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海天佛国的佛教文化之光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觉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海天佛国的佛教文化之光

  觉照

  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的南海观音道场,名振寰宇,佛灵山秀,碧海伽蓝,琉璃世界,被尊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佛教徒和善男信女,纷纷飘洋过海前来朝山。成立不久的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如佛海中一颗摩尼珠,院落不大,人手不多,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却在佛学研究、编辑、教学、弘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大陆佛教界一颗崭露头角的新星。

  (一)

  朝拜完普陀山三大寺院后,迎著清凉的海风,我们慕名驱车来到法音路二○二号祥慧净院。这里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临时所址,离观音大士经常示现色身的梵音洞不远,树林荫翳,鸣声上下,环境十分清幽。监院净旻法师在门口迎接我们。他是普陀山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身长相好,戴著眼镜,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待人彬彬有礼,显得很有文化涵养。

  进了会客室坐下,环顾四周,窗明儿净,摆设古雅,壁上挂著数幅水墨花鸟图。伴随著一缕缕飘扬的茶香,净旻法师向我们款款谈起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成立过程和弘法情况。

  他说,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成立,完全归功于以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为首的佛协领导,他们根据党的宗教政策,对本山佛教文化事业无比重视。普陀山的佛教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据明代梵音庵碑文记载:早在西晋太康年间(二八○-二八九年),补怛(即普陀)洛迦山因“普门大士化迹所显”,名声已扬。传说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六四八-六七五年),在上元二年(六七五年)赴交趾(今广东番禺)探父,乘船南下,行至补怛洛迦山时,曾登山朝拜观音大士,并作《观音大士赞》。五代梁贞明二年(九一六年),日本国高僧慧锷来我国五台山礼佛,回国时请了一尊观音宝像,经过补怛洛迦山的莲花洋,传说被满洋的铁莲花堵住了航道,心悟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便系船登山,在潮音洞附近的民宅内供奉,创建“不肯去观音院”。从此,普陀山的名声更大。宋元以后,不少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遣内侍金银幢幡或其他贵重礼品专程来普陀朝拜观音;如宋太祖、宋神宗、元成宗、元文宗、明成祖、明武宗、清圣祖、清高宗等近二十位帝王。他们还赐金、赐紫衣、赐藏经、田产供养僧众,礼遇有加。清康熙皇帝除赐金、赐田外,特为两寺钦赐“普济群灵”和“天花法雨”匾额。普济寺和法雨寺的名称由此而来。足见普陀山在我国佛教史上规格之高。

  与此同时,历代不少名人和大德,也纷纷前来朝礼。将相有王舜封、史浩、黄龟年、胡宗宪、解缙、戚继光、侯继高、蓝理等;文人学士主要有:陆游、赵孟俯、宋濂、屠隆、陶望龄、文征明、冯梦祯、董其昌等;至于高僧大德,自开山以来,前来朝拜者,不可胜数。仅近代就有虚云、印光、谛闲、圆瑛、弘一、太虚、印顺、尘空等大师,有的还在普陀山弘法,住了很长时间。这些名人和大德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题刻和书画墨宝,成为我国佛教文化史上的重要财富。

  净旻法师怀著为法自豪的心情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政府支持,四众捐资,妙善大和尚率领全山僧众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重修了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大乘庵、观音洞、紫竹林、正法讲寺等众多古迹名蓝,创办了普陀山佛学院和普济医院,并且用亚金铜铸造了总高度三十三米的南海观音露天宝像,妙相庄严,见者生敬,每年来自国内外的香客和游客超过百万,普陀山观音大士的灵应传遍世界。在佛教事业空前繁荣的同时,以妙公大和尚为首的佛协领导深深感到:本山佛教事业的硬件已经基本齐全,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当转到软件建设,即弘扬佛教文化方面来。一九九八年初,妙公便与佛协副会长戒忍法师、惟航法师、道慈法师等多次研究,决定创办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同年八月,研究所隆重成立。宗旨是:遵循佛陀思想和科学规范,发掘、研究、弘扬佛教文化,立足普陀,契合时代,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妙公大和尚已九一高龄,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和全山方丈,为弘法事业日理万机,但他不辞辛劳,亲任研究所所长、统理大局。创办之初,研究所聘请有深厚佛学根柢的研究员五名,专职从事课题研究;并从国内佛学界和大专院校聘请四十三名大德,任特约研究员,根据各人特长,结合本所要求,业余从事课题研究。

  他呷了一口茶,接著说,本所是集研究、编辑、教学、弘法于一体的佛教文化机构,根据妙公所长的指示,具体从事以天台宗、净土宗、普陀山及观音信仰为主的教理、文史研究。研究所成立虽只有一年多,但取得的成绩已很显著:由本所副所长、研究员林克智居士编著的《一生解脱之路》和本所特约研究员闻妙居士编著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出版后,深受四众的喜爱。本所人员参与编审的《普陀洛迦山志》,共八十万字,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专职研究员编著的《普陀山历代住持传》,《普陀山佛教史》以及研究天台宗的专著《妙法莲华经文句校释》、《天台宗通史》等大部头著作,有的已完成并交出版社,有的则在撰写之中(净旻法师本人白天忙于事务,晚上还忙于著述),预计明、后年均可出版。另外,为了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本所还组织专人翻译日本镰田茂雄教授编篡的专科工具书《中国佛教史辞典》,目前初稿已经译出。

  在分头研究和著述的同时,不定期编发《佛教研究动态》,供特约研究员间交流信息,并向佛协和有关部门作工作汇报之用。同时,创办了《正法研究》学术年刊,发表本所研究员和特约研究员的佛学论文,弘扬正法。第一期《正法研究》即将出版,共有论文三十多篇,约四十万字。觉光大师和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亲笔为本刊题词勉励,使大家深受鼓舞。

  在教学弘法方面,本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很可观的。一九九八年下半年,开办天台宗研究生班,有学员五人,设《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古汉语》等课程(后并入普陀山佛学院,迁往天目山普照寺。)现在,正在筹办天台宗基础函授,已编印了《天台宗简明教程》及有关辅导读物,制作了教师授课的VCD光盘二十二牒,配备了专职函授教师,以培养天台宗后继人才。对于天台宗,妙公和净旻法师均有深切的学修体会。天台强调教观双修,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被誉为尽善尽美的一乘圆宗,从隋唐创教开始,就受到四众的赞扬,历宋元明清,融摄诸宗,教义更显殊胜。然而,沧桑变幻,时过境迁,天台宗随著我国佛教义学的整体不振而走向衰微,这不仅是中国佛教的悲哀,也是中华文化的不幸!妙公有鉴于此,乃大声疾呼,提出“重振天台,重振教观”的宏伟构想。研究所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具体实施妙老的宏愿。

  净旻法师愈说愈兴奋,眉间充溢著自信的神彩!他放下茶杯,领我们去参观办公室和图书文印室。

  办公室、文印室的工作人员,皆在有序地工作,崭新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都在忙碌著。书架上摆满《大正藏》、《缩印版龙藏》、《频伽藏》、《卍续藏经》、《天台藏》、《禅宗全书》、《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中华佛寺志》、《中国历代观音文献集成》、《二十五史》等大套丛书,以及其他文献。许多新运到的书尚因房挤,堆放著无法开封。他说,佛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研究它,需要充足的图书资料。我们还将源源不断地购书。但这里因为场地小,不仅图书无法安放,我们还有更大的“宏图”正等待著「用武之地”呢!

  说到这里,门外汽车的喇叭声“嘟嘟”响起,净旻法师已准备好领我们去看另一个地方。

  (二)

  汽车在万绿丛中飞驰,约行十多分钟,路随山转,呵!好一座宽广的院宇,坐落在松竹交翠的山峤之中,占地约有六亩左右。璃瓦飞檐的大殿已经建好,厢房和天王殿、藏经楼正在建造中。净旻法师告诉我们,这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新址,是在隐秀庵的旧址上重建的。计划一九九九年底建成,明年上半年装修结束。

  天王殿前,那数棵两三人才能合抱的大古樟送来阵阵清香,表明此庵有著悠久的历史。他说,此庵是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督造内官张随因山僧如秀“监造(寺宇)勤劳,许建庵修静于此”,故名隐秀庵。这山嶴叫雨华嶴,有“天雨妙花”之意,名称很是清雅。

  下车后,我们在工地前四望,院宇坐北朝南,三面环山,青如玉带;南面濒海,船艇如梭,不远处就是船码头,交通极为方便。净旻法师兴奋地给我们描述著一年以后院宇的新貌和拟定的“宏图”:

  来自海内外的香客在普陀山码头登岸,凡钟情于佛教文化的人士,即可沿广福禅院(在普陀山码头出口正面,现为浙江省总工会疗养院)右侧石径而上,过“幽谷香林”坊,前后只需步行五分钟,峰回路转,眼前便是雨花嶴,古樟中隐现著黄墙蓝瓦。山门横额“隐秀讲院”,联曰:“隐晏林泉,大士门庭培净业;秀毓龙象,智者家风鸣法螺。”旁挂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蓝底金字铜牌,点出了此庵教演天台、行宗净土,并以文化推动佛化的鲜明特色。过天王殿,可见清式须弥台、汉白玉栏杆、仿故宫御花园宝鼎,东西三层厢房,分设办公室、图书馆、电脑室、客厅、寮房、讲堂和斋堂,天王殿东侧设佛经流通处,西侧设音像弘法室和佛书阅览赠送处。登云龙丹墀,入大雄宝殿,中奉总高六点六米的毗卢、卢舍那、释迦“法、报、应”三身像,五彩描金背光,上悬集乾隆御笔“万法真宗”额。两旁奉仿宋十二圆觉像,形态端妙。大殿之后为一幢三层楼阁:一层“先贤堂”,内奉天台宗九祖彩像并隐秀堂上历代宗祖牌位;二层大悲阁,奉准提观音像;三层藏经楼,奉乾隆版龙藏一部,匾为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遗墨。

  说到这里,他露出满意的笑脸道:有了这么一座宽敞幽静的院宇,真有“用武之地”了。刚才对你们提到的“宏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编篡标点本《智者大师全集》、《普陀山历代山志汇编》,以及收集古今台宗文献三百余部,约一千五百余卷,并编有提要、索引的《中华天台宗全书》;二是举办基础函授、召开学术会议、赠送佛学典籍,乃至创造条件举办佛教夏令营。观音大士,是半个亚洲的信仰;天台教观,是浙江佛教的特色。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地域优势,全力提升普陀山佛教的文化品位,竭尽心智,为教争光!

  法师的话如汩汩甘泉,流进我们的心田。我们心中充满法味,仿佛阿摩罗识的种子已在发芽滋长。面对新建中的研究所,真使人徘徊留连,不忍舍去。净旻法师告诉大家一个喜讯:普陀山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由我国政府上报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国际性重视。那时,来自五洲四海的朝山香客和游客将更加蜂起云涌。我们听了心情更加振奋,心想:随著普陀山在世界上知名度的提高,加上普陀山佛协领导和文化研究所这些有志之士的发心精进,海天佛国所弘发的佛教文化之光,必将随之照彻二十一世纪的灿烂时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