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在中国佛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5日
来源:法音   作者:赵朴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任务之局长,赤耐副局长,李佐民副局长,
兄弟宗教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中国佛学院自从1956年9月创办以来,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们佛教界包括中国佛学院在内,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走过了极其艰难困苦和曲折的道路。今天,我同大家一起参加本院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和86级本科开学典礼,既感到很大的欢喜和安慰,又不禁感慨万端。


  在这里,我首先要对中国佛学院成立以来,和我们同心协力为学院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为培养佛教人才作出了贡献,在动乱时期受到摧残迫害而离开了我们的首任院长喜饶嘉措大师和副院长兼教务长周叔迦居士,以及“文革”前后,先后逝世的院长法尊法师、副院长巨赞法师和曾在本院任教的石鸣珂老师、高观如老师、王恩洋老师、叶均老师、刘明渊老师等表示衷心的悼念。凡是具有爱国爱教的精神,为佛教培养人才尽过心力的善知识们,都应该受到我们永远的忆念、尊重和学习。


  我们佛教徒是提倡“面向未来”的,所以我们走进庙门,首先就要拜未来佛——弥勒菩萨。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回顾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过去,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好处。回忆三十年前,中国佛学院初成立的时候,有七个国家的大比丘僧捧着七盆菩提树苗,从玄奘法师的母校印度那烂陀寺来到北京,向我们致贺。这件事说明中国佛学院的成立,不仅受到国内佛教徒的重视,而且受到国际佛教徒的关心和重视。当时没有人料到这所学院会在短短的几年之后遭到解散的恶运,致使佛教教育事业中断了整整十五年。实际上还不止十五年,早在“文革”前一两年,佛学院就已经严重地受到“左”的干扰,无法教学了。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佛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尽管我们遭受了“文革”的摧残,而且曾经被迫中断,但我们工作上的成就,还是值得称道和庆祝的。总计从佛学院的专修科、预科、本科、研究班先后毕业、结业的学员共464人(其中佛学院恢复后有80人),加上栖霞山分院的毕业生,总共达520人。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现在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寺和地方佛协、佛教院校的负责人中,有不少是本院的毕业生。在他们之中,有的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有的担任各级政协委员,有的从事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不少人成了当代中国佛教界继往开来的中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革”之后,中国佛学院恢复以来几届毕业生回到地方,有的当了寺庙的住持,有的当了大寺庙的监院,有的担任了市、县佛协一定的负责工作,有的在地方佛教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在老一辈法师的支持、鼓励下,虚心学习,严守戒规,工作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在所在寺庙和当地佛教界起了积极的影响。地方佛教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有不少在各地寺庙、佛教院校或佛协组织担负工作。我们派遣了传印法师和姚长寿居士到日本佛教大学去进修,回国后分别在佛学院和佛协担任教育和研究工作,接着我们又派遣本院四位同学去佛教大学留学,他们很快就要回国工作了,我们最近又将派五位同学到斯里兰卡学习上座部佛教。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我们佛教界已经有后起之秀陆续接老一辈的班,目前虽然不多,但这是一个极为可喜的开端,也是我们佛教界这几年来培养人才的具体成果,这更加鼓舞我们要把佛学院办好。同时,对我们今天在校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和鼓舞的力量。今天也正好是佛学院86级本科开学典礼,我希望在院的新老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勤学精进,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的佛教事业要“传灯有继”,才能“慧炬长明”。


  今年8月上旬,汉语系佛教院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总结交流几年来的办学经验,讨论研究汉语系佛教教育的全面规划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会议取得了一致的认识,提出了层次明确的高、中、初三级的学制和各级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这样就为实现高、中、初三级既相衔接又各有侧重的佛学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佛学院作为培养佛教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院校座谈会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严肃地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我们今后的任务既光荣而又更加艰巨。今天的大会,不仅是为了庆祝,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佛学院创建以来的优良学风,为造就更多的佛学研究、佛学教育和管理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说我们有优良学风,不是说我们没有错误和缺点,我们要克服和改正错误和缺点,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良学风,才能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担当起来。


  今天,我们欢迎86级本科新同学。你们之中,有的经过中等佛教院校学习毕业,有的在丛林学习锻炼了若干年后经过了考试进入本院深造。全国佛教界对你们寄予很大的期望。新同学和老同学们,我劝请你们不要辜负大众的期望。努力在“学修并进”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勇猛精进,一定要使自己成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佛教的有用人才。

  诸位刚才在大殿念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每一个大乘佛教徒应该念念不忘的誓愿。佛教的“四宏誓愿”同我们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四有”号召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相通之处。

  我们作为一个公民,要有振兴中华、把我国建设成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要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这两个理想是相通的。我们要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要有道德;我们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提倡“广学多闻”,提倡“难学能学,尽一切学”。《瑜伽师地论》说菩萨不仅要学内学,也要学外学,也就是要学五明。如学声明,就是要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现代汉语,还要学古汉语,否则经典就看不懂。我们不仅要学汉文,还要学外文。我看英文很重要。日本同我们佛教文化关系很密切,日本佛教方面的书很多,所以日文也很重要。到斯里兰卡去,就要学英文,更要学巴利文或梵文。可惜叶均老师去世了,他是精通巴利文的。医方明,我看也很需要。前天我接待日本真言宗的管长阿部野龙正长老,他就是一个医学博士,是通晓医方明的。最近福建在筹建一所佛教中草药医院,这是一个好事。佛教徒学医方明最好,可以救济苦厄。工巧明,就是科学技术,我看也要好好学习。最近我到香港去,发现宝莲寺的僧人以及比丘尼非常能干。他们宣传材料印刷得非常精美,会场布置得很有条理。象这样“难学能学,尽一切学”就是说要有文化;我们作为一个公民,当然要遵纪守法。我们除了遵守国法外,还要遵守佛教的戒规,如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这就是要有纪律。具备“四有”的公民一定能成为好公民,具备“四有”的佛教徒一定能成为好佛教徒,为国家、为佛教作出贡献。新同学们,愿你们和老同学一起,用自己的言行,实践这些要求。我们要成大器,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在欢迎新同学的同时,我们在今天的会上,对即将前往斯里兰卡的五位同学表示欢送。我们热烈祝贺你们五位同学被选派到那个有名的上座部佛教国家去学习,那是一千五百年前法显法师去求法的国土。法显在今天的斯里兰卡是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这是我们的光荣,不仅是佛教徒的光荣,也是中国人的光荣。在将近五十年来,我们中斯两国佛教学者不断的往来,我们的李荣熙居士、郑立新和已故的叶均老师都曾经在那里留学。今年罗喉罗法师、维普拉萨拉法师来我国访问,他们在这里发表了演说,在栖霞山分院也发表了演说(《法音》第四期已登载了)。我向他们提出派五位青年比丘去留学的要求,他们慨然应允。最近他们给我来信表示准备随时欢迎你们五位同学去,这是很难得的因缘。全国佛教界对你们也抱着很大的期望。

  你们初到南方国家,人地生疏,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在短期内,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你们思想上要有所准备。首先不要怕吃苦,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一千几百年前的法显、玄奘等大师们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历尽千辛万苦,才获得大成就。鲁迅先生曾经称赞他们舍身求法是我们“民旋的脊梁”。希望你们立志作新的法显、新的玄奘,作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其次,希望你们五位保重身体,健康与学业都要力求进步。我曾经写过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送给你们:“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业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问我看很有必要。希望你们五位同学要团结友爱,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我们期待你们圆满完成学业回来,为祖国、为佛教作大贡献。

  最后,我要向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任务之局长、赤耐副局长、中央统战部李佐民副局长志表示感谢;感谢党和政府对中国佛学院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感谢各兄弟宗教的来宾对中国佛学院的关心,来参加我们的大会,希望你们多多指教;我们向各位校友们表示祝贺;向各位老师们表示感谢和祝贺,你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祝愿同学们福德智慧日益增长。祝愿中国佛学院的事业随着祖国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而不断进步,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