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邓小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邓小琴

  在宗教与现代化问题上,宗教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讨论的话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习惯地把宗教看成阻碍革新、制造分裂、束缚个性、助长愚昧的消极力量,认为宗教对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起阻碍作用。然而,我们仅仅从消极性、否定性来看待宗教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不够的。当人们考察宗教与现代化发展过程时,同样可以发现,宗教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一种积极、促进的作用。笔者认为,宗教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宗教的精神整合与秩序建构功能可以为现代化进程提供文化资源。从本质而言,宗教在精神信仰领域对彼岸世界的追求与以经济发展和政治世俗化、民主化为内容的现代化之间,确实有著矛盾;中突和价值取向对立的一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化产生迟滞和阻碍作用。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现代化进程也是通过世俗化、民主化挣脱神学束缚和羁绊的过程,现代化对宗教神学的否定和超越代表了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现代化作为以工业化、世俗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巨变,往往也伴随着人文精神退化、道德沦丧、行为失范、社会异化、物欲膨胀、加剧人与自然的对立等裂变效应。尽管人类都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并力图实现科学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完美统一,但经济与物质发展的诱惑使得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出现了工具理性膨胀而价值理性萎缩的失衡。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经济进步的活力与张力,同时也需要理性与秩序,现代化无疑应该是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宗教作为精神信仰的追求与超越,是人类建立神圣秩序的活动。宗教的社会整合与秩序建构功能突出表现为宗教伦理对人的规约作用,公正平等、诚实守信、克己自律几乎是各种宗教在伦理上的共同选择。比如宗教伦理道德几千年来虽历经嬗变,但其基本原则、核心价值、主要规范仍然被保持固守下来,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伦理教诲对于消除伴随现代化而产生的伦理失落、道德危机,对于弥补现代化成果某些方面的欠缺,显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二,宗教可以给人以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缓解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社会紧张与心理失衡。现代化是一种社会的转型,它不仅对社会表层的经济、政治关系形成了强烈)中击,而且对深层的心理结构和人们的精神状况也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现代化推动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更新与转变,以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另一面则表现为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奇迹与人性的精神心理需要之间的失衡。由于社会机制高速运转,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互动日趋多变复杂,从而使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情绪孤立,情感不断积聚,心理平衡难以维持。特别是早期市场经济的博弈性、随机性,使人处于一种起落多变、浮沉不定的险境之中,更加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由于一系列新老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力0剧,加深了人们生存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这就是说,人们在得到现代化乃至超现代化的物质享受的同时,精神空虚、心理压抑也不断增强。因此人们的精神、心理情感需要得到调节、宽慰和舒展,以求得奈斯比特所讲的”高技求与深厚感情之间的平衡”。而在各种调节形式中,宗教以其形式方便、灵活、廉价和功能独特而吸引了广大的人群。宗教可以为人消除心灵的阴影,提供一种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持。奥戴曾说:’宗教可以使个体和他的群体相协调一致,可以在变幻无常中给他以支撑,在失望中给他以安慰,可以使他归属到社会目标之上,鼓舞他的士气,为他提供认同因素。”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它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宗教信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冷漠,增进人际和谐。现代化所导致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都是人的主体性张扬和沉沦交织的过程,以竞争和快节奏为主旋律的社会加剧了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理紧张,工业社会对前工业社会的取代也使充满田园情调的“熟人社会”变成了充满紧张与压力的“陌生人社会”。作为现代化重要特征的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一种竞争型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初期竞争的冷酷性、血腥性,极易造成整个社会生活的功利化和非人道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方位推进,社会冷漠、人们的情感交流断裂和人际关系的紧张、疏远乃至对立亦将日渐凸显。当前人们的恐惧感、疏离感、孤独感、厌世感均由此而生。而宗教文化则可以消除这种冷漠,把松散断裂的人际关系重新粘合起来。无论是基督教的博爱主义,还是伊斯兰教的兄弟情谊,或是佛教的慈悲心怀,都引导人们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即抛弃一己的利害得失,把怜悯、同情、友爱播洒人间。佛教提倡的“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就鲜明地凸显了宗教文化的这一伦理主题。假如人具备这种慈爱胸怀,那么,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亲切、温馨的大家庭氛围,给人以生存之乐趣。这无论是对个体心理还是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宗教可以部分弥补现代化尤其是工业文明导致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建立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终极关怀。世俗化虽然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作为文化结晶的人类组成的群体——社会,又不可以彻底世俗化。社会的彻底世俗化,将使人类失掉某种精神支柱。人,作为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合成体,应当有一种神圣感。尤其是市场经济对人的肉体存在层面的关注,极易导致人向物的世界沉沦,从而使人驻足于经验的平面而遗忘超验的价值。当代中国精神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物欲膨胀、拜金主义、价值消解,淡化终极关怀,主张潇洒地走,过把瘾地活等,正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社会日趋世俗化的结果。因此,一个社会绝不能彻底世俗化,人类应当有一种神圣感。重建人类的神圣感,也就是重建人类的终极关怀,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那么,重建终极关怀,宗教文化能给予我们什么呢?蒂利希说“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里”, “宗教赋予人类精神的所有机能以要旨、终极意义、判断力和创造的勇气。”宗教通过在世俗领域之外再造一个神圣的领域,使人在物质享受、感性存在的现实关怀的层面上超逸出来,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灵魂的轮回等这类终极关怀问题。从而把人的思想从物欲满足、感官享受的层面引向精神追求、理性信仰的层面。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宗教本身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难以相容的特性,在现代化过程中也可能起消极作用。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史看,社会稳定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的中断,往往同社会动荡有关。不能否认,宗教所具有的群体整合功能、道德规范功能、心理调适功能,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宗教又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首先,宗教奉行信仰至上的原则,信仰决定着信教者的意识和行为。对于虔诚的宗教信徒来说,为了信仰,他们可以付出一切,也可以从事一切。对神的绝对信仰必然降低对人应负的道德义务感。美国学者威廉,詹姆士指出:”对上帝的过分虔诚会导致‘信奉狂’,把虔奉上帝本身视为理想,把对神的牺牲和谄媚看成是美德。”而“一个太窄的心灵只有可容一种感情之地,在爱上帝的感情占有了这颗心时,这种感情就把一切爱人类,并为人类效用的心除掉了”。对神的过分虔诚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导致宗教狂热,处于狂热中的教徒往往漠视社会规范和秩序,冲破法律的界限,极易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根源。

  其次,宗教信仰一般具有排他性。各种宗教总是宣扬自己信仰的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他们信仰的教义是绝对真理,甚至把其他的信仰看作是异端邪说。各种不同宗教,甚至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由于它们所信奉的神的神性和教义,不但互有差异而且常常彼此对立,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在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导致宗教的歧视和迫害。特别是在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密不可分,当宗教矛盾与民族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时,就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有些发展中国家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动荡,使现代化的努力成为泡影。

  再次,宗教信仰的特殊性使宗教可能成为一些人实现其个人私利的工具。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化加剧,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多变复杂,使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因此心理失衡、情感失落、精神空虚,急需寻求精神慰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标新立异,创立形形色色的“现代宗教”,其中有的是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的邪教。它们往往思想偏激、情绪狂热,甚至诉诸暴力,以破坏和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简言之,宗教既有能与现代化相适应,发挥积极作用的一面,又有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一面,具有两重性的特征。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宗教问题,努力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宗教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