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广德寺内的观音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普正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广德寺内的观音文化 普正法师

  遂宁市位于四川省涪江的中游,涪江源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州松潘县的雪宝顶。圣洁的雪山水孕育遂宁一方沃土,人杰地灵,人文积淀深厚。自古以来,遂宁就有信仰观音之传统,观音信仰深深植根于社会民众之中。广德寺是观音菩萨显示圣迹的重要地点,千百年来深深地影响遂宁一方的民众,使之具有坚定而广泛的观音信仰,并逐渐衍生出了深厚博大的观音文化。

  作为观音化身的克幽禅师(法名无住),约中唐之际,开山阐教于广德寺。自此以后,广德寺行践观音菩萨之慈悲精神,千余年来,积累了博大而又精深的观音文化。

  一、广德寺简介

  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麓,始建于唐初,名石佛寺,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了。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无住禅师应东川节度使杜济礼请,莅寺盛弘禅宗顿教,并更寺名为“真保唐寺”,建十方丛林,创立禅门支派保唐宗,声誉远播,盛极一时。唐朝代宗敕赐为“禅林寺”、德宗敕赐为“善济寺”、昭宗敕赐为“再兴禅林寺”;北宋真宗敕赐为“广利禅寺”;明代武宗敕赐为“广德禅寺”。历代高僧辈出,影响深远,曾受历代帝王十一次敕封。明代极盛,僧众千余,主领川、滇、黔三百余山。寺外林木森森,碧幽醉人,历代名宦学者,称其“岩壑之胜甲于一方”,明代有“西来第一禅林”之称;寺内殿堂雄伟,佛像庄严,亭阁栉比,傍山梯进,花木成荫,中外信众游人,年逾百万。

  寺院占地五万五千余平方米,现在建筑面积已达二万七干余平方米。广德寺古建筑群全川第一(达八千余平方米)。寺中文物有唐塔、宋碑、宋赐玉印、明代圣旨坊、明碑、明赐玉印、清缅甸国王赠送的玉佛,实为稀世珍品,善信景仰。民国二年(1913)郭沫若游寺观赏极为称赞。

  1985年广德寺开放,按十方丛林制度规范管理,现有僧伽近百人,寺内办有佛学院,设有法物流通处、素餐厅、图书馆。公元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广德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造像

  《广德寺志·殿阁亭塔坊主要建筑》云: “寺处卧龙山间,从圆觉桥傍山梯进,半山龙准建大雄宝殿作轴心。上建毗卢殿、寿福殿、三宫殿、佛顶阁;下建天王殿、圣旨坊、哼哈殿、圆觉桥。同天王殿平行往上,左有东岳殿、千佛楼、燃灯殿;右有南岳殿,轮藏殿、钱库房、观音殿,左右殿楼相望。东法堂的送子殿、千手观音殿与西法堂的千手大悲阁、玉佛殿遥相呼应。七级的善济塔(俗称肉身塔)矗立在观音殿后、大雄宝殿右侧。禅堂、法堂、经楼、五观堂、僧寮、香积厨、假房分布东西两旁。”

  1、圆觉桥

  因南宋孝宗敕封观音化身克幽禅师为“圆觉慧应慈感大师”而命名。桥跨小溪,头东尾西,气势雄伟,建于明太祖洪武至宣宗宣德六十年间(1368—1435)。而桥上三间二层重檐之亮柱廊亭·,则建于清代,1942年被火焚毁而重建。为木结构,高6.5米,宽9米,长13.7米,面积123.3平方米。木板桥面,两侧布有飞来椅。

  2、三宫殿

  又名团殿。明洪武至宣德六十年间建。高8米,长23.1米,宽16.5米,面积381.15平方米。殿内左塑三官,右塑送子、雷神。清代重修。解放后塑像毁坏。1988年12月维修,更名七佛毁。送子即送子观音。

  3、佛顶阁

  位处全寺最高,且为最后又最晚修建之殿阁,清宣统三年(1911)建。高13米,长19米,宽15米,面积285平方米。木结构,双层重檐,均有镂空雕刻图饰,内塑观音像。解放后塑像毁坏。1988年12月维修,更名毗卢殿。

  4,善济塔

  俗称肉身塔。观音化身克幽禅师瘗骨之所,方形砖石结构。初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毁于武宗会昌中,重建于昭宗天复年间。

  原塔高十三层。北宋哲宗元佑年间,改建为七层,高22米, 徽宗崇宁二年(1103)正月初八日落成。顶部有“克幽之塔”四字。距今约九百年,风雨浸蚀,草木丛窜,塔身残缺。1987年,1月依原样维修,9月竣工。第二层增刻赵嗣业《克幽禅师记》,释长念书;又刻谢瑾《遂州广利禅寺善济塔记》,许伯文书;“善济塔”塔名,周宇澈书。

  5、大悲殿

  又名千手观音殿。原为干佛楼,又称干佛阁。明洪武至宣德六十年间建。双层翘角,楼高12.2米,长16.5米,宽14.8米,面积244.2平方米。内塑干尊佛像。“千佛楼”三字乃成都文殊院乘三方丈手迹,字体苍劲,深厚有力。佛像及题字皆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1987年5月,维修后,改名大悲殿。

  6、千手观音殿

  殿高9米,长17.8米,宽5米,面积89平方米。明洪武至宣德六十年间建。观音像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1988年4月,改建为禅堂。

  7、送子殿

  殿宽10米,长12米,高6米,面积120平方米,内供“三仙圣母”。 “三仙圣母”为送子观音之变相。

  8、观音殿

  殿高10米,长17米,宽8.5米,面积144平方米。明洪武至宣德六十年间建。中塑观音,正坐莲台,庄严慈祥,龛座上悬“活菩萨”贴金横匾,左右塑十二圆觉。殿堂内外,匾对幢幡满目,惜均毁坏。1986年6月,将钱库房(原为禅堂改建)并入观音殿,整修一新,重塑观音像。

  9、千手大悲阁

  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 1435)建。二楼—底,即为玉佛殿后半部。清宣统二年(1910),清福和尚为供缅甸玉佛,在干手大悲阁前接修玉佛殿,长三间,穿逗结构。民国二年(1913),竣工。二殿合并,统称玉佛殿,面积400平方米。今名念佛堂(又名三圣殿)。

  10,观音三十三应身石刻

  此石刻图位于佛顶阁石壁上,高2米,长41.4米,面积82.8平方米,共32幅。系本寺工程师照全法师于1994年请祖传雕刻艺术师唐浩明按《普门品图解》为准,精工细琢,雕入石壁,宝相庄严,作色开光,供世人礼拜瞻仰。

  三、碑刻

  1,南宋石碑

  俗名九龙碑。南宋孝宗淳熙元年立。碑文记有自中唐至南宋初期,约四百年间,广德寺前后曾获六位帝王七次敕封,故名。其中与观音有关者:

  唐大历十三年,代宗赐谥“克幽禅师”之号。武宗会昌、昭宗天复年间中,时有灵异祥瑞显现,系观音垂慈普度之徵,遂以克幽为观音化身。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敕改寺名为“广利禅寺”,并赐“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一颗。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敕克幽禅师为“慈应大师”之号。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敕克幽为“圆觉慧应慈感大师”;之号。

  2,明代石碑《广利寺记》

  明邑人、武英殿大学士席书撰文。其中有云: “自唐开元至大历间,克幽禅师阐教兹山,寺日以大。历五代、宋、元,显身化相之灵;金锁瑞莲之异”。 “前僧会觉境,洪海,住持妙冲辈,沿旧增新。左右并二殿,曰地藏、观音;” “又下山门圆觉桥。克幽塔在观音殿后,殿塑观音即克幽化像。塔西千手大悲阁,阁西瑞莲池。” “克幽卓锡泉涌之处覆亭,曰‘圣水,”。“手画观音、罗汉、十大士像于毗卢、大悲堂阁,皆极神采。”

  另有明代石碑《广德寺碑阴记》、 《增修广德寺记》,杨名撰文,亦有少许记载观音克幽者。兹从略。

  四、匾额

  1、古代之匾额

  圆觉桥:香界氤氲 广德寺 洗心亭 问过心来

  送子殿:承恩永保 三仙圣母 如保子赤

  观音殿:活菩萨 慈航普渡 慈云远荫 南海归来

  2、现代之匾额

  圆觉桥:广德寺 (贯一、赵朴初各一)

  干手观音殿:大观自在 大悲殿

  观音殿:福我蒸民 (臧尔寿题)

  观音宝殿 (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题)

  万显威灵 梵宇重开 活菩萨 悲愿宏深

  甘云慈露 观音大士 大慈大悲 慈航普渡

  心问朝佛 灵感世方 普渡众生 慈云远荫

  西竺雷音 佛光普照 有求必应 叩之则灵

  默佑众生 法雨频施 如保赤子 自求多福

  威灵显应 佛荫广德 南海归来 梵宇重开

  正法久住 得大自在 寿山福海 泽润生民

  馨香祈佛 普救万民 慈云远覆 否去泰来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福星高照

  观音大士佛法无量 扶压邪救 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佛光灵引显照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五、对联选

  1,古代对联

  圆觉桥:快来念佛,同去烧香。

  2、现代对联

  (1)、木刻对联

  干手观音殿:千手异执,千眼同观,无非幻化;

  大悲拔苦,大慈子乐,总是菩提。

  四川乐山乌尤寺、新都宝光寺方丈遍能撰并书

  观音殿:

  ①圣教西潜,性相微妙,杖策孤征探旨趣;

  像法东流,空有幽玄,艰辛涉猎阐灵文。

  ②佛法无边,喜今又得慈云护;

  众生有幸,拭目伫看瑞气来。

  ③展万千法力,大士慈悲感善士;

  作卅二化身,菩萨宏愿渡黎民。

  ④一滴甘露,普施大干世界;

  再驾慈航,广渡无量众生。

  ⑤居心作恶谁替你救苦救难;

  回头向善何须我大慈大悲。

  ⑥福慧庄严成无上道,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2)、书法裱对

  ① 广利月华千古皎,补陀潮水四时新。

  利州书法家侯正荣书

  ②净瓶装福水,慈云绕莲台。

  遂宁周风歧书

  ③寻生救苦施无畏,遇难呼名感大悲。

  ④广德祥云施雨露,观音悲悯救群生。

  ⑤慈悲观音千古颂,和谐社会万年春。

  六、题词选

  ① 广域宏开,德门无量,证上乘法,得大自在。

  四川省民进党副主席钟数树梁书

  ②心定神闲自在高

  绵阳廖世孔书

  七、诗文选

  1、宋,刘怀远《替济塔诗》

  大士难知何代人,克幽开创实艰辛。

  细思筋骨相连理,原是金刚不坏身。

  广利月华千古皎,补陀潮水四时新。

  可能得悟如来意,使我灵台不染尘。

  2、宋,何澹(一作何济)《广德寺》

  王事勤劳来去忙,征鞍暂歇叩禅房。

  几经劫火福田固,一入禅林心地凉。

  塔下久藏金锁骨,岭前长放玉毫光。

  石头路滑人难到,我欲趋参问上方。

  3、宋·僧隆粲《广德赓前韵》

  才过溪桥眼力忙,重重楼阁拥僧房。

  千崖秀色诸缘断,一井清泉万劫凉。

  山上玉毫朝献瑞,塔中金锁夜垂光。

  补陀殊胜归南海,谁信飞来堕此方。

  4、清潼川知府张松荪

  《丙午再至广德寺小憩》

  苍松杂古柏,妙质皆千年。

  丛林耀金碧,杰阁相蝉联。

  克幽示涅盘,钩锁中藏焉。

  慈悲现化身,灵应法无边。

  欲以龙象力,广结人天缘。

  宏愿度苦厄,一灯燃百年。

  菩提百八珠,兔角标真诠。

  安心解禅缚,但视志力坚。

  虚铃担角语,替戾罔谁宣。

  吾亦修行人,结庵峨眉巅。

  前身积精炼,谪落多尤愆。

  清淡动钟鱼,延伫袅茶烟。

  闲看弥勒笑,问疾文殊怜。

  民时少枨触,如脱世网牵。

  5,李培晅《广德寺香会》

  崔巍丈六人天师,趺跏莲座低双眉。

  慈悲六道得宝筏,悯彼苦海交缘持。

  二月和风初应律,击鼓吹竽市填溢。

  已见邻封迎驾来,还看仕女倾城出。

  青纱蒙首朱丝萦,旃檀执拜心明诚。

  幡幢络缨路不绝,万口喃啰同一声。

  始发灵泉终广德,大众微尘动瑶阙。

  蜡泪堆成五色云,佛心自映千潭月。

  虚无清净佛所崇,往来杂沓何匆匆。

  向来无事转幽绝,一声清磬山林空。

  乃知无过由性定,即此菩提足明镜。

  作佛升天亦渺茫,南海由来起方寸。

  愚蒙难化化者谁,普门说法森权奇。

  神道设教易有语,西来妙义吾何私。

  按: (1)、李培垣,云南阿迷州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出知遂宁。

  八、观音珠宝印

  广德寺至今还珍藏有两枚由皇帝勅赐的玉印,其中一枚是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敕与广德寺,至今(2008)已有997年。印乃新疆和田玉制成,上踞雄狮为印纽,印面文字为“勅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两边则饰以双龙戏珠以及海水,雕刻精细,工艺精湛,可谓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广利禅寺乃宋真宗所敕的寺名,但何以在印上出现“观音珠宝印”呢?因为在唐昭宗时,遂州刺史王简在善济塔处挖掘出克幽禅师的“金锁骨”,当时遂传克幽为观音之化身,但这种说法只限于民间。至宋代,宋真宗确认了克幽为观音之化身、广德寺为观音道场,遂敕“观音珠宝印”予以证明。这枚玉印的存在,证明了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由朝廷确认的观音道场是广德寺这一史实。

  以上所谈到的,只是广德寺内保存至今的直接体现观音文化的可见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数量上来说,已经相当丰富了。作为一座千年古刹,历代曾经有过的而如今已经失传的观音文化,肯定比上述文字中所提到的不知道要多出好多倍。至于这些丰富的观音文化,千百年来在遂宁及周边地区流传,影响这一方沃土的众多百姓,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的慈悲种子,可能比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遗迹更加深入人心,生命力也更为长久,而这些内容则是另一个课题所要涉及到的问题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