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祖传法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秦孟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五祖传法
  秦孟潇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衣钵给弟子,是经过一段曲折离奇的历程。五祖心中有数谁是他的继承者,不便说出。
  弘忍觉得“传法”时机已成熟了,便召集弟子们在法堂训话:“谁是我的继承者,需要印证他的入禅功夫如何?如果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我把衣钵传给他,做禅宗的六祖。”如何印证对方呢?按佛门传统做法,各自不用思考推敲,而是出于心性流露,以偈子形式表达自己的悟境。
  在当时,寺内有位著名的首座和尚,学问道德堪称“典范”,他就是神秀大师。众僧推崇他够资格写首偈子来。于是神秀在墙上写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看到了这首偈子,不禁大为失望!为了顾全神秀的尊严,叫众僧人诵诗。他叫神秀单独入禅房说道:“你那首偈子并没有见性,还只是到了门槛,未能登堂入室。”
  当慧能听到众僧人诵念这首偈子时,心中不以为然,便请人代他写首偈子在墙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到这首偈子,心中有数,走到碓米的地方,不说话,用杖敲碓三下便走;当夜三更,便将衣钵传给会意来见的慧能。
  风幡争论
  弘忍深知慧能已经彻底悟道,不是其它的弟子所能企及。因此他极度秘密的送慧能南行,并嘱慧能暂时隐蔽起来,不要急于公开说法。同时他又鉴于衣钵传法常起争执,所以告诉慧能禅宗应以心传心,衣钵只是信物,为了避免争端,以后不要再传衣钵。
  接着他们便渡过长江,在渡河的时候,弘忍和慧能争着操浆。
  弘忍说:“应该是我来渡你过河!”
  慧能却回答说:“迷的时候,是师父渡我,悟了以后,是我渡自己。”
  弘忍听了,大为赞赏,便说:“今后的佛法,将因你而大盛了。”渡过了长江,他们挥手告别,此后不再见面。三年后,弘忍便圆寂了。
  慧能在江南隐藏潜修十五年之久,他感到时机成熟,应该出来弘法。他来到广州法性寺,那时有位印宗法师在寺内讲《涅槃经》。听众里,有两个和尚看到幡在风中飘扬,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慧能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在场的人听了大为吃惊!
  印宗法师诧异地说道:“莫非你就是弘忍大师的传人吧!”
  慧能点首称是,在此大弘禅风。
  不要执着
  坐禅的人,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就是“死禅”。
  在六祖慧能大师的眼中,坐禅的目的也是为了求心的自由。当他听到神秀禅师教弟子要“住心观静,长坐不卧”时,便认为“住心观静一是一种病态,而不是禅道;“长坐不卧”是一种压制肉体的苦修,对于精神并无益处。因此他作了一首偈子说: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他对“坐禅”的态度,正像对文字的态度一样,只是反对其被误执而已。他一再提醒弟子要“明心见性”,直了成佛。其它一切都是导致“开悟”的一种方便。人生的最大悲剧是只执着于方法,而忘了目的。对他来说,出家在家都没有甚么分别,只看你是否执着外在的一切。他说:“执着外在的一切,便像水的波浪一样,有生生灭灭的现象,这就是痛苦的此岸。相反的,不执着于外在的一切,就像水的平稳自由的流动一样,没有生灭的现象,这就是幸福的彼岸。”
  他还说:“我们的心即是不执着于善恶,但也不可沉入于空寂,应该广学多闻,才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多了解佛所说的道理;唯有这样,才能直达菩提,真心不动。”
  瓦锅打破
  禅师为了修道,往往住在深山岩洞中,避开烦嚣的尘劳,一心一意参究宇宙、人生的真谛。只有进入“彻悟”之境后,定力足了,不为外境所动,才得下山来“普渡有情”。
  有一位禅师在山上精进不懈修道,有时下山募化粮食。这一天,他来到村里,一位施主送他一只瓦锅,还用一根细麻绳穿好绑在禅杖上;随后他直往山上走去,顺手将禅杖搁在肩上,瓦锅吊在禅杖前端。走起路来,小小瓦锅在背后摇晃不停。没有走多远,这只瓦锅绑得不牢,突然间摔落在地上,卜一声破碎了。
  这位禅师连看也不看,头也不回仍直往前走去。村上有个妇人说道:“你锅子打破了,怎么连看都不看呢?”
  禅师应声说:“已经打破的锅,我看它有甚么用呢?”
  这番话,似乎不合乎常情。但从“禅道”的立场来说,确有一番“不寻常”的道理在,发人深思!人世间不少“过去”的事,有些人往往留恋过去的岁月,泪痕满襟,悲伤不已,徒然增添无尽的烦恼。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修习禅道的人,把过去的一切,犹如把“瓦锅打破”一样。既“破”了,是无法挽回的事,“惋惜”、“懊恼”又有甚么用呢?已往的事,犹如烟云,谁能抓得住呢?
  入定出定
  在参禅方面,要把注意力放在心境上,即是说要清除各种各样的杂念。犹如赤裸裸的光身一样,一丝不挂,若有半丝半缕,就要起贪念,有了贪念,就起执着,有了执着之念,就是“悟境”的绊脚石。
  以下有个寓言式的故事:过去有位祖师叫金碧峰,他的禅定功夫很深,平时“入定”,一坐三、五星期之久,不食不眠。据说,他寿命将至,小鬼来找他,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焦急!
  土地神看到小鬼可怜,就告诉他说:“你找他找不到,我指给你看。那不是有个水晶钵吗?”小鬼一看,不错!是有个水晶钵盂。
  土地神说:“你就敲他水晶钵盂,你一敲,他就﹃出定﹄,把他揪住。因为这是他最心爱的东西,他甚么东西都可以放下,就这水晶钵放不下。”
  于是小鬼就敲他的水晶钵盂,水晶钵一响,金碧峰就“出定”了。一“出定”,小鬼把他锁住了。
  金碧峰说:“哎呀,我被你锁住,就是害在这个水晶钵盂,它是我的魔障,我必须把它摔了,再跟你去。”
  小鬼说:“好!”小鬼把链子一松,金碧峰用双手举起了钵,用力地摔破了。当下小鬼也找他不着了。金碧峰在空中说了一首偈:
  阎王要拿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棒打和尚
  在湖南衡阳有一地方官,有一天他闲着无事,忽然想到他管区的一个庙里去进香,庙里的僧众都列队在山门外迎迓。当他走进大殿礼佛时,看见殿中有一和尚没有去迎接他,他当下就火了,叫差人把他拉下去,打了三十个棒子。
  等他进香完毕,回到家里一想:“我去进香礼佛是求福,人家没有接我,我为甚么打人家三十个棒子呢?”越想越不对,越想越后悔,为了补偿这件错误,干脆建个精舍,供养他三年。
  这个被打的和尚因为曾经吃过苦头,死活都不敢去。
  庙内一位老禅师说:“你不要怕,你去!他这一次一定会认真好好供养你三年。”和尚仍然不敢去。
  老禅师说:“从前有一个和尚,肚子饿了,刚刚找到一块饼,准备疗饥。一只狗跟在他后面讨食,他火了,就踢了狗一脚。说:“我刚刚找到一块饼,还没有吃,你就跑来讨。﹄这只狗负痛嚎叫而去,这和尚当时深感后悔,他想:“我饿了要吃,它不是也饿了,才讨食吗?我干嘛要踢它一脚。于是他就把它喊回来,分半块饼给它吃。你就是分半块饼给狗吃的和尚,打你三十板的官员,就是那只被你踢一脚的狗。”
  老禅师微闭上眼说:“一脚三十棒,半饼供三年。”
  吹熄蜡烛
  德山宣鉴和尚是四川人,俗姓周,早岁出家,精通内典。他久仰龙潭禅师,有一日,他来到湖南龙潭庙里,见没有僧人,便叫嚷说:“我早就向往龙潭,可是到了这里,潭也不见,龙也不现。”
  在方丈室里的龙潭禅师走了出来,说道:“你已亲到龙潭了。”德山闻言默默无语,便下决心在那里住了下来。
  有一天晚上,他随侍龙潭左右,龙潭对他说:“夜已深了,还不回去吗?”
  德山道过晚安后,正要出去,又走回来说:“外面太黑了。”
  龙潭便点了一支蜡烛递给他,当他正要去接时,龙潭突然把烛光吹熄,就在这时,德山大悟。便向龙潭礼拜。龙潭问他说:“你见到过甚么?”
  德山回答说:“从今以后,我对天下这些老和尚的话,不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早晨,龙潭向大众僧人说道:“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他的牙齿便像剑树,嘴巴像血盆,打他一棒,连头也不回一下,将来他会跑到孤峰顶上去建立我的宗门。”
  德山赋性激烈,敢作敢为,呵佛骂祖,成为一代宗匠。
  来源:香港佛教联合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雪庐老人李炳南
下一篇:五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