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净化身心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德浩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净化身心

  ◎德浩

  喜闻佛指舍利将来香港供奉瞻礼,这是香港市民的一大喜事,能得到佛指的慈光护佑,实属千载难逢,借此祈福祈慧,进一步学习伟大佛陀的教诫,来消除我们的烦恼,增长福慧,使身心康泰,六时吉祥。佛门里有一首七佛通偈: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经中曰:一切恶莫做,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此是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由此我们看出止恶行善、净化身心是佛教的根本主张,虽然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意义。三岁孩童皆会知止恶行善的道理,但八十岁的老翁未必做得圆满。因此看似浅显,实际却并不简单,具有深远的内涵。

  佛教主张慈悲利人,渊博的佛法也不外乎解除人们的种种苦恼与困惑。佛陀一生宣扬佛法,就是告诉人们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但安乐、祥和的解脱必须靠自己的身心实践,依照佛陀的教导身体力行,才能得到相应的清净果。所以佛教教导人们去苦得乐,是有一系列次第、系统的进修过程的,当路程走完时,自然清静的安乐现前,而并非天上掉下馅饼,发不义之财。

  佛教是非常强调因果律的,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因为人们受苦皆恶因所至,佛经曰: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也就表明了可以通过修行来改变我们的身心,种善因必得善果,自然转凡成圣。清静的解脱必靠清静的善因而得。佛言祖语曰: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皆是自作自受,众生苦苦的在轮回中漂流,饱受痛苦,求其出离,而不知其正确的方法,甚至误以作恶为解脱,反而造了来世的恶业,辗转生死,永不停息。幸得伟大的智者佛陀出世给我们教导,指示正知正见、如实的道理,犹如舟筏,我们才可依此而脱离苦海。这浩如烟海的教戒,归纳即为三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净化身心。祇要我们对此深信不疑,持之以恒的躬身实践,终有一天会离苦得乐,达到永恒的安乐。而佛教把人的行为造作划分为身、口、意三方面,人们的种种的善、恶皆出于此,其中以意为根本。修行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规范我们,使之正确。

  现在的人,尤其年轻人,一提学佛,就生妄想烧香磕头,求佛保佑,一大堆。现在的人为甚么会对佛教抱着这样的妄想?实在是生活习气使然。他们肚子饿了,不是填饱就够,而是要吃鱼吃肉,越多越好,不怕吃剩一桌子;穿衣服,不是穿暖就够,而是要穿外国名牌,越贵越好,这一大堆追求就是妄想,是求,是贪,我们学佛,要从根本上改掉这些习气。打坐、念佛,祇是学佛的外相。如果没有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福德,即使打坐时能入定,可是一做事老毛病又犯了。要从根本上改掉旧习气,那么我们就从根本做起,根本就是我们六根所在的地方。佛教把眼、鼻、耳、舌、身、意称为六根,我们常说“六根清净”,就是要求我们净化日常生活污染,祇有心行意念内外都净,我们的内心就安宁坦然,无牵无挂。六祖在《坛经》里说:“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一个人能做到于内安宁坦然,于外无牵无挂,这就是禅,这就是定。因此,我们要学佛修行,要改变俗世旧习气,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就是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这是学佛的正道、大道。真正的功夫,是我们平时的行善积福积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个人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确实不易,这是真功夫。我们平时行善做好事,修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并不全是求外在的福报,而是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充分体现了以戒为师的含义。作恶犯戒,有善不行也犯戒。戒、定、慧三无漏之学,真正含意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也就是说,持戒功夫到了,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功夫到了,就自然而然入定了,就自然而然发慧了。

  由此可以看出佛法是非常理智和正确的,你的这个不好的果是由相应的不好的因造成,若想离此苦果,就不造此恶因,苦果必然离你十万八千里。因此自身的造作起很大的影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走何路,任你选择。佛陀是一个伟大的导师,指导我们,祂并不能拿走我们的烦恼,或送给我们开心,祂祇能告诉我们怎样会苦恼,而又怎样会快乐,至于你要如何就要靠自己的作为了。佛门有句古话: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并非指你进了佛门,皈依或出家之后,师傅就不管你了,而是说师傅指引你这样做将会如何,那样做将会如何,至于你要怎样做,完全在乎你自己,所以修行靠个人。

  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祇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有美好的收获,学佛也是一样。止恶行善人人皆懂,但能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准则,躬身实践的人却并不太多,往往流于习惯,随顺自己的习气去行为,不知道就是这种习惯的势力使我们受苦,要想离苦得乐,必须去除自己的错误,以佛陀的知行为知行,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通过身不做杀、盗、淫,口不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不造贪、嗔、痴,如此的不断薰习,广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种种恶习消灭,善行增长,我们的身心得到净化,自然苦去乐来,得到永恒圆满的乐果。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佛者的人生追求,既然如此,就应当依照佛陀的言教为准则,规范我们的身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净化身心,必趋乐果。

  今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香港佛教联合会联同香港善信、香港大公报及凤凰卫视联合发起,迎请佛指舍利来港供香港市民瞻礼。这是香港的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也是香港人的福报,得到佛陀真身舍利的加被护佑、增福增慧,借此我们更应依照佛陀的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净化身心。祝愿香港在佛陀真身舍利的慈光普照下,经济复苏,人人安乐,更加繁荣兴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