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中国的罗汉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白化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的罗汉

  白化文

  一、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梵文Arhat的音译)的简称,原来指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位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学位。这四种果位是:

  初果:名为预流果(Srotap—anna,音译:须陀洹),获得了初果,在轮回转生时就不会堕入“恶趣”(指变成畜生,恶鬼等)。

  二果:名为尸来果(Sakrda^ga^min,音译:斯陀含),得到此果,轮回时就只转生一次。

  三果:名为不还果(AnaS豆min,音译:阿那含),得到此果,就不再回到“欲界”受生而能超生天界。

  四果:是阿罗汉果,受了此果,他是诸漏已尽,万行圆成,所作已作,应办已办,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而遭受“生死轮回”之苦。得此果位的人,就称为阿罗汉,简称罗汉。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证得罗汉果呢?传说古代印度次大陆的弥兰(Milinda)王曾经特别问过那位在佛经中著名的那先比丘(NaSasena),是不是在家居士也有可能成为阿罗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告诉他,须具备一个条件:居士成为阿罗汉那一天,如果不当天出家,就有死去的危险。因此,成阿罗汉果的全是和尚。

  二、四大罗汉

  如上所闻,证阿罗汉果位好象现在攻读最高学位。证果,只是自身求解脱。根据小乘佛教的说法,得了阿罗汉果位,就是最终归宿(涅架),颇有点为学位而学位的味道。说穿了,修罗汉果的不过是些“自了汉”。全都如此,谁去传扬佛法?后来大乘佛教就往前发展了一步,以自身解脱为小,众生解脱为大。主张一切有情成佛,以佛法成就众生。因此,开始提倡作佛灭度后不入涅槃护法弘法的阿罗汉,这是修阿罗汉果位的人未曾预期的任务,因此,释尊要在他们之中遴选。

  据西晋时竺法护所译的《弥勒下生经》中说,东晋时译者失名的《舍利弗问经》也说,佛去世时指派大迦叶(Maha Kasyapa,也译作“摩诃迦叶”)比丘、君屠钵叹(kun!d!opadha^niya)比丘、宾头卢(Pin!d!loa)比丘、罗云(Rahula,即罗怙罗、罗喉罗)比丘“住世不涅槃,流通我法”。他们都是释尊的亲传嫡系,罗怙罗还是释尊的亲生儿子。他们都是“声闻”。所谓“声闻”,乃是梵文S/ra^vaka的意译;最早的意思指亲自听到过佛的言教声音觉悟而得果位者。从释迦修行而得证阿罗汉果位的人虽多,但看来均已涅架,无踪无影。最早住世的阿罗汉就是这四大比丘——四大罗汉——四大声闻。三、十六罗汉

  如上所闻,释尊留下四大罗汉住世弘法,看来可能是按东西南北各占一方考虑的。他们的任务相当繁重,有加人的必要。有的佛经中就开平方增加为十六人。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怙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守护佛法。”但未列出其余十四人的名字。唐代湛然《法华文句记》引《宝云经》,也出现了“十六罗汉”,但只摘引出“宾头卢,罗云”两位,所引经义内容且不见于今存两种梁代译本《宝云经》。

  现存汉译佛经中有关十六罗汉最早的典据见于唐代玄奘大师所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难提密多罗(Na-ndimitra)意译为“庆友”,据说他是佛灭后八百年时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的名僧。他年辈较晚,虽成罗汉,却够不上“声闻”。《法住记》中所记的是“如是传闻”,而非“如是我闻”。书中说,庆友在涅架时将十六大阿罗汉的法名和住址告知大众,今将《法住记》十六罗汉名号照录如下:

  第一位:宾度罗跋哕惰阁(Pin40la Bharadva江),他的典型形象是头发皓白,有白色长眉。俗称“长眉罗汉”。中国禅林食堂常供他的像。

  第二位: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据《佛说阿罗汉具德经》说,他是“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

  第三位:迦诺迦跋厘惰阇(Kanaka Bha^ra^dva^ja)。

  第四位:苏频陀(Supin4a)。

  第五位:诺矩罗(Nakula)。

  第六位:跋陀罗(Bhadra),意译为“贤者”,是佛的一名侍者。据《楞严经》,他主管洗浴之事,所以近世禅林浴室中常供他的像。

  第七位:迦理迦(Karika),是佛的一名侍者。

  第八位: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意为“金刚子”。

  第九位:戍博迦(Supaka),有“贱民”.“男根断者”之义,可见其出身不高,或为宦者。

  第十位:半托迦(Panthaka),与第十六位注茶半托迦乃是兄弟二人。据说他们的母亲是大富长者之女,与家奴私通,逃奔他国,久而有孕,临产归来,在途中生二子。大的叫半托迦,意为“大路边生”;小的叫注茶半托迦,意为“小路边生”。兄聪明弟愚钝,但均出家成罗汉。

  第十一位:罗怙罗(Rahula),意译“覆障”,“障月”,“执月”。他是释迦在俗时所生唯一的儿子,据说佛出家之夜,释迦在俗时的第二夫人耶输怀胎,六年后佛成道之夜月蚀时降生,故名。十五岁出家,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不毁禁戒,诵读不懈”,称为“密行第一”。

  第十二位:那伽犀那(Nagasena),意译“龙军”,习称“那先比丘”,生于佛灭后,七岁出家,曾在舍竭国答国王弥兰陀之问,大阐佛法。

  第十三位:因揭陀(In!gada)。

  第十四位:伐那娑斯(Vanava^sin).

  第十五位,阿氏多(Ajita),是佛的一名侍者.

  第十六位:注荼半托迦(C04apanthaka)。

  中国佛教中佛和菩萨的形象到唐代都已基本定型,逐渐类型化。他们的衣饰也很特殊,与平常的世俗人等区别很大。罗汉的传说是大致从《法住记》流行后才开始普及的,罗汉穿的又是汉化了的僧衣,和一般的和尚没有什么区别,有关他们的生平资料也不多。这些,都给艺术家以驰骋想象的极大创造余地,使他们可以在现实的老幼胖瘦高矮俊丑等大量活生生的和尚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造出生动的多种罗汉形象来。可以说,罗汉一到中国,就异常生动活泼地显现在佛教徒,艺术家的心目中,丰富了中国绘画、雕塑的题材和内容。

  《宣和画谱》卷二载,梁代著名画家张僧繇画过十六罗汉像。他的根据我们已无从考订。《法住记》译出并流行后,画十六罗汉的名家甚多,唐代卢楞伽特别爱画这种题材。“诗佛”王维,也画有此种图四十八幅。有关五代时画十六罗汉图的记载则更多。现知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塑在杭州烟霞洞,也是吴越王钱元瓘的妻弟吴延爽发愿所造。

  四,十八罗汉

  如上所闻,五代时对罗汉的尊崇开始风行。值得注意的是,它还有所发展:首先在绘画中由十六罗汉发展为十八罗汉。原来,画十六罗汉像的画家,也有加绘两人的。有人推论说,原来画的大约是《法住记》的述说者庆友尊者和译者玄奘法师。这种设想极可能符合最早的事实,但岁久年深,已难于找到确切证明。

  今所知对五代时画十八罗汉像的最早的形象化记录见于苏轼所作《十八大阿罗汉颂》一文(载于《东坡后集》卷二十)。苏轼记录说,他在谪居海南岛时,从民间得到前蜀简州金水“世擅其艺”的张氏所画“十八罗汉图”——说明这种图当时已很普及,张氏累世所画也不在少数——据苏氏所记,这幅图颇具生活情趣,每个罗汉均有童子,侍女、胡人等一二人作陪衬,有点象世俗画的“燕居图”。苏氏未写出十八罗汉名号——但他在后来所写的《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一文中给明确补出了。苏氏文中前十六罗汉名号均取自《法住记》。第十七位,苏氏称为“庆友尊者”;第十八位,称为“宾头卢尊者”,显然是第一位罗汉的重出。苏东坡是深明佛学的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可能是照抄当时流行的说法。这恐怕也由于中国古代“夷夏”观念较强,不愿意把本国的玄奘法师和那十七位出身,年代,国籍都不同的外来户掺合在一起。宋咸淳五年(1269),志磐在其所著《佛祖统记》卷三十三中提出:庆友是《法住记》的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第十七和第十八位应当是迦叶尊者和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弥勒下生经》所说的四大声闻中不在十六罗汉之内的两位尊者。这种说法,把四大罗汉和十八罗汉以住世为环节联系起来,有言之有故的优点。我们认为,若承认有十八罗汉,宁可取志磐的解释,还算自圆其说。可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应是降龙罗汉,即嘎沙鸦巴尊者(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纳答密喇尊者(弥勒尊者)。降龙伏虎的传说是中国的,起源甚晚,大约在北宋以后。不过这两尊象画起来或塑起来有龙和虎作为道具和陪衬,容易生动,再加皇帝御定,以后的十八罗汉就以皇帝考证出来的为准了。

  十八罗汉,近代常塑在大雄宝殿之中,作为释迦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环卫。在《西游记》等小说及戏剧中,他们经常成组出动,在斗争中作释迦的先行。如“十八罗汉斗悟空”“十八罗汉斗大鹏”等便是。可是成群结伙,缺乏个性,而且战绩不佳,常常失败,最后还得如来佛亲自出马。他们去的往往是这种垫底儿抬高祖师爷的角色,在文学作品中没有什么光辉。倒是在艺人的腕下,名图名塑常见,精彩迭出。所以,培育出中国化罗汉的,乃是中国的艺术家。

  五、五百罗汉和罗汉堂

  据《十诵律》卷四所记,释迦生时,便有随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称为“五百罗汉”。《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中,也记有佛为五百罗汉授记的事。《法住记》记十六罗汉各有驻地,各有部下,从五百到一千六百不等;五百罗汉是其中最起码的一组。《舍利弗问经》中又记载,弗沙密多罗王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西晋竺法护译的《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中又记载了佛灭度之次年迦叶尊者与五百罗汉(五百比丘)最初结集的事。结集是梵文Sahgiti的意译,指的是编纂佛教经典。南传佛教又有五百罗汉参加在斯里兰卡举行的第四次结集的传说。总之,有关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佛经中多有记载。可是,都没有一一记下名号。

  五百罗汉是何时出现于中国的呢?据《高僧传》卷十二,他们最初显现于天台山,那是东晋时代的事。到了五代,对罗汉的崇拜兴盛。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山方广寺,显德元年(954)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迁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于净慈寺,创建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造罗汉像五百十六尊(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在此期间,各地寺院也多兴建罗汉堂或罗汉阁。名画家李公麟等画有五百罗汉图像。至于罗汉名号,现存最早石刻记录是宋绍兴四年(1134)十二月所立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题目据《金石续编》卷十七著录),乃南宋人高道素所录,列举第一罗汉阿若侨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众,一应俱全。这是中国人的创造。原碑不存,碑文收在《嘉兴续藏》第四十三函中。近代佛寺所塑五百罗汉象,多依之列名。

  五百罗汉塑象众多,非一般佛殿所能容纳,多另辟罗汉堂以处之。立此一堂罗汉,用工甚巨,所以,带罗汉堂的庙多为大寺名刹。近代寺院中有代表性的罗汉堂,如北京碧云寺、上海龙华寺、汉阳归元寺,昆明筇竹寺等处的均是。

  近代罗汉堂中,除五百罗汉外,常有济公出现。按,济公实有其人,乃是南宋僧人(1148 1209),原名李心远,台州(今浙江省临海)人,出家后法名道济。他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净慈寺。据说他不守戒律,嗜好酒肉特别是狗肉蘸大蒜,举止如痴如狂,被称为“济癫僧”。他后来被神化,认为是降龙罗汉转世,被尊称为“济公”。这是个土生土长的,塑造得极有个性的中国罗汉。他具有劳动人民所喜爱的诙谐幽默的性格,能作些出人意表的快心之事,所以,他是中国封建社会颇得人心的罗汉。可惜,据民间传说,他去罗汉堂报到晚了,只能站在过道里(如江南某些大寺),或蹲在房梁上(如北京碧云寺)。游罗汉堂的人,对这唯一的例外安排印象十分深刻,忘了那五百客籍也忘不了他。他是中国人,是伏地产的中国的罗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