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宗教比较>>正文内容

诸家大手印比较(五)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诸家大手印比较(五)

  第八章 根大手印

  古德云:「根道果三,说一切佛法尽。」大手印当然不能例外。故有主说根道果者,则各有彼之大手印。喻如银矿石,从析出银及以造铸像等,与道果三大手印相似也。[1]

  所谓根大手印者,即一切众生之本心体性,与佛无别,平等平等,元本清净常住。虽忽然不觉而起无明,然其真心体性,仍自明净,纵在六道轮廻,终仍不增不减。此妙明净性之本体,有时称之为本觉如来,普贤王如来,本清净见等,名异实同,即此一心,是即根本大手印也。旧派有说:以此普贤王如来为元始佛[2],无庸积集资粮,净除业障[3],如彼海水,因风掀动,而生波浪。若更加以搅动,则更无宁息澄清之时;又如空中,云雾虽起,当其散去,空净自见。云雾遮空,空性仍在,毫未减损。若吾人之心,本无明净之体性者,则以任何方便,不能净之,以心本具妙明净体故,斯可以方便,拂去背觉合尘之妄念,而得背尘合觉,以成佛也[4]。

  佛心不二智,圣者所证而现前之因,三界轮廻之自性,与一切法本有实相俱生智,实徧一切。我等有情,下起草端微虫,上至佛陀诸有心续中,莫不具足,无有善恶大小等之清净自性,即彼是也。依未证实住法身之住相,遂生涅槃轮廻。即证得时,亦不外此因时离戏法性显有轮寂一切之创作者,故宜假名之为手印。以此上更无有善巧谓法身可寻求,故宜假名之为大也。一切有情,心具彼性,虽本住于显空、明空、乐空无分,离生住灭有无诸戏论边。三身五智自性。任运已成,故宜假名之为根也。徒以俱生无明之力,不识本来面目,犹如闇中示物也。实相超越言思知诠,离识持故,犹如于火与空,不能书写也。离境有境,能明所明,故不识知,犹如目不见目也。以无示彼上师故不识知,犹如王子杂微贱中也,以成一界故不识知,犹如龙脑转成毒药也。彼体即明,刹那邪解,颠倒计执,故不识知,犹如误绳为蛇也。是以由徧计无明,不识自明彼性,故无我谓我,无自言自,无戏而戏。遂依三毒等等起,积业之异熟,各各生起,而落轮廻,殊可惜也。此大手印之根,本有常随,竟不确悉。不明自之真容,而流转生死。则以太近故不识知也。诸小慧者,以为佛陀,必是相好庄严,由于自卑,意不切信。或以既为法身,当非似此之平常心,则以他易故不识知也。念网散乱,缘未认持之过,未能离无散乱忆念,松心自然。则以太深奥故不识知也[5]。

  根大手印中,复应分为如何住,颠倒之故,及如何通达者三,兹将萨罗哈大师口授,分节录之。

  第一节 明如何住

  明如何住,颂云:「故凡所显皆法身,一切众生即佛陀。」

  第二节 明颠倒之故

  明有情不达此性故颠倒,颂云:「众生专造无义苦,有被内心差别迷。置主于家向外觅,有执影像为实境,弃捨根本翦枝末,如是所作终不悟。」

  第三节 明如何通达

  明修行者应如何通达,颂云:「观其性时亦无见,离能所见不可说。即不可说谁能解,于此本性善修持,尔时我所通达者,即便住入汝心中。」[6]

  第九章 道大手印

  根大手印,既已了解,由是即须断灭无明,而断除方便,于上师教诀,与行持次第等,生起精进。此谓道大手印。

  贡噶上师开示云:「所谓道大手印者,恭敬信顺于上师,而得闻于法。由闻而如理思维,得决定之正知见,又如理修行之,是即道大手印也。」

  [7]

  如是本来,因即法身。现证方便,即上所说教诀次第,及修持际现前觉受。故如师口诀行持,忽然垢都净已,自亦识得心无自性,而另娴熟,此能证方便,三藏四续所说颇多。然次教敕传承宝宗,一切深道,悉集在敬信上师。四灌顶二次第说:亦唯于敬信中备,应当知之。

  大手印之道,有分为心性大手印与显有大手印者。本元实在,大手印智,离一切边,自续具有。于此谓之心性大手印。显有轮寂之一切法,绰然证现为一大智涛,于此谓之显有大手印。此二行持法则,具见各导引次第,此中不详。然行持中,复应分为见、修、行三门者,如达波尊者开示云:「心明离执如虚空,不堕方所是为见。自明自照心如镜。无有明暗是为修。心坦无整如婴儿,离诸遮求是为行。」又如教敕传承祖说,拔惹瓦所阐明者中云:「凝观是为见,于彼不散修,常行是为行。见脱理趣缚,修脱心执缚,行脱取捨缚。」

  [8]

  所有历代祖师大手印之诠示,均在道大手印中。即如八大手印,亦不离此开示。如法华经所谓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者也。文繁不能备录,只将萨罗哈大师口授,择要录之。[9]

  第一节 见

  第一目 辨见[10]

  辨见颂云:「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

  第二目 明了达见之相

  明了达见之相颂云:「如人寻求虚空界,无中无边亦无见,如是寻求心与法,亦不得极微尘许。寻求心亦不可得,如是无见即是见。」

  第三目 明见无改变

  明见无改变颂云:「如海船上放鸽飞,遍绕诸方仍落船。如是以心观分别,终归最初心本性。」

  第二节 修

  第一目 明无可修

  明大手印无可修颂云:「本清净心勿造作,勿取勿捨住本然。未通达者无可修,达者亦无能所修。」

  第二目 明不离无修

  明不离无修之义,即为最勝修颂云:「若于三世不作意,离边安住本性中,护此即名善修持,不须持息勿系意,心无造作如儿童,倘起觉念即观彼,如水与波无差异。」

  第三目 明本性即道

  明解三轮之识,其本性即大印道颂云:「不可作意大印中,无少可修故无修,不离无修即勝修,无二俱生大乐味,如水注水无二味。」

  第三节 行

  第一目 明行无定方

  明大手印行无定方颂云:「然瑜伽心无有二,一性一亦不可得,种种行相无根本,犹如疯狂无定事,无作之行如孩童。」

  第二目 明行不被缘染

  明如是行,不被缘染颂云:「心如莲花从泥生,而无垢秽所能染。受用饮食及欲乐,或使身心极热恼,如是种种诸行相,亦本无染无缚脱。」

  第三目 明利他之行

  明由离著悲心,而行利益他之行颂云:「住于自行无定中,若见愚痴苦众生,由哀愍力而哀泣,修自他换行利他。观其实义离三缘,如梦如幻非真实。」

  道大手印,分为见、修、行者三,上列诸颂,说之甚详。柏竹大师长行所示,尤见深入浅出,语重心长,学人读之,更觉简明动人。兹并录出,以殿此章。略云:「能修之补特迦罗:

  (一)所具定见,须如鹫翔腾空。盖以见若具而不定,则苦乐难易起时,即已忘见。重病忘见,死时忘见。当其处境优逸,日坐厚裀,宴安醉酒,心广体胖。见早已置脑后。犹复伸手向空,而说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一切皆空。此仅仅口见,无少许益。即所谓口头禅也。是故须具定缉拿,苦乐病等于已生时,须忆见之实相,能免缠绕,而得自在。若其具见实相未足,须悟须证,为能悟证,须就上师,以大敬信,依教诀宝。故须如鹫腾空时,据地藉势,扶摇而上,及其迳上飞翔之目的地,不劳重翱翔矣。

  (二)修持应勿间断,须如巧妇为炊。盖以一般人于师傍人前,往往频作琐屑勤勇,等持座多。但于烦恼三毒不稍制伏,妄念份内繁增,心转粗暴,与凡夫俗子,迄无少异。故须外似无修,而常观自心,勿为烦恼贪嗔之所自在,念忆白方,力勤无散。若就因乘所说:谓如忆念知,说为三学之依或因,时恒趣彼,是修不断,故如巧妇为炊也。

  (三)所行率势而生,须如老牛放溺。夫所行最上,莫如敬信上师。又依禁行,且勿于众前独处,而有分别。平时恒常所行,若平衡然。行止坐卧,一切所行,均以饶益有情为要。所谓率势而生者,盖以若率恶行,则趣凡夫自类相续。故须率势力作供养三宝等善行,身口意业,悉趣于法,所作善根,悉以廻向利等虚空如母众生焉。尤以闲居必慎其独,莫于人前自诩精进,如拭曼荼罗[11]及礼拜等,一似豚尾频摇,毫无精进。故须恒常一贯力修,应似老牛便溺,初不猛急,后不断若。」[12]

  --------------------------------------------------------------------------------

  [1] 参看恒河大手印。

  [2] 普贤如来,为普贤王如来之简称。是元始佛。亦即根元之义。

  [3] 即无须头上安头之义也。

  [4] 参看恒河大手印。

  [5] 参看了义海大手印。

  [6] 参看朵哈八藏大手印明显口授。

  [7] 参看恒河大手印讲义。

  [8] 参看了义海大手印。

  [9] 参看朵哈八藏大手印明显口授。

  [10] 以修大手印道。首须明见,但欲明见,须先辨认清晰。

  [11] 曼荼罗,简称曼达,义为宝盘;是将身外一切宝物,悉以供献。最简要为七供,即须弥山、四大部洲、日、及月是;最完备者为三十七供,恐怕繁不录。可参看大幻化网导引法。

  [12] 参看了义海大手印。

  (未完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