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品读福州瑞峰林阳寺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遵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品读福州瑞峰林阳寺

  陈遵灵

  福州可以一游的风景,首数城里的三山两塔一江。正因为知者甚众,城里人移步可至,所以别说假日,就是平常时日,也总是游人如簇,人头攒动,难有几分幽静。近年来人们的私家车多了,城里人的活动半径随之扩大,即使是城东的鼓山,城西的旗山,城北的森林公园——这些市民们曾视之为远郊的名胜,也成为“夷以近,则游者众”的去处。于是,远在北郊深处的瑞峰林阳寺,就成了我和几个朋友周末一游的选择。

  福州北郊从城北旗山连向鼓山,那里峰峦相接,溪涧纵横,古木参天,云蒸雾腾。从城里的高处北望,只见遥远的烟岚中,一脉青黛似有若无地连绵着,在天穹勾勒出远山美妙的轮廓,让人想见其间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汽车从福飞路出城,过了森林公园后,在一个三岔路口向左,就进入了前往林阳寺的山道。峰峦中,汽车在高堤深堑中盘旋爬升。路势虽有些险峻,却都是水泥路面,除了一两处堑坡有些坍塌,工人正在修整外,还算好走。越往山里走,车辆渐少,空气逐渐清新起来。山间的气象,与城里果然不同,虽然已过初冬,但南方的暖冬如春,山色仍然秀美,翠林绿竹,山鸟鸣飞,一派生气。

  受到车外景色的熏染,朋友们活跃起来。有的说,北郊果然气象不凡,比鼓山好多了。有的说,山路弯弯,有曲径通幽的感觉。我说:“是啊,名寺必居名山。游寺庙,一品山水,二品建筑,三品人文历史。品山既如品茶,亦如品诗。必得细品,才能品出味道。

  或许是受了我的言语影响,大家沉浸在品山的体验之中。不知不觉,在一连串弯曲的下坡道过后,一片平旷如棋的田园映入眼帘。山光水色之间,一片碧瓦红墙、气势不凡的庙宇建筑群渐行渐近,汽车驶过一潭波光粼粼的碧水湖岸,山门上“林阳禅寺”四个大字便兀然地显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寺庙的格局大同小异,进山门后的第一座殿宇肯定是供奉着四大天王和弥勒佛的天王殿,位于天王殿后的必为大雄宝殿。但是,当我们看完林阳寺的天王殿,走进院落里的大天并,不禁有些诧异。朋友们议论起来:“这林阳寺,怎么这么眼熟啊?” “是oq,我怎么看都跟鼓山的涌泉寺很像呢?”于是,大家细细地读着镌刻在院内石碑上关于介绍林阳寺的碑文。这才知道,原来现有林阳寺的规制,是清朝末期的林阳寺方丈古月禅师在一片废墟中,按照鼓山涌泉寺的布局摹资重建的。怪不得,从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及两旁的配殿,殿侧的藏经阁和地藏菩萨殿,与涌泉寺几乎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甚至连僧人用膳的厨房也取名为积香厨。

  古月禅师是19世纪福州的得道高僧,俗姓朱,名救官,字圆明,祖籍闽清六都,1843年出生。古月出家前做过裁缝,22岁到福州鼓山涌泉寺为僧,77岁驾鹤西去,为僧55载。福州的五大禅寺——涌泉寺、雪峰寺、崇福寺、西禅寺、林阳寺,他都当过住持。古月禅师不仅在清末的废墟中,历尽艰辛重建了林阳、雪蜂等寺,而且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当地人称他为“地仙”,其事迹传为佳话。有一则传说是这样的:福州某居士的母亲病重,居士步行数十里连夜寻至瑞峰林阳寺,拨到古月。禅师日:“天色已晚,居土请留山中一晚,共叙佛缘。天明再作打算。”当晚,居士与禅师在寺中一夜话禅。次日天明,居士下山先行至家,遥见其母在庭院中与内人散步聊天,病态全无。其母说:“昨夜古月禅师来到家中,家人引至榻前,共话一刻,即通体愉悦,疾病竟得痊愈!禅师昨夜宿于佛堂,天明斋饭后才离开。”居士大奇,遥望鼓岭而拜,叹为神僧。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寺不在大,僧高则名。名寺不惟有名山相衬,更重要的是要有名僧相彰。这地偏山深的林阳寺,能在福州五大禅寺中居有一席之地,与涌泉寺、西禅寺齐名,想必就因为是名僧迭出的原因了。

  古月禅师之外,新中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圆瑛大师,也是林阳寺走出的高僧。圆瑛俗姓吴,名亨春,古田平湖人,18岁出家。历任福州雪峰寺、涌泉寺、法海寺、古田极乐寺、泉州开元寺、宁波天童寺、上海龙华寺和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等名刹方丈。民国时期,他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为会长。抗日战争时,他率领僧众组成救护队,在吴淞前线的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8000多人,后又走遍东南亚各国募集了数百万元抗战经费,在中国佛教界中具有极高的威望。上世纪30年代,圆瑛出任林阳寺方丈,提升了林阳寺在佛门的地位。

  日久石为宝,天长纸亦金。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林阳寺虽然几经焚毁,却仍然聚藏了不少珍贵文物: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560年)建造的一座石构藏骨塔,已被考证为福建的第一座高僧藏骨塔。林阳寺的建寺时间,过去都依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志)的记载,以为在五代时期。这座石塔的发现,似乎可以将建寺的历史上溯约400百年。当然,这还有待于今后发现其他文物相互佐证。此外,法堂中六大红木经柜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数千册佛经善本,钟楼内那口铸于清康熙年间,重600公斤的大铜钟,正殿上清末帝师闽人陈宝琛题写的“大雄宝殿”横匾,以及玉佛堂内从印尼空运回的玉质卧佛,都是让人称叹的宝物。

  品赏之间,我们移步来到客堂。遥见正壁的中堂上挂着一幅木制的对联:“安知往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走到近处仔细端详,落款处题着“叶向高”三字。叶向高是福清人,明代神宗、光宗、熹宗的三朝宰相,不仅官至人臣之极,而且政声颇佳。这联语中有出世之感,想是他晚年遭到魏忠贤排挤致仕后所作。

  边谈边看之际,时过正午。我们顺步来到积香厨,这里虽没有涌泉寺那一次可食数百人的大铁锅,但斋堂宽敞明亮。僧人有过午不食的规矩,都已经用过膳,所以斋堂中餐具摆放齐整。只有客棹上却还摆着整齐的菜肴,有些进庙的吞客正在用餐。我们问一个伙工:哪里点菜?伙工说,客棹上有菜,饭在桶中,你们随到随吃。饭后,我们又问:在哪里买单?伙工答,不用买单,你们随意交到功德箱即可。吃饭不买单,进庙无须付门票费,随喜做功德,这似乎是林阳寺的一道独有的人文景观。我不禁感慨起来:佛门的六度功德中有布施一度。林阳寺香客免费用斋,是寺庙对游客的布恩施舍;游客向功德箱随喜,是游客向佛寺的供奉布施。一饭之间,僧俗互行功德,俱结善缘,皆大欢喜。这件似不经意的小事,体现了林阳寺掌门人的大境界。

  在对林阳寺的叹赏品读中,日渐西移。我们站在天王殿的庑栏上,向外望去。只见四处的青山如带如环,把林阳寺和寺前方一潭清绿静谧的湖水坐拥怀中。暖冬午后的阳光,把湖光山色中的桑竹花树、田园屋舍和禅林寺院,点染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有置身世外的桃源仙境之感。漫步间,尘世中的浮躁和积虑早已化为乌有,心中渐渐充盈着澄静和安宁的快乐。对着这远离城市的山水,对着这神奇的林阳寺,我不禁生出几分不舍离去的感觉。

  “妙联,妙联,绝妙好联!”我正沉浸在静谧的遐想中,忽听得一个朋友的惊叹。一行人簇拥上前,只见石柱上镌刻的这对让人叫绝的联语是:“漫扫白云观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朋友们评论说,这副联语妙就妙在用大写意的笔法,通过观鸟、种梅两个极普通的动作,表现了高僧隐士从容淡定的洒脱。我回家后查明,这是郑板桥撰写的联语,无怪乎有如此佳的诗境。

  说起梅花,也是林阳寺的著名一景。林阳寺后院中有数十株梅树,据说其中一红一白的两株老梅,树龄超过200年。每年正月百花未发的时候,梅花抢先竞开,吸引很多游客从四方赶来赏梅。蒋平畴先生有《林阳赏梅》一诗云:“几分眉月千般梦,万点梅花一样春。漫拥湖光犹幻影,却看山色未留尘。”想到如此雅事,大家的心中不免升起了来岁初春,再来林阳寺赏梅的期待。

  (作者工作单位为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