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学生信教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肖来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学生信教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肖来付

  内容摘要:

  高校里大学生信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高校本应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占领思想阵政治工作这一阵地。对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教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揭示大学生信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关联,指出大学生信教问题可以从指导思想、自身反思、宗教借鉴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教;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应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意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素养。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大学生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则日益的引起了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一、 大学生信教的现状

  近些年来,“宗教热”在国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也出现了“青年宗教热”现象。受其影响,在当代大学校园中,不仅出现了大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而且已有部分大学生成了虔诚的宗教信仰者。虽然对大学生信教的实证研究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但我们也可以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例举一二。2001年春季,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本科生当中进行基督教信仰的调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明确信仰基督教的大约占3.6%;同时还有大约61.5%的学生表示“不信仰基督教、但对基督教有兴趣。”[i]

  2000年的“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调查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合计为11.8%。[ii]

  一份对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师范学院三所大学的大学生(不包括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7%的大学生信仰宗教,有25.8%的大学生将信将疑,在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有29.9%的人信仰佛教,有18.8%的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有3.6%的大学生信仰天主教。[iii]

  2003年秋季由李志英等几位党务工作者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等10所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100份,收回2820份,回收率为91%。结果显示共有263位大学生信教,占总人数的9.2%。[iv]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很多传道人或牧师在针对大学生的讲道时大谈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宗教信仰问题,加上媒体一些并不全面的报道,使得大须生走入科学家信教的种种误区,从而产生了一种从众的心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当他们面对苦恼和困惑时,借助于宗教来排解内心的苦闷、思想的困惑、精神的不安以获得心灵的慰籍和解脱。此种行为和现象的存在,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和警觉。

  二、大学生信教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活跃,同时获取知识的欲望有很强烈。宗教作为当前的一种社会上的思潮不可能不在大学生中流传。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突出的现世功利意识特征。大学生信教也体现了中国人信教的通常特征,许多人是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投入宗教的。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大学生信教更多的表现在心理调节的需求方面。

  可以说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是真正意义上宗教的信仰,宗教的世俗化程度较高的民间信仰对大学生宗教观念形成产生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宗教认识具有继承性、被动性、非自觉性的特点。许多大学生对宗教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对宗教场所的建筑物和宗教活动中的音乐、绘画的艺术美的欣赏。

  正如他们所说:“我信教,纯粹是因为美,被她的美所震撼。”由此可见,使大学生对宗教及其文化这一人类特殊的精神现象产生的兴趣的原因在于宗教所具有的外在的、感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神秘性。正如一位同学所描述的“我一直在问自己,宗教到底是什么。也许到今天,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真正向往的是宗教所宣扬的那种实现不可能实现的境界,更向往的是对宗教的了解,因为只有那样我对宗教才会持更理性的态度。我所感兴趣的是对各种教义的了解,在现世和神秘世界之中寻求某种平衡和顿悟。” [v]

  2、从宗教本身来看

  从宗教本身看,它有强烈的历史继承性,作为文化传统,它对各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民俗、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的影响。宗教信仰是世界各民族中交流的日益频繁,宗教已成为促进相互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为重要旅游观光的胜地和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这使得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感悟更加实际和具体。往往会吸引思想上还不够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宗教中有相当一部分道德规范与世间的伦理要求相容。比如,“忍辱负重”、“利己利人”、“大公无私”等等,再加上宗教职业家身体力行地规劝人们为来世行善就使得宗教具有一种“感化”力量,这也正是宗教信徒连绵不绝的原因之一。

  3、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来看

  近年来,学校学生工作中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

  教育欠深入具体,尤其是对事关人类发展的崇高理想、民族的共同理想、个人的理想等相互关系认识不够,教育形式单一、生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不够。“在不同的大学生人群中,对宗教的倾向程度是不一样的。从学科背景看,医学和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比例最高,分别占26%和19.3%,其次是理学和工学专业,占8.2%,而文学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最低,仅占6.2%和6.9%,最高和最低相差将近20个百分点。”⑥

  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理想的迷失、价值观念困惑不解,或无能为力,或无所适从,以致走向宗教。高校的思政工作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许多学生对高校的信仰教育内容感到枯燥、缺乏吸引力,觉得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认为理论和显示相脱离,难以被学生接受。

  4、从社会客观原因来看

  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对宗教热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宗教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带给大学生日益丰富的宗教信息及知识,使他们对宗教产生兴趣、认同。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就是受了影视、报刊的影响而对宗教产生兴趣。

  另外,改革的深入发展已触及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毕业并不等于就业,毕业意味着将要走向深不可测的市场。有的学生感到前途未卜,生死不定,从内心讲有一种畏惧感、恐慌感,企图走进宗教寻求精神安宁。

  不管原因如何,我们始终要明确高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阵地,对这块党和人民委以重托的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守土有责,不能自动让出地盘,放弃教育。

  三、大学生信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启示

  一部分学生出现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是寻找我们的党团组织和相关人员,而是借助宗教,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亟待强和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某种程上对大学生中的存在的问题在方法和手段、途经还欠科学,人文关怀不够,尤其是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不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从以几方面入手。

  1、重视对宗教文化知识的教育

  在人类丰富的文化知识及其活动领域中,宗教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诸如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重视宗教文化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加强宗教文化及热点问题的探讨、研究,积极开设有关热点问题讲座,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宗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问题,宗教具有协调和稳定社会的功能,宗教具有道德规范的功能,宗教包容了许多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对人类发展、社会存在、人际关系都极有价值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如严于律己、福利社会、利益人民、爱护生灵等道德规范,对人们有极大的道德教育和约束作用。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以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2、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精神方面的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我们高校教育在塑造大学生信仰方面起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学校应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同时,我们也要区分不同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作好工作。医学和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信教的比例最高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有关,他们不懂得科学的探索和真理的发现是无穷无尽的,未知的正是科学要进一步探索的而不是给出了神的存在的证明。而在对待历史上的科学家信教的问题中,大学生往往存在各种错误的观念,如信教的科学家比比皆是、科学家信仰宗教完全是一种自己的选择或者是将科学家信仰宗教和普通大众信教混淆起来等等观念,这些都是正确的看待和处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而产生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也正是为什么医学和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中信教比例最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各高校及其教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惑、疑难、不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盲目信教、盲从信教的从众心理,才能是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科学家信教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思想认识中起到主导作用。

  3、从宗教宣传中吸收有益成份

  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奋进向上的人。宗教也关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从总体上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的影响正急骤扩大,思政工作却显无力。尤其在大学生当中,思政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妨对宗教作一番考察,看是否有可借鉴之处,这对开展思政工作不无裨益。

  大学生宗教信仰不同于一般的宗教信仰,感性成分大大高于理性的追求,大部分所谓的“信教”学生对真正意义上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宗教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不明显,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特征不突出,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但一部分大学生寻宗教庇护的心理意识强、他们主要认可宗教的人文关怀、道德意境及其艺术和美的表现形式。

  注释:

  --------------------------------------------------------------------------------

  [i]杨慧林.《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特征》,信仰之门 http://www.GODoor.net。

  [ii]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iii]戴嘉宝.《新时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调查分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iv]李志英.《大学生党员信教问题调查》.《理论动态》,2004年总第1642期。

  [v]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当代宗教研究》, 2002年第3期.

  ⑥李志英.《关于当前大学生的调查与思考》.《理论前沿》.2004年第8期

  作者简介:肖来付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5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邮政编码:福建 福州 350007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