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千年前周朝发祥地 两千年前释祖传教地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章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千年前周朝发祥地 两千年前释祖传教地

  法门寺舍利考证佛教秦代传入

  ● 章寿

  法门寺文化景区合十舍利塔及佛指舍利安奉刚结束,参与法门寺地宫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韩伟,根据多年考古实践与文献研究,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最迟应在秦始皇时代。

  章寿 报道(陕西)

  佛教传入中国应在秦始皇时代

  千年等一回的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结束,一个在中国争论多年的话题,因新华社权威新闻,再引世人注目——《专家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迟应在秦代》。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多种说法,最早有人认为始于先秦,有人认为始于汉武帝,也有人说佛教是在西汉末年随着丝调之路上的骆驼商队缓缓地踏上了中国的国土,但大多数学者普遍赞同东汉明帝的说法。

  “东方史圣司马迁写就的《史记》中有秦始皇‘禁不得祠’的明确记载,它与‘明星出西方’等国家大事相提并论。”在刚刚发表的《佛教传入中国应在秦始皇时代》一文中,陕西省政府参事韩伟说:“禁不得祠”者,“不得”当为佛陀之音译。佛祠者即佛寺。

  《史记》为晚于秦始皇不足百年的汉朝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历代被视为信史。《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秦皇禁佛证明佛教当时普及

  “司马迁将禁佛祠与秦始皇攻略百越,斥逐匈奴,北伐戎人并设郡县等军国大事并列叙述,可知司马迁曾见到秦人遗留的文字依据。”

  秦朝佛教传入隋文献记载

  “佛典中关于佛舍利于先秦时期传入中国的记载,并不少见,只是不为史学界所采信而已。”对佛教颇有造诣的本报记者张从兴,考证佛教传入中国历史时,也指出《大正藏》中收录的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元释熙仲《历朝释氏资鉴》等佛典,都提到佛教早在东汉明帝之前就已传进中国。

  隋《历代三室记》卷一中说,秦始皇四年沙门释利防等18贤者携经来化始皇被始皇查禁。日本学者则根据《史记·秦始皇 本纪》中“禁不得祠。

  明星出西方”的记载,以“不得”为“浮屠”(佛陀、佛教的早期译法)之异译,也认为秦朝佛教已流行中国。中国学者马元材在1943年撰文《秦时佛教已流行中国考》亦力主其说。

  韩伟分析说:“按照佛教发展史,在佛灭度100年后,阿育王在公元前4世纪统一印度,把供奉在8个国家的佛舍利分送到世界各地,其时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中期。阿育王与晚出的秦始皇相距150余年,两位伟大人物对历史的影响现在或许仍有低估,到秦始皇统一东方时,处于两大文化圈之间的中国西部地区应该已有佛教传播了。”

  两千年前释祖选择周原扎根

  法门寺出土的舍利、锡杖等佛教用品,以及玻璃器、琉璃器等西方物品,证明了其对佛教文化传播的作用,也说明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盛行,以及中国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人民日报》发表《陕西“合十舍利塔”落成有感》时,强调法门寺“三千年前,这里是周朝的发祥地,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中华文明在这里发酵、积淀、聚合、流传。

  两千年前,佛祖释迦牟尼选择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世界上惟一的一枚佛指舍利从印度来到了岐山——今天的宝鸡,在这里扎根久住,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李利安指出:周人迁都洛邑以后,秦人便成为关中西部的主人,离法门不远的凤翔成为秦人的首都,法门所在地则成为京畿要地,依然是秦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魏晋以后,法门一带的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经济地位就远不如秦汉时代了。李利安赞同学者们提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迟应在秦代”。他说:“选择法门这个地方来建立佛舍利的珍藏和供养之地,似应在法门寺一带最辉煌的秦代早期之时。”

  陕西有望办下届世界佛教论坛

  法门寺文化景区合十舍利塔落成及佛指舍利安奉,特别是法门寺文化景区二期工程的继续建设,使陕西有望申请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曾参与陕西争取在中国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李利安,以陕西佛教文化遗产丰富、佛教研究力量雄厚,坚信陕西有可能是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举办地。

  “希望下一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我们陕西举办。” 陕西省佛教协会代理会长、西安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大和尚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陕西也是佛教的重地,我们会尽量争取,我个人也会努力。”

  “合十,代表着欢迎,法门寺、宝鸡市、陕西省、全中国,欢迎四海宾朋。” 叶小文坚信法门寺文化景区“将成为海峡两岸沟通的又一个窗口,中国与世界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又一个胜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