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点亮心中的明灯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达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点亮心中的明灯

  达义法师

  前不久我到日本京都和奈良参访佛教寺院时,记不起是那一座寺庙,有一位日本法师介绍寺院里有一盏千年不灭的油灯,他说自从寺院开山以来,此盏灯永远是亮着,当他在讲解此灯是代表世间的光明和人的智慧时,让我想起很多名人谈论灯的意义;如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灯”。他说:「在这人间,灯光永不会灭」。其意思是在说明人应有理想、有慈悲、有毅力,光明永远照亮着每一个人的道路。鲁迅先生亦曾说过:「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同时亦让我想起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他开悟时说的第一句话。他经过六年苦行以后,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当下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并且十分兴奋地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 ( 心中的明灯 ) ,乃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证悟到佛法真义以后的佛陀发现到了人不论贫富、贵贱,不在乎他是什么文化背景,每个人的佛性 ( 心中的明灯 ) 是一样的,尽管每个人的宗教信仰不同,种族有异,但佛性却没有差别,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在唐代的时候,有一位不识字的惠能,专程从广东到湖北参拜禅宗泰斗五祖弘忍大师参研《金刚经》,弘忍大师初见惠能问曰:「您从哪里来?欲求何物?惠能立即答曰:「我是广东岭南人,特来拜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弘忍大师故意考问惠能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未开化的人),怎能作佛?」惠能便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弘忍大师看到这位超群出众的行者慧根深厚,语出惊人,八个月以后,便将禅宗的法脉传授给他,于是他成为了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以上这段师徒的对话真是太精彩了,诚然如是:「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心中之明灯)却没有南北之分」。千灯万灯离不开每个人心中之明灯(佛性),究竟如何来点亮这盏灯呢?

  第一,信心就是力量

  有不少人才华出众,但缺泛成功的信心而自悲自卑,像这样的人,很难点亮他心中的明灯,佛经常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云:「大乘广大,唯信能入」,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纵观古今中外很多成功者,都是对事业的一股热情,对未来充满着信心与希望,再加上勤奋努力,最后才能水到渠成,功德圆满。人不应该空想,但不能缺少信心,没有信心的人,生活就会变成暗淡无光而失去了生活的朝气和价值。

  我秉乘湛山精舍三位开山长老的弘愿创建加国佛教四大名山,这是一项世纪的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事业,很多人都十分担心如何做下去,但我深信一个人做一件事如果是为大众有好处的,一定有诸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因此,我虽然每天为加国四大名山而操劳,但始终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每天不但不厌倦,反而乐在其中,这就是信心的力量。

  第二,无我才能包容

  不少人常常画地自牢,故有国家之分、民族之分、文化之分,以及你、我、他之分。因为分得太清楚,所以就有厚此薄彼的偏见和固执,于是产生敌对、排斥,乃至发生争执与冲突。如果人能像佛教所讲的,做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境界,心中不但可以容纳亲戚、朋友;同时亦可以容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更能容纳众多不同民族文化的人,这样才能享受到大同世界的美丽。

  前几天,有一位信仰犹太教的男士跟他的女朋友,特地来湛山与我谈论佛法,他说他是信仰犹太教,但对佛教所讲的道理亦十分认同,特别是佛教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道理,尽管每个人的宗教信仰不同,贫富不一样,但佛性是相同的,换一句话说,不管是什么人,本性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转迷成悟,转凡成圣,通过努力和教育都有机会转贫成富,转愚成智,他觉得这是佛教的特色,亦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人既然是平等的就应该要相互尊重与包容,人的心要像大海一样能容乃大,大海之所以能大就是不择细流,能纳百川。佛经又说:「量大福大,一个人心量广大如虚空,包含不同性格的人,福报才会更加的广大,特别是身处于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更应该要主动融入异族族群,分享彼此的优良文化,接受不同意见,寻找到各自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这样才能共乐互融,百花齐放,享受到多姿多彩的人生经验。

  结论

  一灯能破千年暗,凡人每天为生活而奔波,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又要面对许多人际关系和工作上的压力,因此,造成了急躁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往往对人生旅途颇感厌倦和消极,有的一生中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磨难和痛苦而满脸愁思,忧虑难安,但只要相信命运是在不断改变的,再苦的人都要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黑暗的尽头,就是黎明的到来。

  因此,坚强的信念和美好的希望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理念。今天我们处于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下,更要心胸广大,接受不同的文化和异己之见,这样生活才会显得更加丰富而有意义,所以人的痛苦与快乐只在当下一念之间,一念觉悟就可以明心见性,海阔天空,一念昏迷却如处暗室,迷失人生的方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大雁塔题名
下一篇:杜甫与佛教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