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龙称法王开示:什么叫修行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龙称法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龙称法王开示:什么叫修行

  修行就是将我们的善所缘不断忆持,使其日增,直至证果;将我们无始以来的恶所缘,改变遣除,使其日减,直至永断。心中恒持正念,任一恶念都要断除它,每一善念都要增上它并安住在上面。简言之,为善祛恶。就根本而言,修行就是无我、利他。作为一个修行者,首先必须思维我执的过患和利他的功德。要修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凡为出离心所摄持的,就是解脱的因;凡为菩提心所摄持的,就是一切智的因;凡为正见所摄持的,就是轮回的对治法。最初没有出离心就无法使心趋向佛法,没有菩提心就不会成为大乘道,没有正见就无法断尽烦恼障和所知障。

  切记,修行是不能“请假”的,暇满人身宝难得而易失,有个“譬喻”曾讲,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之孔被海底盲龟之颈穿过很困难,佛说得到人身较此更难。也就是说,假设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个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个木轭,其上有一孔,木轭随风漂流一刻不停。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才向上游出水面一次。这两者想遇都极其困难,更何况要盲龟之颈穿过牛轭孔。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中,我们获得暇满人身的情况比之更难。 我们因无明而致盲,长期以来呆在轮回苦海的底部。今生偶获这暇满人身,实是绝无仅有的难得。暇满人身好比爪上之土,无暇的众生之身好比大地之土。如果获得暇满人身而不好好修行,没有比此更大的愚痴了。

  1、息灭妄心 了悟自性

  佛法之精要不离心性。心的本体是不动的。本心如如,无所分别。《金刚经》中曾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是不着相,一切无所住,这是实相境界。一切诸法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动不变”,当体即空。但亦不可落入偏空,若执着于不住,又落于空寂,故说“而生其心”,以般若智生其心,其心不散不乱,一味一体,就是妙明真心,是佛心,也是我们众有情无需外求的自心本性,即“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

  但是由于我们的心从无始以来被无明所蒙蔽,心如幻网,执于妄念,由此而生贪、嗔、痴、慢、疑,处处着相,执于相,心就不清静,心不清静就不能悟得妙明真心。息灭妄念,在一念中转恶为善,一旦习气慢慢转变过来,心住清净,达到解脱证悟就不难了。

  2、断烦恼之根

  若要解脱,必须断烦恼。我的上师白玛才旺法王开示说:修行的人都要断烦恼之根。首先要观法界一切所显,皆是无常。当我们修禅定时,就要了悟烦恼痛苦的形成。当你一旦了悟诸法实相空性之理,你的心就不会被烦恼所缚,心地豁然开朗。其次,要知道烦恼的根就是无明。平常我们的念都是染污的,跳不出轮回。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都在散乱中,我们在无明中起念,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的念都是“贪、嗔、痴、慢、疑”五毒之念。譬如:当有人中伤骂你的时候,你就怒从心来,起嗔念,这嗔因可感得下三道的苦果。因此,我们修行的人就是要在六根对六尘时,心无执著,使我们的意根不随尘境而转,于所对的境不取形象,意根不随尘境产生染污。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断除烦恼。经常地这样薰习,我们就能跳出轮回。

  3、发菩提心

  菩提心,简言之就是慈悲和觉悟的心,经常表现为一种“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愿心和实际行为。从一般意义而言,可以说是有觉悟的爱心;进一步,从佛法来抉择,就愿而言,菩提心是由思维出离轮回漂溺之苦而产生的自我解脱和利益众生的大悲愿心,包含了一切的善愿;就行而言,菩提心是达成自他二利的实际行为,包含了大乘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就胜义而言,菩提心是现见诸法实相、证悟远离一切戏论之空性实义。发菩提心有两个方面:对自己要有出离心,对众有情则是大悲心。出离心是大悲心的不共因。一个人不思维自已受苦、生起强烈的恐惧心,昼夜唯求解脱,他就不会有无法忍受众有情受苦的大悲心。

  出离心也要在不断修行中生起。“生命无常,一息未继将随业力而去。”多数人不以为然,总想“我没做什么坏事,三恶道离我很遥远”,实则不然,我们平时造了许多业,有善业也有恶业,临终时,哪种业的力量大,我们则被哪种业力所牵,随之而去。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不善业的力量更大些。

  业力的大小与造业的正行、加行、结行的强弱有关。有些小业可以造成大果。比如,与别人吵架、骂人,带着强烈的嗔恨心去骂,骂又骂得很恶毒,骂完又生起很大的傲慢心,那么这个恶果正行、加行、结行都具备,就造下了很大的业果。另以杀虱子(苍蝇、蟑螂、蚊子、老鼠等)为例,如果以极强的嗔心为动机,杀的时候用手挤压虱子,折磨它很长时间,然后把它弄死,最后,沾沾自喜的想:哈哈,你终于死在我手里了!这样的不善业的力量是很大的。而善业的力量往往比较弱小。例如,发愿是为了现世安乐,这样祈求所达到的目的便全是罪业(如果你能明白“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那么,对于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诵经、持咒不是打瞌睡就是杂念纷飞,正行不清静;回向又是多半流于现世的利益,如此结行的力量便也很弱了。相比之下,恶业力量大,则死后去恶道是无疑的了。所以一个修行的人,首先应具有强烈的求解脱的出离心。

  菩提心为大乘之因,修菩提心,要以大悲心为前导。菩提心的种子要以大悲水浇灌才能生长。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成菩提果,是以大悲心而贯穿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大悲心的化现。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因缘,观世音菩萨大悲流露,慈眼凝视众生,凡被观者皆得解脱,这表示菩萨的大悲无尽。观世音菩萨曾发愿说: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法界众生的一切苦难我都给他消除,如不能消除众生的苦难,就不成正觉。其实观世音菩萨久远劫来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远离苦难,示现为菩萨及种种身。观世音菩萨没有一念是为自己,完全是无我、利他,一切众生,谁有苦难,只要称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会帮助他解脱苦难。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实在是难以尽述,只要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也无尽。大悲心生起,无我利他心即生起,菩提心也即生起。

  修菩提心,要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心”、“慈悲心”、“清净心”和“无上菩提目标”。

  “知母”:即决定尽法界之有情无一不是我在过去和现在的父母。

  “念恩”:即应观一切如母有情对我恩重义深而涕泪悲泣。

  “报恩”:不知报恩,实为世间之极大无惭愧者。

  “慈爱心”:即希望一切有情幸福、康乐。

  “慈悲心”:即希望一切有情脱离苦难。

  “清净心”:即凡事不求回报、没有功利。

  “无上菩提目标”:即为了使一切有情获得无上菩提果位。

  进而修“自他平等菩提心”、“自他交换菩提心”、“自轻他重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即根除珍爱自己、嗔恨他众的贪嗔之心,平等对待自己与他众。

  “自他交换菩提心”:即三界轮回中众生不停地受着种种不如意和苦痛,愿所有众生的一切苦痛成熟于我一人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把我的胜利欢乐献给众生,愿所有众生获得安乐。

  “自轻他重菩提心”:即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无我、利他,关心众有情的苦痛超过考虑自我,愿所有众生都处于安乐之中,他们的所有苦痛由我一人来忍受。如是从内心中思维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

  4、四无量心

  对于生起无伪的大悲心、菩提心,日常修行中要时时修习四无量心。依“四无量心”修习学是趋向菩提的正道;

  四无量心:

  慈: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悲: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喜: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舍:于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本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之中,应先从慈心讲起,但实际修持中,如果没有先修舍心(消除贪、嗔,令心平等),那么慈心与悲心也不能清净,所以首先应从舍心开始修习。

  修舍无量:舍心指的是对怨敌舍弃怨恨,对亲友舍弃贪爱,对一切众生平等对待。长劫轮回中,自己的亲友、怨敌就像演戏一样,世世代代变换位置。噶达雅尊者说过:“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冤仇”。讲的就是他所见到的一位妇人怀抱爱子,口里吃着一条鱼,脚踢着地上捡鱼刺吃的一条狗。指出妇人、爱子、鱼、狗之间的因缘关系。先修对于高低贵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等一切人,皆无差别地平等对待。进而,对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平等对待。

  修慈无量:一切众生都希望自己快乐幸福,不希望痛苦悲伤。但是,他们不知道行十善是得善果之因,而所以行十恶,所行与所求背道而驰。我们修行时,就要于一切时一切处想着:所有求安乐的众生修十善,永远幸福快乐该多好啊!直至生起定解。我们要修持身语意的慈无量。身:一切威仪温文尔雅,寂静调柔,精进利他。语:应说真实悦耳之语。意:时时将自己置处于卑微地位,唯求利他,饶益众有情。尤其是对父母、久病之人,自己若以三门(身语意)尽力做饶益,会得到不可思议之功德。善言劝父母皈依三宝,则是回报恩德的很好方式。

  修悲无量:可观照任何被剧烈痛苦折磨的众生,希望它们永离痛苦。如蒸锅里的一只被捆绑的蟹,没有逃脱处,没有救护者。随着锅温的升高,它将无奈地被痛苦折磨死。要以自己就是这只蟹而修心。或想被厨师按在菜板上的一条活鱼,想象这条鱼就是我的老母亲,厨师正在刮鱼鳞,想想看,我们的一根汗毛拔掉都很痛,这条鱼有多么痛苦啊!接着是破腹开膛,心想我的老母亲没犯什么罪,却遭这样杀害,内心深处会生起强烈的慈爱悲悯之情。再进而把它想成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他们对自己恩重如山,与现世父母无区别。他们遭受这样的痛苦逼迫多可怜啊!他们如能解脱该有多好啊!由于此生起强烈的悲心。大悲心生起后,再想他们受此痛苦也是往昔所造不善业的果报。再进一步想现今造恶业的众生,后世也一定会受到同样的痛苦,实在可怜。如此将造杀生痛苦之因的人们为对境修大悲心,进一步以在地狱、饿鬼道的如母有情为对境修大悲心。最后,观想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如母有情充满了恶业和痛苦,他们多么可怜啊!如果他们能远离各自的业果、痛苦和习气,永离众苦和众苦因该有多好啊!就要这样修悲无量。

  修喜无量 :首先,以容易生起喜心的任意对境(如自己的亲朋好友等具有功德、幸福快乐之人)为所缘境,看到他们的喜悦,自己也由衷地喜悦,并观想:如果一切众生都有获得这样的欢喜多好啊!在自相续(注,自相续:指吾人流迁不断之心 )中生起这样的喜心之后,再对和自己无关之人观修;最后,对损害过自己的怨敌,特别是嫉妒对境的所有人观修。随喜成就别人的一切善缘、美好,就如同是自己得到了一样欢喜。彻底根除对他人各种各样无法忍受的恶心,对具足安乐的一切人生起殊胜欢喜之心,最终,于无缘中安住。

  四无量心是于自相续中生起真实菩提心的无倒之因,相续之中未生起定解之前,必须精进观修。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与上师的智慧心结合
下一篇:金刚锁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