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家以慈善为本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陳德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原因

  一、信佛不是迷信。

  汉明帝始,佛教入中国,两千多年,虽经函犹存。日月轮焕,春鸟秋蝉,呜声相续,释者很高文化修养,所释佛经,注意民族化。印度佛教,与中国儒、道结合。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佛教以它调和性、融摄性、简易性成为中国哲学之母。仁民、安民、教民,和谐社会,造化人类。是佛教宗旨。历史上:历代统治者更迭,首先办做两件事:大赦天下,修缮寺庙,安定民心,为建和谐社会之始。人言:在天者莫过于日月,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过信佛

  佛教者,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如同明月之珠,夜光之壁。方今,天下安定,国为盛时。将信佛教,冠以迷信,是否得当,不知此言,出在何方?将佛教烧香磕头,求伸拜佛,作为理由。那,开追悼会,追思亡灵,惟其终始,圣人弗禁。又当何为?实际上,都是一种心理慰借。责其一,宽其二,毁其一,赞其二,岂不误哉。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称誉佛教哲学:极深智慧,对人生洞察,理由反省,概念分析,深刻独到见解,是人类辨证思维的較高发展阶段。毛泽东先生自称从小信佛。后來他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液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講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为此,信佛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翟秋白先生曾说过: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此言,均有文可证。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哲学史基本上是佛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中国的民俗大都來自中国佛教史。

  二,信佛对社会和谐作用。历史上一些财力富实、影响較大的寺院,大都做过几种社会救济活动,特别天灾岁月,那种悲天悯人的情绪,起了好的作用。平常年月,腊八施粥,也使信徒大增。阴历十二月初八,中国人称为腊八。寺庙施腊八粥。(甜口腊八粥有糯米、桂园、糖、莲子、银耳、红枣、百合、山药、绿豆、红豆、有的加胡桃仁、松子仁等)仅南京毗卢寺,等待施粥群众,有几千人,长队如蛇龙,虽,寒风刺骨。但,寒气遐逝,极般至乐,耐心等待。几块銭一碗腊粥,值否?心于诚内。佛家,不闻贪与富,不看亲与疏,都至真至诚相待。百姓祈求,吃福寿粥,保个來年平安。有福长寿。扑实与美好愿望。腊日,原在春秋时,庆祝丰收,祭祀活動。后來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又称之佛成道节,亦成为佛道会。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年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会罢盘腿坐了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为紀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成为民俗。全国百姓,作为隆重节日。寺庙并同时举行隆重的仪式活动。施福寿粥和佛粥。形成和谐氛围。

  三,佛家与慈善。唐代佛教,全盛时代,尤以禅宗。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提倡上下均力的集体劳动。庄严寺院,旁山而立,一代又一代,辛勤劳作,周围植树木花草,当今都成为名胜佳境。荒山秃岭,绿云蔽天,青翠欲滴,葱郁森林,农禅并重,优良传统,风流余韵到今天。佛教寺庙成为旅游胜地。而僧尼生活,简扑有素,青衫麻鞋,素食两餐,孜孜不倦修学,赤诚奉献。所得资产,不贪不沾,救济灾民,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殊胜因缘。

  我熟悉的一位企业家,身患重病,卒在须臾之间,资产千万,望我安排。我云:上之:捐赠寺庙,自结福缘;次之,留一点给子女,余者捐出,分配不均,兄弟不和,仍有不能拾遗补阙之感。下之,全留给子女,子女躺在金钱上,不能积日累劳,苟合而生,将來必萧条,必误后代。

  佛家不图富贵,不贪不欲,所积之款,适时救灾民,善举是中华民族美徳。你与佛家共慈善,造福人民,九泉之下,你也安宁。朋友听之,笑而逝。

  社会科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居士法亮陳德溥于2O09年清明之日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