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论语》(四)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儒家的中心思想:学、习

所以这个学里面有这么多的内涵啊,这是我们明显看得见的,假定我们对这个“为什么要学”,该“学些什么”不认识的话,枉得人身,而且我们走下去的结果是畜生无异。所以《孝经》上面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之所以珍贵的地方,《孟子》上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跟这个禽兽差不了多少,那靠什么我们能够从跟禽兽一样的地方透脱出来,靠什么?学。这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啊。所以,第一个,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了解,然后当你念到的时候,就很珍贵。啊,我好不容易得到这个人身,如果得到了不懂得怎去学,那我们这个人身啊,真是冤枉得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我们学得很辛苦呀,没关系,我们需要的继续走上去就对了。

学了以后还要“习”,“学”是老师的,今天老师来告诉我们,我懂了,只懂了一个表象,内涵你要不断地、不断地“时习”。不断地去练习,你才能够渐渐的了解。现在说我们那个大学目标先要实践,小学,洒扫应对,文字应付,比如说你们写字,学藏文,要不要习啊?要不要不断的去练习啊?那一定要练习的。那个是小学部分哦,大学都是心性的,重要的地方。那个大学,除了佛法以外,现在世间留下来的,印度我不知道,儒家讲的东西,完全是内明,心性之学,这是他真正的中心。现在仔细看《论语》、《四书》的全部,没有例外,所以从这个地方呢,学,还要去习。

学了以后产生什么效果呢?“不亦说乎”,这个“说”是内心当中的喜悦。我们现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学不出快乐来的,学得很苦。到什么情况之下这个“乐”会出现?譬如说,你们诸位现在这个藏文,学得很好,学会了考得很好,老师也欢喜,父母也欢喜,这个算不算“悦”呢?你也很欢喜,这个算不算“悦”呢?不是,这为什么不是呢?这个儒家讲的悦有它的内涵的,我们现在,比如说考得非常好,他考99分,我考100分,觉得很得意,这样。所以这个得意什么?我比他强,老师称赞我。如果说我考的99分,那对不起,心里就不舒服了。这个乐是靠外面的人家的赞许,期望人家得到什么。儒家的这个“悦”不是,内心当中,内心里面,你能够如法的慢慢去呀,学了这个道以后,这个道所启发的一种“悦”。这对在座的诸位来说,特别是预科班同学,眼前还早,可是你真正走下去,你会真正体会到佛法真正最可贵的地方。所以,学而时习,那个时候,这个悦就出现。刚开始学的时候,你有希望?“啊!这么高明!”然后呢?你了解之后呢,你不断的练习,慢慢达到到那个时候,你就跟这个道相应了,内心当中,佛法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法喜”。这个法喜,有个特点,这个不要靠外头的。所以《论语》上面说,孔老夫子最得意的弟子,谁啊?颜回。怎么称赞他?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啊,他那个穷得这个样子,渴了,拿一葫芦瓢舀一点水喝喝;饿了,好简单的,拿一点东西吃吃,就算了。一般人无法忍受,但是他“不改其乐”,这是真正的乐。在这种情况下什么啊?“人不知而不愠”不要人家知道,我自己知道,这是他的一个特点哦。所以他学的东西,“学而时习之”,内心无比的快乐。

但是学这个东西不简单哦,我们平常大家吃喝玩乐,朋友很多,真正要想去学这种东西的话,不这么简单。这种朋友不是普普通通可以得到的。“有朋自远方来”,这有几个不同的内涵。表面来看,这个好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难得看见,那蛮开心的。这也包含在这里头。可是现在,在这地方的朋友是什么啊?物以类聚,像孔老夫子,象儒家这样的人,他会不会有吃喝玩乐的这些朋友啊?不会,完全是讲身心性命之学,那要深入又深入,不是普通人能够碰得见的。还有呢,有这种人,从远道慕名而来。比如孔老夫子,孔子真了不起啊,孔子的门下弟子有三千人之多,那时候春秋时代,人很少的,不像现在这样,号称,不是号称,实际上有十几亿,那春秋时候最多有几百万。比如现在台湾来说,有两三千万,那换句话说,只有一个县那么小,一个人居然有三千个弟子,这个好不简单!尤其古代,现在交通很方便,古代根本没有的,多少人仰望他,而且这些人仰望他都不是为了追求世间名利,而是真正为了这个道而来。然后平常除了这个以外,有各式各样的,大家为切磋而琢磨,所以这样,这个是又进一层的。还有一个朋友呢?我们在这条道路上面,学这个道要经过长远的摸索,学、习,才能体会到。经过深远的摸索以后,大家有深远的体验,有共同的认识,那个时候才够真正的朋友。所以这个是抽象的,这个朋友中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你们看那《孔子传》,孔子去拜见老子,啊,他们看见了以后大家好高兴,老子也是觉得他终于遇见一个跟他能够相应的人,他们彼此之间都是这种方式的。这个真正重要的地方并不是距离远,而是说内涵的深入,所以说这两方面都包括。“不亦乐乎”,能够这样,不是很乐吗?换句话说,学而时习之,是对自己而言;有朋自远方来,扩大了层面,人与人之间。我们也可以说,学而时习之,这是为了自己的自利;有朋自远方来,是利他,还能兼顾别人。不管从自己学习的特征来说,以及跟别人互相切磋琢磨,共同增上来说,他共同的特点:人不知而不愠——不要人家来知道。今天,我们相应了,有朋友了固然好,不相应,没关系。“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老夫子也是如此——所有真正学习孔孟心法的人,乃至于学佛的人,他有个共同的特点,学对了,一定的现象,所以“人不知而不愠”,这个才是君子。在我们儒家的思想当中,君子是目标的第一步,然后呢,圣贤是最究竟的状态。这个才是君子。

现在总共有三段话,我们再仔细地回过头来看一看,他那个中心,整个的儒家的中心思想,学、习两个字。他并没有很明确的标明,那正是孔老夫子高明的地方。讲了半天,说出来我们也不懂,但是告诉你怎么去做,你自然层层深入的话,里面无穷无尽的真正的内涵就真正展现开来。

能够很正确地告诉我们,佛法是最高明的。你能够照着去做的话,尤其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人,知见稳固,那么到后面一定有好的结果。他虽然不是最好的道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照着去实践的话,我们一定能够得到最后的很高的目标。反过来说,我们条件不够的话,就算高明的东西告诉我们了,我们能懂吗?不懂。这是非常实在的,完完全全就是我们实际上的行相。一个小孩子,我们跟他说听闻轨理,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回答。要去做。做,问题就能解决。要从另外的角度去看,下面真正的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世间那些,这是心路历程,同样经过长时的心路历程的,远方来的朋友,啊,那真是……

现在总共有三段话,我们再仔细,重新回过头来看一下。他那个中心,整个的儒家的中心思想,就是学、习两个字。他并没有很明确的标明,那正是孔老夫子高明的地方。讲了半天,说出来我们也不懂,但是告诉你怎么去做,你自然层层深入的话,里面无穷无尽的内涵就真正展现开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