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敦煌话本探微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萧夙雯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敦煌话本探微

  萧夙雯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2002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2年

  【文章标题】敦煌话本探微

  【文章作者】萧夙雯

  【指导教师】邱燮友

  【文章页数】225页

  --------------------------------------------------------------------------------

  【中文关键词】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韩擒虎话本|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小说

  --------------------------------------------------------------------------------

  【中文摘要】本文约十一万字,共分为八章加以论述,研究主题为“敦煌话本探微”,希冀藉由敦煌话本彰显出在唐五代的现实环境下,话本充满口头性、趣味性、通俗性之特色,与蕴藏于话本中的生活感与时代感。

  本文第一章将研究范围订为《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韩擒虎画本》、《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小说》五篇敦煌话本。

  第二章探讨话本产生的渊源及背景,论述说话伎艺的源流发展与民间说话撷取俗讲变文的叙述模式,发展出更成熟的表演,满足民间娱乐的需求。并对比文人小说与讲唱文学于内容、文字、对象上的差异,可见中国小说由典雅走向通俗之发展。

  第三章论述五篇敦煌话本之题名、编写年代、内容叙述。

  第四章分析敦煌话本之题材,取材于民间社会所熟悉的佛教人物与道教人物写成的《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以历史人物为依托的《韩擒虎画本》;取材自民间传说故事,流传久远妇孺皆知的《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小说》。可见说话人为取悦世人,不顾史实真实而做夸张虚构,甚而为增加戏剧性,在重要情节上作较细腻的叙述,使故事的趣味性更形浓郁,以符合民间娱乐文化的特质。

  第五章由人物塑造与艺术表现两方面探讨敦煌话本之文学表现,话本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方法塑造出高僧、道士、英雄、帝王、妇女等人物形象;以及说话人逞其巧思,于情节铺陈、想象力的运用、心理描绘与语言运用上多所用心,深具细腻深入的叙事艺术。这些生动活泼的文学表现正是“说话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六章体现敦煌话本之时代意义,传达果报轮回、地狱审判、造功德等佛教思想;反映道教长生不死与符箓精妙的想法深入民间;并真实呈现当时人民生活中的岁时风俗,与必须面对的战乱频仍、吏制腐败现象,表达出人民的期盼与不满。

  第七章归纳敦煌话本之写作体裁、内容题材、形式结构、情节布局,并与宋元明话本作一比较,可见两者一脉相承之关系。

  第八章总结全文,并整理可能藏于俄国的《唐太宗入冥记》地狱描写内容,与《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相对照,两者所描绘的地狱刑罚十分相像,奠定了后世中国民间文化中地狱概念的模式。

  --------------------------------------------------------------------------------

  【论文目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范围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敦煌话本产生之渊源及背景

  第一节 话本产生之渊源

  一、 话本一词

  二、 说话伎艺

  三、 俗讲

  第二节 话本产生之背景及其原因

  一、 文人小说

  二、 讲唱文学

  第三章 敦煌话本之内容叙述

  第一节 庐山远公话

  一、 《庐山远公话》题名

  二、 《庐山远公话》编写年代

  三、 《庐山远公话》内容叙述

  第二节 叶净能诗

  一、 《叶净能诗》题名

  二、 《叶净能诗》编写年代

  三、 《叶净能诗》内容叙述

  第三节 韩擒虎画本

  一、 《韩擒虎画本》题名

  二、 《韩擒虎画本》编写年代

  三、 《韩擒虎画本》内容叙述

  第四节 唐太宗入冥记

  一、 《唐太宗入冥记》题名

  二、 《唐太宗入冥记》编写年代

  三、 《唐太宗入冥记》内容叙述

  第五节 秋胡小说

  一、 《秋胡小说》题名

  二、 《秋胡小说》编写年代

  三、 《秋胡小说》之内容叙述

  第四章 敦煌话本之取材

  第一节 佛教人物

  第二节 道教人物

  第三节 史传人物

  第四节 民间传说

  第五章 敦煌话本之文学表现

  第一节 人物塑造

  一、 高僧

  二、 道士

  三、 英雄

  四、 帝王

  五、 妇女

  第二节 艺术表现

  一、 情节铺陈

  二、 运用想象

  三、 心理描绘

  四、 语言运用

  第六章 敦煌话本之时代意涵

  第一节 佛教思想

  一、 佛教的传入

  二、 世俗佛教信仰

  三、 果报观

  四、 地狱审判

  第二节 道教思想

  一、 长生不死

  二、 符箓神效

  第三节 社会现象

  一、 战乱频仍

  二、 吏制腐败

  三、 人民的期望与不满

  四、 岁时风俗

  第七章 敦煌话本对后世话本之影响

  第一节 写作体裁

  第二节 内容题材

  第三节 形式结构

  第四节 情节布局

  第八章 结论

  一、 敦煌话本的价值

  二、 民间娱乐文化的特色

  三、 敦煌文书中的地狱描写

  参考书目

  附录

  庐山远公话

  叶净能诗

  韩擒虎话本

  唐太宗入冥记

  秋胡变文

  --------------------------------------------------------------------------------

  【参考文献】

  古籍:

  [战国]庄周:《庄子》(台北:兰台书局,1971年初版)

  [西汉]刘向撰:《增补全像评林古今列女传-节义传》(台北:广文书局,1981年12月初版,明茅坤补,彭烊评,宗原校,余象斗重刊)

  [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

  [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晋]陈寿撰,[宋]卢弼集解:《三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晋]刘昫撰:《旧唐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晋]葛洪:《抱朴子内外篇》(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

  [唐]元稹:《元氏长庆集》(上海:上海商务出版社,1967年)

  [唐]李延寿撰:《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唐]李延寿撰:《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唐]李邕:《东林寺碑并序》(台北:傅斯年图书馆拓片室)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41年)

  [唐] 郭湜:《高力士外传》(台北: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1985年)

  [唐]赵璘:《因话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唐]魏征:《隋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梁]慧皎:《高僧传合集-释慧远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2刷)

  [宋]王灼撰:《碧鸡漫志》(台北:广文书局,1971年9月初版《古今诗话丛编》)

  [宋]王溥撰,杨家骆主编:《唐会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年)

  [宋]司马光主编,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台北:天工书局,1988年九月再版,影印古籍出版社标点[清]胡克家翻刻元刊胡注本)

  [宋]李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5刷,点校[明]谈恺刻本,校勘陈鳣校宋本、[明]沈氏野竹斋钞本,参酌[明]许自昌刻本和[清]黄晟刻本)

  [宋]宋授、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台北:鼎文书局,1972年)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0册,1993年)

  [宋]陈舜俞:《庐山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5册,1993年)

  [宋]欧阳修、宋祈等撰:《新唐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元明]锺嗣成、贾仲明撰,马廉注:《录鬼簿新校注》(台北:文学古籍刊行社,天一阁藏[明]蓝格抄本《录鬼簿》影印本)

  [明]洪编,王一工编校:《清平山堂话本》(台北:建宏书局,1995 年3月初版,根据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版重新分段点校,附录阿英先生所写原文《翡翠轩》、《梅杏争春》)

  [明]凌蒙初:《拍案惊奇》(台北:建宏出版社,1992年,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明]尚友堂足本四十卷,另重新标点分段)

  [明]冯梦龙编:《喻世明言》(台北:里仁书局,1991年,影印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47年商务印书馆拍摄[明]天许斋刻本)

  [明]冯梦龙编:《醒世恒言》(台北:里仁书局,1991年,影印“世界文库”覆排[明]叶敬池刻本《醒世恒言》,参校衍庆堂刻本与《今古奇观》)

  [明]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2刷,影印金陵兼善堂刊本)

  [清]乾隆:《全唐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影印中华书局版)

  [清]纪昀等总纂:《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93年)

  缪荃荪编:《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台北:世界书局据缪荃荪刻《烟话东堂小品》本排印,1996年4月初版8刷)

  今书: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日本京都:株式会社中文出版社,1979年3月再版)

  井康玉:《敦煌史传故事研究研究》(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李晶:《历史与文本的超越─小说价值学导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2月一刷)

  佛斯特着,李文彬译:《小说面面观》(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6月新版三刷)

  孟列夫主编,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袁席箴、陈华平翻译《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次印刷)

  孟列夫、钱伯城主编:《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林隆盛:《敦煌话本研究》(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8年)

  林玫珍:《敦煌俗文学十六篇研究》(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87年)

  周绍良、白化文:《敦煌变文论文录》(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台北:丹青图书公司,1983年)

  娄子匡、朱介凡:《五十年来的中国俗文学-导论》(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10月第五刷)

  陆永峰:《敦煌变文研究》(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2000年)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

  黄永武编:《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6年)

  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项楚:《敦煌变文选注》(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1990年2月第一版)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张鸿勋:《敦煌话本词文俗赋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张鸿勋:《敦煌说唱文学概论》(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敦煌学丛书第六种,1984年1月初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台北:谷风出版社,1989年台一版)(2-2)

  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湖南:武汉出版社,1997年6月2刷)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

  颜廷亮:《敦煌文学概论》(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

  韩南着,尹慧珉译:《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萧登福 :《敦煌俗文学论丛》(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初版)

  单篇论文:

  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敦煌学辑刊》总第38期(2000年第2期)

  王国维:《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敦煌变文论文录》(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敦煌变文论文录》(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王庆菽:《试谈变文的产生和影响》,《敦煌变文论文录》(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王宗祥:《敦煌变文断代研究札记二则》,《敦煌研究》总第67期(2001年第1期)

  王国良:《刘萨诃和尚因缘记研究》“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王三庆:《敦煌文献中斋愿文的内容分析研究》 “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朱雷:《敦煌藏经洞发现之民间讲唱文艺作品的历史考察─二十一世纪的展望》,“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伏俊连:《上古时期的看图讲诵与变文的起源》,“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向达:《唐代俗讲考》,《敦煌变文论文录》(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李正宇:《敦煌文学杂考二题》,《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1版)

  李小荣:《略论变文讲唱中道教之长生思想的来源与表现》,《楚雄师专学报》第15卷4期(2000年10月)

  林聪明:《从唐五代俗讲与讲经文看民间娱乐文化的本质》,《“山鸟下听事,檐花落酒中”─唐代文学论丛》(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1998年)

  林隆盛:《敦煌话本呈现的时代意义》,《文学与社会》(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10月初版)

  金荣华:《读《叶净能诗》札记》,《敦煌吐鲁番论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10站台一版)

  金荣华:《读《叶净能诗》续记》,《敦煌吐鲁番论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10站台一版)

  卓美惠:《唐太宗入冥记研究》,《元培学报》第6期(1999年12月)

  周天令:《敦煌变文“叶净能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嘉义技术学院学报》第60期(1998年)

  施蛰存:《说“话本”》,《文史知识》第10期(1988年12月,北京中华书局版)

  柴剑虹:《敦煌古小说浅谈》,《敦煌吐鲁番学论稿》(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姜岳斌:《《神曲》与敦煌变文中的地狱观念》,《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中印文化对敦煌寺院的影响》,“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徐俊:《《庐山远公话》的篇尾结诗》,《文学遗产》第6期(1995年)

  陈海涛:《敦煌变文新论》,《敦煌研究》(1994年第1期)

  舒华:《敦煌“变文”体裁新论》,《九州岛学刊》第5卷4期(1993年5月)

  项楚:《读变随札》,“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程毅中:《关于变文的几点探索》,《敦煌变文论文录》(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张火庆:《“唐太宗入冥记”若干问题的再探讨》,《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21卷第10期(1988年10月)

  张鸿勋:《敦煌话本“叶净能诗”再探》,《第二届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张锡厚:《敦煌文学研究的历史回眸》,《敦煌研究》总第64期(2000年第2期)

  越杏根:《论我国旧小说中的地狱与阎王》,《明清小说研究》总57期(2000年第3期)

  叶庆炳:《短篇话本的常用布局》,《古典小说评论》(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5年5月初版)

  杨秀清:《唐、宋敦煌地区的世俗佛教信仰─以知识与思想为中心》,“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刘铭恕:《斯坦因劫经录》,《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

  刘铭恕:《敦煌文学四篇札记》,《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1版)

  谢俐莹:《桑树下的悲剧与喜剧─解读“秋胡戏妻”》,《美育》第116期(2000年7月)

  韩建甄:《敦煌写本“韩擒虎画本”初探(一)》,《敦煌学辑刊》总第9期(1986年第1期)

  颜廷亮:《读敦煌话本“叶净能诗”随笔》,《敦煌文学概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5年12月台一版)

  罗宗涛:《庐山远公话成立的年代》,《中华学苑》第16期(1975年)

  罗宗涛:《敦煌变文中詈骂及咒誓的探讨》,“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庆祝 潘重规教授九十五嵩寿暨从事敦煌学研究一甲子”(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承办,2001年11月)

  韩南着,张保民、吴赵芳合译:《早期的中国短篇小说》,《韩南中国古典小说论集》(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84年)

  萧登福:《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之撰写年代及其影响上》,《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8卷第5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