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为何与佛结缘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阿磊博客_新浪博客 2008-12-21   作者:阿磊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7年5月之前,我几乎不知道什么是佛教,更没想过将来会与佛结缘。

事情的起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我父亲的久病不愈,与院方的医疗纠纷迟迟不能解决;二是无意中认识了邵哥、杨姐两位热心的朋友,他们都是佛门师兄。邵来自于繁华的大上海,是台湾著名法师海涛法师的弟子;杨是宜昌本土人士,是文佛山朗宗法师的弟子。奇特的因缘让千里之遥的他们进入宜昌同一家公司,并因工作关系结为伴侣。他俩是由我的另一位朋友萧介绍认识的。

当时,我的父亲因食道癌手术失败,在武汉湖北肿癌医院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而给我父亲造成伤害的湖北肿瘤医院却拒不承认有任何过失。我们多次与院方交涉没有任何结果,我们请了律师打官司,律师收钱后也不出力,我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就在最危难的一刻,我可敬可亲的邵、杨师兄义不容辞地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现为某公司商务经理的邵,以前从事过法律纠纷方面的工作,他用他理性的思维,有条不紊地帮我们分析问题,找出事情的结症,帮我们周密策划了与院方谈判的步骤和方法,然后邵、杨、萧三人随我们姐弟三人一同到湖北肿瘤医院与院方谈判。在邵师兄的精心安排下,通过有勇有谋、合情合理地两天谈判,处于弱势群体的我们取得了谈判的决定性胜利,我们赢得了院方理应赔给我们的人身损失及经济损失,并令院方对我们刮目相看。虽然最初他们不愿合作,但几个回合下来,他们认为我们的要求于情于理都是正当的,他们被我们的人性感化,心甘情愿地掏钱,并由他们的副院长出面向患者及家属赔礼道歉。

我们没有粗口,也没有动武,一件难缠的官司就圆满解决了。现在想来,除了邵师兄不凡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我想不出有其它任何的原因。学佛的人用智慧解决问题,真实不虚。更难能可贵的是,邵、杨两师兄完全把他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用一颗无私的爱心帮助我们,让我看到了佛门师兄身上善良、仁慈的品质,看到了“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的精神,让我对佛教心生温暖和感动。可以说,邵、杨两师兄就是我佛教的启蒙老师。

2007年6月,我又有幸认识了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宜昌佛教居士放生助念团的李师兄。李师兄更是一个心里只有别人、从来没有自己的大善人。他热衷佛教,给临终之人送临终关怀是他从事的事业。多少年风里来、雨里去,他探望患者,鼓励患者,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送临终之人往生极乐。他所作的一切都是无偿付出,从不收取分文。当时我的父亲正处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尴尬境地。作为家庭的长女,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条路、有没有一个方法,能让无法挽回生命的人,死得从容,死得安详,死得无悔无怨,死得欢欢喜喜?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我怀疑过我的想法是否不孝,但我更坚信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相信它一定能在某个理论上得到印证,但我却不知道那会是什么。

纵你寻它千百度啊!原来我的所思所想,我的满腹疑虑,正是佛教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佛教引导众生解决生死的妙法。那一刻,我相信了我与佛共存的三世因缘。果然,李师兄的出现,解决了萦绕在我心头的诸多困惑。他用佛教的道理为我的父亲开示,让他知道生老病死的必然规律,让他免去死亡的悲哀,告诉他用佛法脱离六道轮回,让我父亲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永享无苦之乐。弥留之际的父亲在李师兄的数日开导下,果真对死亡不再恐惧,不再绝望,甚至满心欢喜地迎接那一刻的到来。因为他知道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的功德,他更知道了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

父亲临终之际,李师兄与众居士三天三夜为其助念,72小时佛号声不断,让中阴声的父亲之神识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心一意随大众居士一起念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父亲死后三天内面色安祥,全身柔软如玉,这正是《大乘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我相信我的父亲是带着欢喜心离去的,我相信他找到了永生最好的归宿。

当很多人知道我为我父亲做的一切,他们称赞我是一个真正“大孝”的女儿。我第一次听说什么叫“大孝”。让父母不缺吃穿,让他们老有所养,是谓“小孝”;引父母步入佛道,念佛往生,最终成佛,是谓“大孝”。想想我一个平凡的女儿,当初哪有那样的境界,是佛门善知识引导我破迷开悟、认识真理;是他们让我知道吾佛的恩德浩荡,大慈大悲;是他们让我这个胆小怕事的弱女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敢于直面生死的人;是他们用无私大爱震撼了自私、狭隘的我……对吾佛,我除了感恩,除了回报,我还能做什么?对无私的佛门师兄,除了感激他们的大恩大德,便是发心以他们为榜样,永远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真正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这些都是我与佛结缘的初始阶段,后来直到遇到我的师傅,遇到我的金刚道友,才逐渐了解佛法的真正含义。此生什么样的东西需要舍弃,什么样的东西应该追求,怎样过一种真实的人生,心里慢慢接纳并开始付诸行动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