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越是入门,越需要大师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郑培凯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请大师来给大学新生上课,是浪费学术资源吗?

在安排大学文化通识讲座的时候,我总是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关系,像卖保险一样,说服一些大学者接受邀请,来学校给大一的同学讲课。有朋友就说了,大一的学生,尤其是中国式教育下只懂得考试的大学“新鲜人”,什么都不懂,你请大师来讲课,不是浪费学术资源,浪费师生双方的时间吗?教这些新新世代的新鲜人,只要找几个助教,或是随便聘几个兼任老师,用最粗浅的招式,耍一趟三脚猫太极拳,简单易学,省钱省事,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我说,不然,不然。新鲜人刚进大学,虽然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学术殿堂的奥秘,只以为上大学是去搬一块敲门砖,好用来敲开将来的职场大门,但他们的心灵并非完全封闭。假如我们做老师的,不安排开放的学术环境,不打开学术殿堂的大门,不让同学了解其中有“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引导他们登堂入室,是我们为师者对不起学术,对不起文化,对不起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新鲜人。随随便便找一些半桶水来教通识,教入门课程,教大一物理,教生物学入门,教中国通史,教西方文学导论,其实是对学术最大的亵渎,是对教育最大的侮辱。

我在耶鲁大学读书的时候,每一科系的大一入门课,都请出该系最大牌、最有学术地位的资深教授,亲自登坛开讲,为的是吸引新鲜人进入这个学术领域。那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一个院系都祭出好几位大师,耍起十八般武艺,煞是好看,让新鲜人心花怒放,激起同学的向学心。广为接触高人之后,新鲜人也逐渐认识了自己的性向,决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后来到哈佛进修,看到的情况也一样,使我深信,美国高等教育的优越,远超过中国学术界的闭门造车。

这个亲身体会的经历,影响了我的教学设计与课程规划的方向。我在城市大学安排文化艺术讲座,坚持了十年以上,一向秉持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拓展同学的文化关怀与知识面;另一方面则提供学术研究的前沿发现,让同学了解学术文化的新知与探索的方向。邀请的专家都是一时之选,都是在不同学术领域有突出创见的学者。由于他们掌握了整个知识领域的全局,在学术钻研上又有独到见地,这些讲座才能不落俗套,深入浅出,引导同学们认识某一课题研究的意义,联系起文化认知的重要性。

这样的讲座,要求实际从事特殊研究工作的专家,像话家常一样,把他们融会贯通的知识,讲解给同学们听,让新鲜人产生兴趣,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要达到这个目的,首要的条件是,大学者愿意降尊纾贵,愿意放下身段,给初学者一个入门的机会。其次,同学要有开阔的胸怀,对自己不认识的知识领域有认知的兴趣。两相结合,则文化艺术讲座就能为青年学子打开一扇一扇新知的窗口,看到知识的天穹是多么辽阔,文化修养的乐趣则能如光风霁月,给人带来无限的欢愉。

大学新鲜人其实并不清楚他们的学术性向与未来志向,还有待发掘、鼓励与提携,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潜能。大学应该提供最优秀、最精彩的专业入门课与文化艺术讲座,请最顶尖的学者、最杰出的艺术家来校,向同学展示每一个领域的精彩面貌。这才是通识教育的基本精神,也是每一门专业学术领域的入门之道。

(本文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