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国文化与泉南民风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苏世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国文化与泉南民风

  苏世枝

  泉州隶属福建,古时别称“泉南”、 “温陵”等,佛教文化兴盛,素有“佛国”之誉。明代僧人元贤在撰写(温陵开元寺志》时也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佛国的文化气氛陶冶了泉州人乐善好施的民风。宋代真德秀这样评说泉州“素号佛国,好善者多”。 (八闽通志)载:泉州府“俗尚简朴,多好佛法……其人乐善”。道光{晋江县志》亦载:晋人“人多好义,凡邑中兴建大事及寻常施舍,家非富饶,亦耻为人后”。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泉州就有乐善好施的淳朴民风。

  泉州乐善好施的民风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唐宋间”泉南佛法大兴,禅宫林立……禅教律三宗硕德,相继而起者指不胜屈。洵足移风易俗,扶世导民,故使海滨邹鲁之邦进为佛国庄严之域”。佛教历来重视劝导世人戒恶行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宣讲佛法、传播佛教教义,南安人僧德萃在泉州开元寺说法,环听者就有数千人。僧宗已,“夏讲经听者千人”。僧人宣讲佛法并非是单纯的理论教化,更多的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劝人为善。在晋江,每年农历二、六、九、十等月的十九日,为金相院的“打七日” (即例行佛会日),转博法师辄邀约邻近各村善男信女上山参与活动。活动内容不限于宗教范围,转博法师宣讲佛法,多结合社会现实,劝导村民戒恶行善,正直善良,勤俭持家,婆媳协心,兄友弟恭,和睦家庭。至于宗教信仰则提倡“正信”,反对迷信。近代,名僧转道、性愿、妙月诸法师还在晋江开展佛化运动。太虚法师的弟子宁达蕴、张宗载两位居士到晋江讲学弘法,他们宣讲佛教与现代革命诸问题,后来弘一法师也到晋江弘法讲学,影响颇大。晋江的一批文化界人士受佛化运动的影响,成为新型的佛教居士,著名的有叶青眼、王振邦、龚念平、周子秀等人。叶青眼还曾任职开元慈儿院,民国18年(1929年)创女3女养老院,民国23年(1934年)建温陵养老院,第二年开办平民救济院。

  不仅如此,泉州僧人还身体力行,践行佛教教义,热心慈善事业,造福一方百姓,为泉州人民树立了榜样,推动了民间乐善之风的发展。唐宋以来,泉州僧侣兴建了不少佛塔,其中有些既是佛教建筑,也是航标灯塔,方便了过往的船只。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年),僧祖慧、宋什等通过募捐建六胜塔于蚶江石湖金钗山上。宋绍兴(1131-1162年)中,僧介殊在宝盖山上建万寿塔,又名 “关锁塔”,俗称‘姑嫂塔”。另外,修桥造路历来也是佛教所倡导的重要善举之一,并以此作为弘扬佛教思想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宋代泉州桥梁建设的倡导者和主持人多为僧人,根据(八闽通志》进行统计,宋僧主持修建的桥梁多达50多座,远远超过地方官主持修建的数目。宋代泉州10座著名大石桥的兴建和修建,有了座与佛教僧人有关,如横跨泉州与惠安之间的洛阳江上的万安桥(俗称洛阳桥)等。除了建塔修桥外,泉州僧人还积极投身于开湖、凿井、垦荒、筑路等公益事业中。在佛教文化的熏陶下,以及僧人的表率,许多百姓受到感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民间乐善好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泉州为郡,风俗淳厚,其人乐善,素号佛国”。泉州海外贸易发达,地方富庶,泉民舍财奉佛之风十分盛行,宋代以来大部分佛寺为邑人、里妇所捐建,这正是乐善好施风气在民间形成的反映,也是佛教社会影响扩大的表现。此外,泉民之乐善亦不仅仅表现在舍财建寺上,泉民捐资造桥之风极盛,人称“闽中桥梁甲天下”。乐善好施成了泉州民间盛行的风气。宋元以来,泉州的许多桥梁是由民间捐修的。宋淳熙九年(1182年),里人杨春卿建镇安桥,长300余丈。绍兴十六年(1146年),里人苏展建梅溪桥。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里人李孔明建东安桥,成化九年(1473年)里人黄元良重修。乾隆三年(1738年),邑人骆钟岳修建乐善桥。雍正年间,邑人陈元椿建宁济桥,还重修大德桥和巨济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美誉的五里桥(桥长2251米)建成后,经过飓风袭击、浪涛侵袭以及地震等6次破坏,屡坏屡修,在修护五里桥过程中,民间力量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里人黄韦修复;第二次,在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由老人安固募捐重修;第三次,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里人蔡守辉、刘耿等修复;第四次,在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由清将施琅修复;第五次,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由邑人施韬倡修;第六次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知府张无咎修复。可见,泉州乐善好施的风气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至今,泉州佛教仍保持传统,大力弘扬佛法,热心慈善公益事业,造福百姓,而泉州乐善好施的传统还在发挥它的功效。

  (作者为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研究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