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释迦牟尼的伟大遗训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般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迦牟尼的伟大遗训

  ◎般舟

  是因为,故事距离今天这个时代太遥远,所以,让我们无比怀念。是因为,故事的发生是那样的神奇与不可思议,所以,让我们为之感动。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精神是那样的充满灵性,所以,让我们慕名追随。是因为……,不只是因为他——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为了自身烦恼与生死的解脱、出家修行。是因为他对众生的慈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无尽行愿,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与教化向众生宣说永恒不变的“真理“。昔日灵山风景不在,但佛陀的精神依旧是那样的感人;恒河之水流逝,佛陀的慈悲法音,依旧是那样的流传千古……

  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之后,即开始了他在人间的游化,于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为他的一群老同修——五个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说法。从这刻起、历经四十五年之久,他的教化没有停止过,他教导了各阶层的男女——国王、佃农、婆罗门、贱民、巨富、乞丐、圣徒、盗贼、妓女等,凡是来听闻佛法的,被度化的、或者弃邪归正的,佛陀无不一一接受,施予他们最需要的法药。清凉的法雨、平等的摄受、慈悲的教化,使得佛陀这个名字一下传遍了五印度,并且信仰他,跟他出家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教化也越来越广,因为佛陀是一位慈悲的导师、因为佛陀是一切智者、因为佛教没有种族歧视、因为佛法是最究竟与彻底解决人的生死与烦恼的法门。

  平等与慈悲:《佛教圣典》记载了阿阇世王和佛陀的一段谈话。这段谈话提到,王者和奴隶二者在僧衣之前是平等的。乔答摩佛陀问阿阇世王说:“如果陛下的一个奴隶或一个仆人穿上了黄色的袈裟,成为一个僧人,身口意三业清净无过,那么,您还会说:‘好吧,让这人仍然是我的奴隶和仆人,站在我的面前,给我叩首行礼,负责执行我的训令,关照我的享乐;恭顺地说话,谛听我的言词。’吗?”阿闇世王回答道:“不,世尊,我应该向他敬礼,请他坐下,给予他衣食住生活上所需的东西;如果他病,给予他医药;同时,我应保证保卫他、关照他,看护他。”

  《楞严经》里叙说了阿难因为外出化缘被魔灯伽女以咒术迷惑而遇难之际,佛陀定中观见,于是派文殊前往救护,最后佛陀七处征心破除了阿难的“妄心”,并且也为魔灯伽女说法,破除了她的叫“情执”。

  处世与生活:《阿含经》载:有一个叫做长生的人,有一次在拜访佛陀时说道:“世尊啊!我们只是普通的居士,与妻子儿女一起过着家庭生活。可否请世尊教我们一些佛法,能使我们在今生后世都享有快乐?”

  佛陀即告诉他有四件事可使他现生得到快乐。第一:不论他从事那种职业,必须求精求效,诚恳努力,并熟谙其业务。第二:对于以其本身血汗换来的收益,必须善加守护第三:须亲近忠实、博学、有德、宽大、有智而能协助他远离邪途、走入正道的善知识。第四:用钱必须合理而与收入成比例,不可靡费,亦不可悭吝。意即不可贪心积聚财富,亦不可奢侈挥霍。”

  接着,佛陀又解说四种可以导致在家众身后陕乐的德行。(一)信:他应当兼通道德精神与理性的各种价值。(二)戒:他应当克制自己,不毁伤、杀害生物,不偷盗、欺诈,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三)施:他应当奉行慈悲,对于财富无所贪着。(四)慧:他应当发展能够导致彻底灭苦、证入涅槃的智慧。

  和平与自由:佛陀处世时的印度社会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称霸,群雄并起,弱肉强食。佛陀对于政治、战争与和平,也同样的清楚。佛陀宣扬和平非暴,并以之为救世的褔音。他不赞成任何形式的暴力与杀生,佛陀不仅教导和平非暴,更曾亲赴战场劝阻战事之发生。释迦族与拘梨耶族因争卢呬尼河水,而准备诉之干戈的时候,佛陀出面阻止。又以一言阻止了阿闾世王攻略跋耆国。特别是好多国王受到他的教化后都行仁政,以佛法作为治政与施政的纲要与准则,并颁布全国施行。如频婆娑罗王皈依、波斯匿王皈依,阿阇世王诚心忏悔,弃邪归正。佛陀灭后二百年左右,阿育王统一了全印度。根据大磨崖法敕一至四章、十一章,及石柱法敕五章、七章记载,阿育王在即位后曾特赦囚犯二十五次,每年开无遮大会一次,此外,禁杀生、行布施、植树、修道路、凿井、造佛寺、并建佛塔,遍及全国。又设立正法大官,巡回各地以宣扬正法,广施仁政,爱护万民。派弘法使者至国外弘化,以宣扬和平,增进国际友善交往。并派自己的子女到斯里兰卡弘化布教。由此可见,佛教在阿育王时代,即已成了世界性的宗教,而佛陀的教化,更为后来世界和平与国际交往铺开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最后的遗教:佛陀游化到最后选择了在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下入灭,夕阳西下,余辉未尽,佛陀吉祥而卧,阿难陀非常悲伤,佛陀说:“阿难陀!你不要悲伤!有相会就有别离,有繁荣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对你说吗?世间是无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坏了的车子用修补来维持,那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有为的色身要坏,佛陀会在法性中照顾你们。你服侍我那么久,勤劳而能忍耐,你对我没有甚么缺陷,我将以这个功德报答你。你用心精进修道,你不久就会离开烦恼的系缚,能开悟证果!”当时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在外道中很有道德与学问,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当他听到佛陀要在这里寂灭,想到慧灯将要息灭,法船将要沉没,于是赶来向佛陀请教开示。阿难陀拒绝他不要打扰佛陀,佛陀知道后,亲自为他受皈依与说法开示,成为佛陀最后教化的弟子。

  夜的寂静,佛陀安详的神态与慈悲的开示把时空凝固了。佛陀说:“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过无明暗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我所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将要涅磐’如有疑问,可速问我,我当为你们解答。”

  于是阿难陀把大家共同认定的四个疑问请教佛陀:

  第一、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

  第二、佛陀涅槃后,以甚么安住?

  第三、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

  第四、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赞叹道:“善哉,善哉!阿难陀!你和大家好好记住,你们应依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就叫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经济的利益与物欲的追求,全球的互动与地球村的链接,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人性的弱点贪得无厌,需求无度,永远不知满足。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声音在恐怖报复与飞弹轰炸之中成为了牺牲品。为甚么科技愈发达、物质愈丰富、反而人与人、社会与社会、种族与种族,乃至国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却是有增无减呢?战争、恐怖、自杀、天灾、人祸、瘟疫等无时不在威胁人的生命。依据释迦牟尼佛的教训,这都是基于人类输入许多错误的生命程式所造成,以致追求幸福而得不到幸褔,企望和平,战争却不断出现。其症结即在于人类生活在只知外求而不知内明或自觉的生命观中,无法突破贪瞋痴三毒的束缚,无法驾驭生命,使得人生充满烦恼与痛苦。如果我们都能来信奉与接受佛陀的遗训,并且依之奉行与实践在生活之中,那么,世界之太平,人生之快乐,生命之解脱不就在眼前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