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西行路上取经人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国时期,西域僧人来中国传播佛教,也引发了中国僧人前往西域和天竺(古印度)取经的壮举。当时,虽然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范围广泛,庙宇遍布中华大地,但佛教经典十分缺乏,也因翻译水平较低而经常引起理解上的分歧。于是,一些中国僧人立下宏愿:要到“西天”把真经取回来。

  “西天”取经:艰难的西域之行

  我国史书记载中,最早西行取经的是三国时期的朱士行,他于260年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西晋时,竺法护到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僧建到过今阿富汗境内。东晋时代的法显是第一位到达天竺取经的中国人。

  法显系山西临汾人,后秦初年居长安(今西安)为僧。当时鸠摩罗什尚未到长安,佛经缺乏,法显与几位僧人商定去天竺求经。399年3月中旬,法显一行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

  面对四顾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法显等人“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冒死越过沙漠。经历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后,他们到达今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等地,遍游了佛教圣地天竺的王舍城、灵鹫峰、华氏城(波吒匣子城)和孔雀王朝的发源地摩偈陀国(今孟加拉国一带)等地。法显在印度住了3年,学会了梵文,亲手抄写了许多佛经。其后,他又随商人渡海,到了当时被称为狮子国的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住了两年,法显得到了中国当时没有的《弥沙塞律》、《长杂二含》、《杂藏》等佛经。

  412年7月,法显经海路回到了中国青岛。他从天竺等国带回了大量佛经,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佛国记》,此书成为研究西域诸国、古印度历史和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犍陀罗王朝和印度笈多王朝时代的历史,主要靠法显著作的记载。而印度伐占那王朝戒日王时代的历史,则有赖于唐代玄奘法师的著作《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所以,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说过:“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明代人,曾作为翻译随郑和下西洋,著有《瀛涯胜览》)的著作,要想重建印度的历史是绝不可能的。”

  法显回到中国103年之后,也就是516年,甘肃敦煌僧人宋云受北魏胡太后之命又开始了艰难的西域之行。他出发前住在北魏都城洛阳,和他结伴而行的是洛阳崇立寺的法师惠生。两个人从洛阳出发,40天后到达青海,横贯青海后到达罗布泊南的鄯善,过了且末、于阗、塔什库尔干,进入阿富汗,再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古赊弥国(今巴基斯坦的奇特拉尔)。522年,他们返回到洛阳,带回经书170部,并留下了有关旅途的珍贵记录。

  宋云和惠生曾到过乌场国都城(今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沿岸),参观了陀罗寺和如来佛遗迹,向乌场国国王介绍了中国的周公、孔子、庄子、老子和星相家管辂、名医华佗等人。乌场国国王听后十分高兴,对他们很友好,称他们是日出之国前来的人,并表示自己非常向往中国。宋云和惠生还到了古犍陀罗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他们在那一带与当地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在巴基斯坦人中流传至今。宋云、惠生都曾各写过一本游记,可惜两书已经失传,幸好北魏秘书监杨衒之曾经依据《宋云家纪》、《惠生行记》、《道荣传》中的有关记载,辑成《宋云行记》,附于《洛阳伽蓝记》之内,成为中巴、中印交流史的重要研究资料,颇受学者们的重视。

  玄奘法师:名扬古今 享誉中外

  对于中国人来说,唐僧取经已演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历史上的唐僧玄奘并不是著名小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而是一位不畏艰险、性格坚毅、学识渊博的佛教徒,一位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玄奘生于隋朝年间(602年),13岁在洛阳出家为僧。唐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非凡的西域之行。

  1300多年前,在人类缺乏地理知识,交通条件极为原始的状况下,徒步从中国走到遥远的天竺,岂是艰难二字可以形容。尽管如此,虔诚而执着的玄奘一路昂然独行。玄奘自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从现今中国新疆的吐鲁番、阿克苏一线,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再向东南经巴基斯坦进入天竺。经过一年的跋山涉水,第二年夏天(628年),玄奘到达了天竺当时的最高学府和佛教圣地——那烂陀寺。玄奘在那烂陀寺住了5年,学习梵文,研习佛经,成为寺中能够解经论50部的10个人中之一。其后,他遍游古印度,4年后再返寺中,代寺院的负责人戒贤大师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听者无不佩服。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春,44岁的玄奘荣归长安,将西行所得佛经送到长安弘福寺。从长安繁华的朱雀大街至弘福寺,欢迎的人群长达数十公里,极一时之盛。唐太宗也先后两次接见玄奘,并允许他在弘福寺专心著译。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皇太子李治为纪念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下令建造了豪华富丽的慈恩寺,玄奘奉命移入慈恩寺译经。652年,玄奘亲自参与担运砖石,在慈恩寺南建造高大的佛塔,这座塔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664年,63岁的玄奘病逝于长安玉华寺。

  玄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文字,又深明佛理,因而其译著详细准确,语言流畅,开一代新译风。他所主持的译场,在唐朝皇帝李世民、李治等人的支持下,曾显赫达半个世纪,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中国的佛经翻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奘还做过译汉为梵的工作,佛学名著《大乘起信论》曾经在印度失传,玄奘就根据中文本翻译为梵文,使之重新流传于印度本土。他还把印度的因明学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

  玄奘的壮举和精神,直至现在还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推崇。印度人民把他当做圣人,他在那烂陀寺的故事被广泛传颂,印度博物馆陈列了他负笈求经的图像,印度的历史书也盛赞玄奘。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翔实地记载了他亲自经历和了解到的西域及中亚130多个邦城的地理、历史、气候、物产和风土习俗,涉及地域广阔,文笔严谨流畅,不仅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著作,后来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许多国家的著名学者还成立了专门研究玄奘的组织。1961年,日本学术界组织了“玄奘学会”,出版了《玄奘纪念集》。印度的柏乐天教授研究了玄奘的译作后,赞叹说:“在全人类的文化史中,玄奘是第一个伟大的翻译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