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隋唐至五代美学的儒释道融合气势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裕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隋唐至五代美学的儒释道融合气势

  杨裕富

  隋唐至五代的主流思潮是什么?当然可已有各种说法,不过就影响艺术发展与美学思潮而言,本研究认为应该是儒家、道家、与佛家的融合。这种融合产生了一种‘初步圆融’的气势,影响了知识分子的思潮,也影响了艺术创作,这种‘初步圆融’的气势促成儒家宗教化、道家宗教化与佛教的中国化(在地世俗化),使这种‘初步融合’成为‘初步妥协’,影响了平民百姓的信仰,也影响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与审美观。本研究认为不管是‘初步圆融’还是‘初步妥协’都造成一种相安无事迅速成长的气势。‘初步圆融’主要描述儒家、道家、佛家的互相学习与互相吸取;‘初步妥协’主要描述儒教、道教、佛教的互相划分势力范围。我们先讨论看看儒释道在隋唐五代的发展,再讨论看看儒释道的融合与所形成的美学观点。

  在中国,佛教原本就是宗教,但是许多佛教徒却不喜自称为佛‘教’,而喜欢以非宗教的修练者团体自居。不过,如果我们从佛教的自印度外传至中国、日韩与东南亚,而逐渐具有经典、仪式、修道者团体、信徒等等特点来看,佛教在中国应该不只是出世的宗教,也是世俗化的宗教,尤其‘禅宗’出现后更是中国化的宗教。

  在中国,道教出现摆明了是宗教。不论是创于东汉末年的符箓派或是创于晋朝的丹鼎派,都将秦汉以来的神仙思想组织化,成为宗教神话的内容之一,同时也都将道家思想(老庄思想)融入宗教教义中。符箓派创始人张陵还声称受命于太上老君授为‘天师’,所以符箓派又称‘天师道’,还代代相传,不但传教,也传‘天师’之位,所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宗教。

  儒教在中国通常不称为宗教,而以儒家为名。不过,由于儒家在中国经过长久以来的科举与历代的崇儒,所以‘移风化俗’与‘衷心崇拜’的现象,加上明朝以后封孔子为‘素王’,各地纷纷兴建‘孔庙’来祭祀,这在西方人的眼中看来实与宗教无异。另一方面,在探讨中国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时,从唐朝起几乎就是儒、释、道并称,总不能说只把‘释、道’视为宗教(的影响),而把‘儒’视为学说(的影响),所以视儒家为‘儒教’在探讨‘对中国思想的影响’或是探讨‘其学说对中国人的影响’都是恰当的吧。

  儒家与道家的互相融合早在汉朝初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佛教与儒家、道家的融合则起于佛教的传入中国,或是说佛教的中国化、在地化过程,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诸如:接受道教科仪影响而形成的藏传‘密宗’,以接受道家思想而形成的‘禅宗’。佛教的中国化或在地化,不但影响了佛教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影响了艺术创作。

  高木森在‘中国绘画思想史’一书中即提到:‘照理说,佛教不应该有艺术创作,但在大乘佛法兴起之后,佛教创造出许多修持的方便法门,故偶像崇拜、偶像制作、石窟雕凿、庙宇壁饰等等都被解为修持、奉献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功德。大乘佛教能在我国受到欢迎,也正因为它把原始佛教的朴素宇宙观修改之后,使之更能接近道教的某些观点,尤其将涅盘改译为极乐世界或西方净土,再配合经变故事和经变图作解说,更能吸引人。’(高木森1992,p.101)日人中村元更在‘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一书中,详细的解释佛教教义在传入中国后的‘中国化’现象,而这种中国化现象则呈现受到儒家伦常、孝道乃至民俗习惯的影响。

  在此之前,本研究并未对佛教思想作过介绍,所以在探讨儒释道融合对美学的影响之前,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一下,至唐五代佛教思想的变化。

  佛教为释迦牟尼(Gautama Sakymuni,又称佛陀)所创,释迦牟尼在公元前五六七年诞生于尼泊尔边境萨卡(Sakya)小王国,为萨卡族的王子,结婚生子后,因看到生老病死之苦,而决心出家寻求生老病死的根源与解脱轮回之道,终于多年的问道、修练与参悟后在婆提加雅(B。dbgaya)的菩提树下悟道,得‘一切种智’,成为‘大觉至尊’,并从此普渡众生,此一时期传授教义三十七日,后称‘严华经’时期,‘严华经’是当时印度思想的诸子杂集,将当时印度盛行的轮回说引喻为过去世(前生)、现在世(本生)、未来世(来生)的三世贯穿统一的道理,佛陀将之总结为四谛法轮(四圣谛)与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天精进、正念、正定),成为参悟的法门。佛陀传教的第二时期是鉴于‘严华经’在一般大众理解上有困难,而在波罗奈附近的鹿苑讲授小乘教义十二年,后称鹿苑时期。再接下去的八年佛陀为修过小乘教义的徒弟讲授大乘教义(如:维摩经、金光明经),后称方等时期。再接下去的二十二年,佛陀讲授悟‘空’的‘般若经’,后称般若时期。再接下去的佛陀有生八年,佛陀讲授‘法华经’,临终时讲授‘涅盘经’,后称法华涅盘时期。

  佛教的思想虽然简单,但与印度种姓制度及民俗不同,所以沉寂了三百余年,到了阿育王时期(BC272-BC232),经阿育王的提倡与传教,佛教才成为印度的国教,并透过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印度东南的锡兰向东亚与南亚传播开来。正是透过犍陀罗的这个过程,使佛教的教义乃至佛教的艺术形式有了第一次的转变。苏立文在‘中国艺术史’一书中指出:‘在犍陀罗,佛教的思想与艺术形式开始与希腊罗马边区的艺术相结合。可能在犍陀罗这个地方,中西的艺术的影响互相融合。公元二世纪(犍陀罗这个地方)正值贵霜王朝,佛教思想第一次有了蓬勃发展,当时自称大乘佛教的新佛教派别(得势)极力反对保守的小乘佛教。(大乘佛教)除了佛陀以外(人们)又创造出比较人性化的神:菩萨(B。dhisattva)。经过一段时间,佛教中的神愈来愈多,以各种不同的佛与菩萨来表现千变万化无穷尽的佛相与佛陀的力量。在西方影响下,犍陀罗可能是出现第一尊佛像的地方’(苏立文1992,p.113-114)。所以佛教的教义乃至艺术形式,乃是随着传教的过程,地点,不断的转变(在地化)终于成为中国佛教的相貌而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这几篇论文是目前我正在进行的国科会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杨裕富2004年02月02日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