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磋议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30日
来源:不详   作者:永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般若精要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磋议》

  永定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乃《大般若经.第五百七十七卷能断金刚分》一文。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题以此名。“般若”译为“智慧”,喻以“金刚”,则是以金性之坚刚,以喻般若之坚刚,乃又坚利能破烦恼能杀六贼。

  此经开始于第三分,即乃开显大乘正宗之义,说菩萨之发大悲菩提之心,即乃乘以大车、大白牛车,尽载法界有情以到涅槃彼岸安乐之境。说明菩萨之心,而是悲同法界一体,“视人之苦若己之苦,视人未度若己未度”,故有此行。

  “如是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菩萨之行无行,行无行行。虽以美利不言所利,虽有美功不以为功,天然至虚,度若未度,乃不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则菩萨发此心也,故有如是悲、如是行、如是虚,而无我。须菩提故以此问,如来故以此答,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大乘之宏义,般若之舟航。

  世尊之于须菩提之问“云何应住”?未答。为此心之发无待:发则自由本身而发,何要住于此心以有为。究竟无我分说:“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不即答,乃于“妙行无住分第四”以说明。

  “云何降伏其心”?乃于大悲菩提心大悲菩提行以降伏。则大悲菩提之心发,则一切不善之心空,何待降伏。即菩萨成就之巍巍功德光辉之行,亦大而化之不有。

  读《金刚经》者,多知经语有纵夺之妙;若世尊之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乃又告之:“佛说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

  法故非言莫表,即又非言所及。是以言又遣言,立而又破,破而又立。其如灵龟之行,一行一扫,一扫一行,总不让以寻迹,以求活命。立破之意,是亦不让死于句下,以得灵觉之生。

  宗门而至五祖宏忍,六祖慧能,即以此经印心,故贵遮遣之妙,以易般若之启,悟入菩提。

  乃今般若空慧、空性之说,偏空偏假。我之说为偏空偏假者,为见有空落到空见,不见不空,第一义空,故说偏空。但见假相,不见如来,不见法性,不见实相,故说偏假。

  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相非相,故不住于相,不住假相,不住分别相,故见如来实相。如来实相,即是诸法实相。汝但说空慧空性,不说见相非相见如来也。

  当知佛说“缘起性空”之意,是要人以相见真。若得见真,则空亦空,亦无空之可说。若不见真,则说空而成空见,空亦不是空。

  乃又真之与妄不二。不见真故无以知其妄,不了妄故又无以见其真。即见冰之溶非冰空,故即见有水体之真,既见水体之真,则冰空之义又不待言也。

  乃空性,说世间之苦、空、无常、无我之义,原即小乘苦谛方便之说,以诱声闻之出火宅。若《法华》之说穷子之喻;为穷子之心下劣,故教以认父承担家财。运粪以出,故以排除污垢以杀六贼。认父承担家财,即知自性是佛,无量家珍故不从外而得。

  火宅之喻:羊车、鹿车、牛车之设,亦是为诱稚子之出火宅。即出火宅,即皆与以大乘之。如经之说:“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如来为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大乘之法”。彼说空性,何以不知小乘前所方便之说,错解大乘最后之密义。

  若经三十二分之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乃调演说般若者,则不取决于相。为彼有相有为之法,如露如电虚幻不实,故不取此以说。乃唯如如不动之心,以契如如不动之境,以真应真以说。

  《大乘义章》之解:“如如,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就一如中,体备法界恒沙佛法,随法办如,如义非一,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如非虚幻,故复经中亦名真如。”乃又庄严净土分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相寂灭分之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乃此如如不动之心,不住色等六尘以生清净之心,离一切相发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皆如来之真实常住之心,以不为生灭流转之相所转。慧能大师故以此而悟道,所以欢喜赞叹以为稀奇。故佛以得此而为佛,祖以得此而为祖。此心亦众生本有,是以开始须菩提即以此问,如来即以此答。总是要人发此心以度有情,何不体佛之心,以导此心,反竟毁此心说为非也。

  当知般若即心,离心何得而悟,何以获得智慧。当知般若即灯,若千年之暗室,一灯而燃再不黑暗。

  紫柏老人有解:“般若三义,实相般若,即人人本有的心。观照般若,即心上光明。能悟达则心光发朗,凡吐一言一句,长篇短什,足为万古灯明。用除痴暗,故称文字般若”。说明般若即光,即为人之心灯,何以毁此心灯,蒙蔽不使以明。

  有解:“般若无体,以法空为体。若了一切法空,则当下解缚,当下即有般若之体”。故般若之说法空,是在与人解缚,以得般若之体。若冰之解,即得水体。说空故不让以住空以成空见也。《入中观论》说:“大圣说空法,为除知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为堕空中,而成断见,故说不可救者。为救此弊,是以如来临涅槃日,说《大涅槃经》,特说真常佛性,是为中道,要人信受,不要偏在声闻小乘苦、空、无常、无我之见,以失大乘解脱之义。今以引出此经狮子吼菩萨品一文,以资证明:

  “凡愚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即是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

  于上已说,无常偏见出小乘,故以诋毁大乘般若空又不空之义,岂但独害般若,亦坏小乘穷子认父归家之路,彼由不知金刚般若说空之义,而是遇法即扫,犹大火炬遇缘即烧,叫你一法而不得依,荡尽情执方得见道。然则凡夫无知,见说菩提涅槃亦空,不知是则空其名相,非真说空为非有也。然则般若无咎,是汝自咎。自生知见害己又害人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