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焦虑白领的精神修行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罗雪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红尘中,生活是很火热的,而人是需要清凉的。”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小明坐在宽大的中式椅上,身着月白色的中式对襟衫,语调缓缓,一脸平和。

今年8月,汤小明再度赴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呆了一天后清清静静地返回。事实上,他曾在多家寺庙住修,跟和尚一起上早课,吃斋饭,包括学习吃饭的规矩。比如有一次他和“生活禅夏令营”的创办人净慧老和尚共同生活过一段时期,发现他连饭汤、菜汤都绝不浪费,一定要吃干净。“这是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建立有序的、节约的、规矩的生活。”汤小明说。

汤小明郑重声明,自己并非是佛教信徒,他只是想藉此寻找生活的平衡,从人类智慧的源头汲取养分,因为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人是需要力量的”。

柏林禅寺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

给心灵放假

寺庙住修后,汤小明个人的气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三年多前,记者曾经采访过他,当时作为《富爸爸,穷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超级畅销书的出品人,汤小明正叱咤业界,那时他的感悟是,“人的一生,是要在‘事’上过的,这个‘事’,如果你找到了,你要珍惜它。”当时他刚刚推出财商系列,忙得风风火火;而如今,他不知觉中又强调了“事”,但是愈发气定神闲,“在红尘中做‘事’,修行也好,明心见性也好,需要一种度量,需要一种纯朴,需要一种厚德载物。”此刻的他认为,更大的繁荣之后,需要更大的性空。

2005年,汤小明建立了读书人俱乐部,投资成立了“中国文化讲堂”,以讲座的方式为俱乐部会员讲解《论语》等,也包括佛学。并组织会员们远足,比如到庐山东林寺体验。这是一个堪称“精英”的圈子,包括企业家、政府官员、艺术从业者等。

身为北京一家咨询公司高管的罗婧心偶然参加了一次朝佛之旅。这是一场社区活动,同是“高素质”的邻居们汇合了,从北京开车直奔山西五台山十方堂。礼佛期间,每天早晨5点前就要起床,上过酥油灯拜过佛以后,大家依次安安静静地围着大殿中央席地而坐,开始诵经祈福。此时天光未明,寺庙四合院方方正正的天空中,月亮周围还完完整整地围绕着一圈光华。“好一方明净清冷的天空”,罗婧心找到了安宁:“这几天,看不见城市远远近近的灯光,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偶尔会有远处高高低低的几声犬吠,安静的你有机会倾听自己的心跳,在心跳的节奏中体会蜕出尘世烦忧的忘我。”

陈依群是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总,“随缘”和“放下”是他的感悟。从去年开始,他常常和朋友仨俩聚会,一起到苏州寒山寺甚至更远的寺庙,目的就是找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不受手机的干扰。他还经常组织企业主去爬山,老板们没有那样好的体能,往往是停留在半山坡上,和师父说禅、打坐。

2006年6月,陈依群组织了来自北京、浙江的10个企业老板,包括大学教授,包车前往四川藏区,以礼佛为目的,进行了为期5天的“丹巴清净之旅”。这样的活动完全是随机的,陈依群告诉记者,什么时候觉得累了,想给自己放个假,就会组织一次。在陈依群看来,这是一场良性的精神循环,大家把自己归零后彻底回归,并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社交场所,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人沟通的效果最佳”。

生活的宽度

编剧程然在刚出版的个人修佛感悟《莲花次第开》中说,“当你摒弃了对物质的需求怪圈后,就会发现你的心灵无比充实,还原成了一个山林的孩子。”程然也是终南山佛子夏令营的组织者,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参加的人都是30到40岁之间的“中青年”,其间有研究机构的资深研究员,也不乏生意场上的比如董事长、总经理一类,而且“并不是小公司,人也并不在少数”。

“到寺庙里去”,类似的“短期修行”正自发地在白领和金领阶层中流行。今年9月21日至24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京沪粤港校友就组织了一次“禅修之旅”,活动内容是“礼佛、听法、诵经、吃茶”,反应热烈。其联络人倪子君介绍,现在的社会太忙碌了、太焦虑了、太浮躁了,短期的寺庙生活创造了一个让心“停一停,想一想”的机会,她认为,这是比组织大家打高尔夫球更高层次的活动。程然解释,与普通的休闲娱乐不同,在新鲜空气和大好河山中,身体的经络也许可以打通,但是思想上的死角是无法消除的。“短期修行”换了一个远离竞争的环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精神按摩环境。

虽然都是“修行”,大家的目的各异,有人是为了换个清净的地方思考,有人是为了减压,而更多的人则是因精神困顿,希望从礼佛中寻找答案。“住在寺庙里就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在那种特定的仪式下,让我有机会认真地想一想: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会让我最快乐。”罗婧心说,五台山上,她觉得自己的心像被洗过一样的洁净透亮,重新回顾着生命的本来面目,轻松感油然而生。

“禅修其实是通过一定的积累和修行,暂时解决内心的烦恼。”陈依群告诉记者,大部分企业主都是带着自身的困惑去的,比如,“有了钱之后,还能够做什么?”他认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家尤其需要这样的精神静修,因为大家普遍面临着再发展的困惑,虽然有了一些奉献的意念,还需要找到特殊的方法。此次“丹巴清静之旅”特别安排了对接赞助当地的一所扶贫小学,而且“尽量不夸张,尽量不张扬”。而此前,这些企业主大多接受过一些有关“感恩”的课程,也大都“心比较善”,陈依群认为,消费社会的惟利是图使得人们忘记了传统的美德,社会精英阶层的带头能起到好的效果。

汤小明更看重的是佛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生活是有宽度的,我们的道路不是那么窄,不是只有挣钱。”汤小明觉得佛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中国的古人是最注重生活宽度的。除了组织寺庙体验,他在自己投资的“中国文化讲堂”上继续了这种传承,曾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讲《六组坛经》,以及“生活禅”夏令营的创办人净慧和尚开讲佛法。汤小明介绍,内容其实很简单,比如与人为善一点,对父母好一些,跟同事处的好一些,每天微笑一下,而这些“都是很容易解决问题的”。

都市“苦行僧”

虽然一致反映参加类似活动的收获很大,但对于大部分参与者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苦修。汤小明告诉记者,自己在寺庙里住个十来天没有问题,但俱乐部的会员们吃斋实在受不了,而且床板也太硬,第二天就有人提出“赶紧下山吧”。陈依群组织的“丹巴清净之旅”中,有一位老板终于忍不住提出,想自己出钱买只甲鱼吃。“没有空调,没有席梦思,想要达到星级酒店的舒适效果是不可能的。”程然介绍,在苦修盛行的终南山,修行的人住在茅棚、山洞甚至岩壁上,而夏令营的营员们则首次有了“住茅棚的体验”。不过,她仍然提醒人们不要对这种“短期修行”抱太高的期望,“这还是一个闻味道的阶段,只能够体验寺院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而真正的修行是非常个人化的。”

“存在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从集体的无意识到集体的有意识,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打理,让自己的幸福感增强,这是一个过程。”汤小明对此相对乐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则一方面肯定了其收益,觉得换个环境对个人总是有益处,他认为这种方式会越来越普及和深入;但另一方面,他认为“短期修行”依然是“短期行为”,只能获得短期效益,并不能真正解决精神方面深层次的问题,与真正的修行还差得较远。

而随着“短期修行”的日渐流行,组织者们也不乏忧虑,担心其成为一种时髦的潮流后,反而失去佛禅的真谛。汤小明表示,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假繁荣,曾经“被真正的高僧所棒喝”,他建议禅修的人们能够保持平和之心,“不要在追求宽度的时候越走越窄。”

我们的心也应该开放

“我看过《中国新闻周刊》。”学诚法师微笑着接过杂志。他有个人博客,建立了寺庙网站。现年40岁的学诚法师硕士毕业,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3岁出任方丈时,曾经是国内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汉族地区寺院方丈。而如今,他是佛教走向现代化的行动者。

除多次组织人们进行短期体验的“福慧之旅”外,学诚法师还经常给企业家讲禅,包括MBA学员。“不学习佛法,你就经营不好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学诚法师第一次在上海给企业家开课,内容是如何才能赚到钱,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学诚法师发现,今天的企业家比20世纪90年代更有修养,文化层次更高,更理性,但是也更焦虑,而且“越来越焦虑”。

白领参加“福慧之旅”

汤小明把这种焦虑比喻为“跑步机”心态,大家聚集在同一架跑步机上,因为别人都在跑,所以自己也在跑,其实并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而在温饱问题解决后,甚至完成了买车买房的过程后,一部分中国人开始转向了对内心宁静,智慧和平衡的探索。汤小明认为,选择到寺庙里去体验生活,参禅体悟佛学的真谛,这几乎是现代人在物质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学诚法师则表示,在吏治、法制和道德之外,“宗教直面了人性的弱点”,只有宗教才能够解决大是大非,最终消除人类内心的焦虑。

“心灵的事情是很私密的事情,社会上很多人有这样的需求。”佛子夏令营的组织者程然介绍,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关注跟心灵有关的体验,并主动向书籍、哲学乃至宗教里索求慰藉。比如南怀瑾的著作一度在知识分子中流行,而近年来,与中国传统联系最密切的佛教,则因其高品质的文化内涵,重新吸引了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的“三高”人群参与。

程然表示,“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佛教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使人们误认为佛教是“老婆婆”佛教,只有文化层次低的善男信女才参与。“佛教哪里是没有文化呢!”程然感喟。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在门外习禅,希望有机会真正地体验佛门生活,即使这种体验是短期的,而且并不是以皈依为目的。

罗婧心谈及自己专程去五台山礼佛的行为,“一直认为人是需要信仰的,也许有时候,对有些人,这种信仰已经脱离了某种具体形式上的宗教,它完全发自你的内心,是你内心愿意遵从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一种原则,有了它,你的浮躁才会归于平静。”

佛教自身的现代化,注重向“三高”人群普及,也为人们体验佛文化提供了契机。虽然从今年开始,禅修之旅才获得了媒体的报道,但是早在1993年,河北柏林禅寺的净慧和尚就创办了“生活禅”夏令营,且每年举办,提倡将禅的理念落实于人间、落实于生活、落实于当下。该夏令营主要面对在校大学生,事实上起到了弘扬佛文化、并使其能够担负起薪火传承的任务。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魏炜参加了今年的“生活禅”夏令营,她学的主题是“包容和感恩”,第一讲从如何孝敬父母谈起。而学诚法师则在其组织的“福慧之旅”开示中表示:“这个时代是开放的,佛教是开放的,寺院是开放的,福慧之旅是开放的,我们的心也应该是开放的。”

更多的寺庙加入了此项“弘法”的行列。程然介绍,近三年来,包括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在内,全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名胜地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短期修行”,各类夏令营如雨后春笋。如苏州西元寺开展了每月为期一天的“八关斋戒”活动,社会上的人可以广泛参与,即在24小时内,除传统的不偷盗、不杀生外,还需要遵守不看歌舞,不睡“高、广、大”床,不涂香等戒律,“就是猪八戒的‘八戒’”,程然通俗地解释。而庐山东林寺更是举办了“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活动,整整240个小时,参与者不能够和别人说一句话,特别是不能够接听手机,最多收发一下短信,日夜只与一句“阿弥陀佛”相伴。

“佛教提供了多种方法,总有一种和你的心性是符合的”,程然认为,不在于信仰哪一个教派,最终目的都是要确定“你在人生中是不是颠倒地活着,心里是否清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