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关于日常供灯的开示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索巴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关于日常供灯的开示

  作者:索巴仁波切

  中心大殿内,以酥油灯、小灯泡、圣诞灯等,设置各种的灯供,乃至设有专门的供灯区。仁波切时常告诫弟子,成佛需要广大资粮,因此要广修供养,多燃灯供佛,增长智慧。

  供灯的利益

  曾供过一盏灯、一把华的人或天,都将亲见弥勒如来。在《圣弥勒经》上记载,供千盏灯或千朵优婆罗华,造塔或佛像的人,到弥勒示现成道时,当生为其眷属,并闻佛初转法轮。即使仅仅供一朵华或随喜他人供养的功德,也都将就佛果。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在释迦佛的教法中虽然未能成佛,但在弥勒的教法下,心一定会成熟、解脱。尤其供灯是一个殊胜的圆满资粮,速得加持的缘起门。

  供灯是一种圆满资粮、迅速得加持的殊胜缘起法门。它的功德利益在许多经典都提到。下面择要叙述三部佛经所说的功德。

  《佛说施灯功德经》提到:于佛塔庙奉施灯明,乃至供养少许灯芯或酥油灯,即使此灯的亮度仅能照一台阶,而福德之大,不是声闻、缘觉所能了知,唯有佛才能够通晓。它的利益如下:

  A. 于现在世,得三种清净心:

  1. 明了此身不坚固而求坚固的佛身,得知钱财过患而求坚固的法财。

  2. 了知此善根是人天善道之因,能得妙色、资生具等。又得智慧,安隐快乐,乃至能得菩提果。

  3. 施心无悭,施心增长。

  B. 于临命终时,内心可得三种明:

  1. 先所作福悉皆现前,忆念善法而不忘失。因此便能念知自己原先于佛塔庙所作的各种善业。

  2. 命终时得如是念:“我于佛像塔庙等前,已曾供养。”作是念已,心生踊跃,便能生起念佛之心。

  3. 命终时见别人布施,见已,内心生起这样的念头:“我也曾于佛寺奉施灯明,我现在应当再行布施。”由此得欣喜心,无有死苦,因此得念法之心。

  C. 于临终时,更可得见四种光明:

  1. 于临终时,见于日轮圆满涌出。

  2. 见净月轮圆满涌出。

  3. 见诸天众一处而坐。

  4. 见如来坐菩提树下即将证菩提,见己身尊重如来,合掌恭敬而住。

  D. 于未来世中,得八种可乐胜法:

  1. 获胜肉眼。

  2. 得于胜念,无能测量。

  3. 得于胜上,乃至获得天眼。

  4. 为能圆满修集道故,得不缺戒。

  5. 得智慧圆满,证于涅槃。

  6. 先所作善得无难处。

  7. 得值诸佛,能为一切众生之眼。

  8. 得为转轮王,所得轮宝不为他障。其身端正,或为帝释,得大威力,具足千眼;或为梵王,善知梵事,得大禅定。以此回向菩提善根。

  E. 见他施灯,信心清净,合掌起随喜心。以此善根得八种增上之法:

  1. 得增上色。

  2. 得增上眷属。

  3. 得增上戒。

  4. 得增上信。

  5. 得增上辩。

  6. 得增上圣道。

  7. 于人天中得增上生。

  8.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说: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1. 照世如灯。

  2. 除灭大闇。

  3. 得于天眼。

  4. 得智慧明。

  5. 具大福报。

  6. 命终生天。

  7. 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8. 于善恶法得善智慧。

  9. 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

  10.速证涅槃。

  《分别善恶报应经》说:若有人施灯,供养佛舍利塔,获十功德:

  1. 肉眼清净。

  2. 获净天眼。

  3. 离于三毒。

  4. 得诸善法。

  5. 聪明智慧。

  6. 远离愚痴。

  7. 不堕黑闇三途。

  8. 尊贵自在。

  9. 往生诸天。

  10. 速证圆寂。

  供灯的观修法

  应当了知这些供品并非我所有,而是来自众生的恩惠。为此要先发菩提心。

  思惟:“我人生的意义并非在自己能离苦得乐,而在引导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尤其是获得佛果的大乐。因此我一定要证得正等正觉,一定要圆满福德、智慧二种资粮,因此我将供灯施予福田。”

  每次点酥油灯或开电灯时,先念“嗡啊吽”来加持,再行供养。若不先加持供品,会有一种精怪来夺取供品精华,产生障碍,使行者在闻、思、修佛法的时候无法抗拒地睡着。

  接著依照《灯供仪轨》念诵及观修,或者仅念《供养灯明愿文》3遍:

  “我将这些自己原始智慧──法身──所化现,无边如虚空的实质的与观想的供养云奉上予一切上师、三宝及和上师不二的佛像、佛塔、佛典。由于发菩提心,布施六道众生,供养实质灯明给上师、三宝、十方圣物,我累积了无量功德。惟愿以此功德五智光明当下净除一切我答应回向功德的人、一切为我回向功德的人、一切别人请我替他回向功德的人、一切在世或已往生的六道众生所犯过的三昧耶戒!

  惟愿三趣众苦当下息灭!

  惟愿生死三有当下成空!

  惟愿一切秽心、障碍净除!

  惟愿一切不净相净除!

  惟愿五身、五智自然生起!”

  最后宜广大回向功德。例如思惟:“惟愿所有地狱众生、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皆将获得我所累积,包括道上的成就以及佛果的种种安乐、功德!”如此回向,又累积无量功德,而生起欢喜心。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