涉及资讯与资讯间传播、馆员与资讯间沟通、馆员与读者间沟通及读者与资讯间的沟通诸多问题。简言之,人书合一、人机互动、人际关系已成为读者服务工作的焦点,终身学习或永续教育(Con-tinuous Education)思潮的推波助澜,馆员及读者的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辅导工作格外显得重要,因之,经纬万端的馆务推动过程中,图书馆如能指导其馆员以调睡眠、调饮食、调身体、调呼吸与调心念等禅修五要则,除了有益身心外,也可减少图书馆员挫败、压力与疏离感(alienation),微笑是禅悦的表征,礼仪乃人格的根基,馆员更进一步修身仪、口仪、心仪,那么;读者亦能受潜移默化,图书馆之读者服务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和谐气氛下进行,富而好礼或书香社会的理想便指日可待。

  禅宗哲学“只可意会,而不得言传。”堪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图书馆事业遭遇空前变局,倘图书馆同道可领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理则,归于无我,活用智慧,将禅的思考和日常馆务(无论是技术服务或读者服务)融于一体,必能于图书馆管理园地里绽放禅花,结生慧果。

四、结语

  禅与生活的对话早有学者专家探讨,禅与图书馆经营间的互动却乏人蠡窥,本文作者基于身为一位正信佛教徒,兼治图书馆管理学,并操持图书馆馆务,深切感受在图书馆事业“穷则变、变则通”的转折时段,积极以参禅的方法注入馆务经营,实能帮助图书馆度过转型期的艰难,而开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境界,最后,祈盼图书馆同道于饱经纷扰的变动中,得以无所拘执,潇洒从容的胸襟,来化解图书馆与环境间的对立(注7),解脱人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用寻寻觅觅的禅修方法,将未参禅时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执著转化作参禅中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空境,再提升为禅悟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清净心境。果此,有水皆含月,无山不是云,图书馆管理便能和生态环境、天地万物相融合一。

【附注】

注1:释圣严,《禅的生活》,(台北:东初,民83年),页235-261。
注2:黄光国,《禅之分析》,(台北:华欣文化事业,民69年),页5-6。
注3:陈荣波,《禅学阐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1年),页7-8。
注4:Arthur Maltby,"Classification - Logic, Limits,Levels",Drexel
   LibraryQuar-terley 10:4(October 1974), pp.16-17。
注5:蓝干章,《图书馆经营法》,(台北:中国图书馆学会,民47年),
   页122-123。
注6:Alan R.Sammuels and Clarles R.Meclure, Strategies for library
   Administra-tion:Concepts and Approaches(Litt-leton,Colo,:Library
   Unlimited, 1982), PP.16-18。
注7:Fremont E. Kast and James E. Rosenzwei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 Approach (New York:McGraw Hill co.,1974) pp.102-112.

标签:|图书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