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解读“卍”(卐)字符及其不同变体的文化表征意义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庄春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类诸文明创制了多种文化符号,怕些符号这些符号都各有深意,然而,就昭显“和谐”精义而论,皆无出于“卍”(卐)字符及其不同变体之右者。而“十”和“卍”(卐)字符崇拜则是生命和祖先崇拜的静态和动态表现形式,其寓意阴阳和谐、日月生辉和生命轮回。其中,“卍”(卐)字符使用频率最高。“卍”字符,代表佛教,“卍”字符,代表苯教。苯教往往以“雍中(白)本”自诩,“雍中”是藏语对“卍”字符的读音,其“吉祥结”符,寓意“吉祥不到头”。“卍”(卐)字符里加四个点,寺庙建筑寓意“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民居建筑寓意“富、禄、寿、喜”四大吉兆。不时出现的六芒星符和“吉”字符、“合”字符、“化”字符,则是“日月”结合符、“卍”(卐)字符、“十”字符、阴阳太阳符的一种变体,意思都一样:“十”字符为原始和静态的阴阳结合符,“卍”(卐)字符、阴阳太极符为抽象和动态的阴阳结合符,“日、月”结合符、“吉”字符、“合”字符为静态和立体几何学的阴阳结合符,六芒星符为静态和平面几何学的阴阳交合图案。藏密“乐空双运”的智悲合一本尊唐卡、塑像和坛城则为阴阳和谐统一的“综合体”,代表外、内、秘和极密四个层次的和合,是走向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生生之道,也是阴阳结合符的一种立体表现形式。“凸”、“凹”和“日”、“月”结合符寓意负阴抱阳,天作之合、和实生物。笔者不揣浅陋,试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卍”(卐)字符、阴阳太极符、六芒星符及其不同变体表征意义进行解读,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卍”(卐)字符及其文化表征意义解读

“卍”(卐)字符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符咒、护符或宗教文化标志,在古代埃及、波斯、希腊、印度、欧洲、西亚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卍”(卐)字符崇拜,它除了宗教以外在世界上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式样和变体。在世界各地文化区域,先后发现“卍”字符的考古实例和各种变体,“卍”字符崇拜在许多民族中十分盛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始文化信仰符号,其中融合了原始宇宙观和原始的人本主义思想。“卍”字符,几千年来一直在充值着,生活在怕个地球上的各个民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它象征着吉祥之轮和神灵天佑,也代表生命以及四季的交替。“卍”字符,代表的东西很多,与德国纳粹党徽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得斗争的使命”的意图相去甚远。早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卍”字符便已经产生和存在于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如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Hassuna时期的陶器上,便发现有“卍”字符;古埃及最早的“卍”字符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世纪,见于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域外的塞浦路斯和卡里亚陶器残片上;而在古印度,“卍”字符很早就遍见于各处,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公元前二世纪)前,当地印度土著通用的银币上便采用“卍”字符作为标记。

历史上,属于印欧语系的亚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到欧洲,带去他们当时宗教艺术品中的“卍”字符(太阳盘)。从俄国西伯利亚草原Kurgan洞窟和中国新疆亚利安人洞窟出土的文物中可见到这一证据。在希腊,古代的克里特人和特洛伊人在很多装饰中都广泛使用“卍”字符。纳粹党在1920年正式采用了“卍”字符标志,将其用在党旗、党徽和臂章之上。在印欧语系的文化中,“卍”字符象征着“吉祥,好运”。“卍”字符,在印度是与许多代表吉祥幸运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是“吉祥,好运”的象征。“卍”字符中的十字末端可以左旋,也可右旋,其末端指着所有四个方向象征着稳定前进。“卍”字符,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土著人中都有发现,许多宗教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经使用过。在梵文里,“卍”字符作(Srivatsa),意为“吉祥海云相”或“吉祥之所集”,代表“安康”的意思。鸠摩罗什、玄奘译为“德”字,北魏菩提支在《十地经论》中译为“万”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在中国“卍”字符为佛教的瑞相标志为大家所熟知。

在印度,“卍”和“卐”字符都有,代表不同的意思。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符号,所以在不同的人类社会中使用情况也不同。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卍”字符是在距今至少一万多年的一个石洞里,画在墙上的。“卍”字符在今天仍是佛教、耆那教中,它代表他们的第七位圣人,“卍”字符的四臂提醒信徒轮回中的四个再生之地:植物或动物、地狱、人间、天堂。印度认为,“卍”字符为善神象鼻天的象征符号,代表着阳光性本原,代表着白天从东至西运行的太阳,是光明、生命、荣耀的标志;“卍”字符乃是女神时母的象征符号,代表着阴性本原,代表着黑夜从西至东运行的太阳,是黑暗、死亡、毁灭的象征。古印度的印度教和耆那教,都以“卍”(卐)字符为吉祥的标志,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经常出现其标志。

在中国,“卍”字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一个图形符号,又是一个音形义具备的汉字。中国最早的“卍”字符见于东北辽河流域的小河沿文化的翁牛特旗石棚山墓地中,出土有四件刻绘有十二个原始文字符号的陶器上有七个属于“卍”字符,距今约4000-4500年。比小河沿文化略晚的“卍”字符,见于黄河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中,出土彩陶单耳长颈壶上有大量的左旋。“卍”“十”、“X”等字符,其中“卍”字符近百件,大多位于陶器的腹部和底部,距今约4200年。夏商周时期也有大量“卍”字符极其变休的发现,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鼎腹部便有变体“卍”字符,似与太阳和火有关;又如,战国时期的一件车马猎纹青铜壶上下方便有“卍”字符。中国早期的“卍”字符,有可能曾受域外文化的影响,也有可能曾影响了域外文化的“卍”字符。我国《易经》对天理、人道乃至万世万物的认识成果,就概括在以八卦图为核心的“卍”字符之中。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人心,使零星分布的“卍”字符得到广泛普及认同。公元前五、六世纪佛教兴起后,大量借用佛教释迦牟尼三十二瑞相之一的“卍”字符和它的“吉祥万德”之意,并使之很快成为佛教文化的标识之一,具有了神圣的宗教含义。佛教寺庙的建筑物也往往是“卍”字符的天下,窗墙、门格、梁头等都刻有“卍”字符,一般是将无数个“卍”字符相连在一起作为装饰,被称为“万字符不断头”,体现了古代画工对“吉祥万年”的一种企盼和寄托。在佛教遗物上便常常可以看到“卍”字符的踪影。在佛教造像中,佛像的胸部常常可以见到“卍”字符。“卍”字符成为一个中国字符,在汉语中读做“万”字,在藏语中读做“雍中”,象征光明,还有轮回不止的意思,与太极图有异曲同工之妙。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三号墓室出土的丝织品,最左边上就有“卍”字符。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字符。“卍”字符凭借佛教的弘布获得大发展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特征也渐渐渗入到“卍”字符中来。因此,“卍”字符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渐渐具备了本土化和世俗化的意味,开始了其中国化和民族化的漫长征程。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弘扬和追求的鱼水共欢、阴阳和合、富裕寿喜、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万寿无疆等吉祥文化内容也成为“卍”字符的寓意所在。再到后来,“卍”字符的这些寓意又成为一种潜意识,有些被抽象化、图案化为单纯的装饰而不再刻意追究其文化内涵。从隋唐时期开始直到现在,“卍”字符在佛教中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大量应用于瓷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木石雕刻、剪纸、刺绣、编织品、头巾、氆氇、铜镜、图记、服饰、唐卡、坛城、装饰等各种艺术品、日常器物、岩画和建筑物中,进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卍”字符及其变体一般被称为“万字不到头或富贵不到头”,常常被寓意作绵延万代。有时候经常与其它文化符号配合使用,例如,与牡丹相配,寓意万世富贵;与莲花相配,寓意万世昌盛;与梅花相配,寓意万世长寿;与桃子相配,寓意万寿无疆。

早期“卍”字符由“十”字符和“X”字符等衍生而来,是古代先民们生殖崇拜的一种形象表征。后来又衍生出阴阳八卦和六芒星符的表征观念。“卍”字符是阴阳对立统一哲学的表达方式,其万物雌雄观概括了古今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晶,揭示了天有阴阳、阴阳生万物和“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的宇宙大道。佛教于两汉传入中国以后,“卍”字符固有的意义开始减退,代之而来的是佛教文化意义的日益强化。“卍”字符也深入民间,寓意吉祥如意、逢凶化吉、富贵天佑、万古长青、福寿安康、万福祥瑞、坚如磐石、幸福美满,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之一。在佛教(本教)文化里,认为“卍”(卐)字符是佛陀(东巴)的脚印,有时也指“生命之轮”或者“日月之轮”。

二、阴阳太极符及其文化表征意义解读

古人对“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的解释即为阴阳的原义。通过这种解释:向日和背日可分,明暗、冷暖可判。中华民族的先民们“阴阳”的观念产生,是出于对大自然的天地百象、日月轮转、昼夜交接、寒暑更替、水火相抵、阴晴变换、男女雌雄等等对立而和谐现象的最朴素、最直观的认知和体悟。这个认知的形成,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生活、实践、升华的过程。

阴阳太极符实际上就是一个宇宙的模型、思辨的张力。五千年来,它不仅成为东方人破解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万能密码钥匙,而且还成为了世界上科学艺术取之不竭的一部博大精深而藏有万象天机的东方文化魔方。任何神奇的文化,都是以人为根本。人是阴阳的结合体,是天地宇宙的产物,又是万物之精灵。人实是集天之“厚”、地之“精”而生成。人即是一个天地的全息图。《河图洛书》是《易传》、《易经》之源头。清代著名学者、大学士李光地的《御纂周易》以《河图》为“加减之原”,《洛书》为“乘除之原”。并认为:“《河图洛书》之中,有天地人之数,又有天地人之象,还有天地人之道”。《易经》,又称《周易》,素享“群经之首”和“六经之源”盛誉。它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是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组成。全书以“卦”为基本结构单位,其构筑基础是“八卦”。太极八卦观念的图式化为:太极产生“两仪”——天地、阴阳,两仪产生“四象”——春、夏、秋、冬四季,四象产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表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实体。《易经》成书于上古时代,它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先民们的哲学思维,其中惊世之谈则为太极学说,并由此而奠定了《易经》哲学思想的坚实基础。太极学说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生命也是按太极八卦符表述的规律演绎的,人类的基因就是个太极阴阳符,任何人的形成、发展、成熟、衰老与死亡过程,以及他的命运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按太极阴阳符所表述的规律推算出来。人类基因DNA和RNA就是太极文化中的阴和阳,人体生命都是不断的从DNA到RNA生生灭灭地发展变化着。中华民族的先祖圣贤们在禅定中证悟到了微观生命的运动法则。中国的阴阳太极文化是一个生命论。阴阳太极符是黑白鱼头尾相抱,即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也就是阴阳结合为一体。而且,更重要的是白鱼有一个黑眼睛,黑鱼有一个白眼睛,前者是阳中有阴,后者是阴中有阳,谁也离不开谁了。对于它呈现S形旋转状态,则认为它是初生的和有活力的象征,而阴阳通过旋转化合则生万物。阴阳太极符最大的神秘之处,即在于由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中,阐述了宇宙是二元世界,人生存在二元世界中,诸如天与地、奇与偶、上与下、动与静、有与无、大与小、刚与柔、男与女、聚与散、向与背、雌与雄、强与弱、顺与逆、生与死、微与著、分与合、浮与沉、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等等,皆属于阴阳相对的观念。它潜藏了变化的思想,万物阴阳互动渐变消长,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充盈着雄浑博大的宇宙意识,隐含着裂变发展复归为一的变化观等。它是中华民族先民们对神秘浩渺,浑沌一片的宇宙的模拟,它把人类所面对着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罗织入一个统一体来观察、证悟,提炼出由黑和白组成的简单图形,把神秘莫测的宇宙模拟在这个简图之中。阴阳太极符实质上就是浩瀚宇宙“天圆地方”的一个缩影。《易经》以辨证的阴阳学说为核心,从自然现象和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去解读其内含的各种规律。在《易经》中贯穿的这些万物交感观念,变化发展观念等朴素的辨证法观点,对后来的哲学、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易经》的思想渗透在众多学科领域中,被视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的源头活水,对世界文化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类第一次向太空联络,采用的符号便是《易经》学中的九宫八卦图。《易经》八卦奠定了二进位制数学的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二进位制数字的国家。《易经》的原理表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语道破天下之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众象缤纷缘来如此。如果仅从数学角度去研究,其中则含有二的累乘方的数学模式。即:2、22、23…2n(2、4、8…)。八卦实际起源于文字发明前的结绳记事。因此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最简单的二进制数字符号的组合,并为现代计算数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200年前,古希腊遗留的陶岔河图,底部就刻有中文古篆铭文。它充分证明,早在商末周初,中国《易经》文化就己传入希腊,走向了世界。

阴阳太极符包含的宇宙意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经过中国历代思想家、哲学家的发展,特别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著的《太极图·易说》对阴阳太极符内涵的阐述,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他对阴阳太极符的内涵概括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木火土金水,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易经》以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为天数,以二、四、六、八、十这五个偶数为地数。天地相合,乾坤会通,而成九宫之状。八卦之本是太极,太极函阴阳,阴阳相感而八卦生。八卦代表八个方位,会于中而成九宫。《易经》卦一乾和卦二坤阐述了中华民族贵动的精神和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中的阴阳思想、辩证思维、整体观念、符号系统、感应观念、类比方法、系统原理、序列思想、相对原理、对称图式、互补原理、均衡思想、周期循环思想等等,对今天的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更是颇有启示和影响。

阴阳太极符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构成的奥秘: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相应而又合抱。苏东坡曰:“阴阳交而生物,道于物接而生善,物生而阴阳隐,善应道不见矣。”《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又云:“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清代思想家连斗山在《周易辨画》中指出:“两美相合为嘉”,就是说,阳与阴乃世之两美,有相感相合之德,阳遇阴则通,阴遇阳则明,这才能达到生命世界的亨通与繁茂。“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的哲学概念,古代哲人用它说明世界。阴阳太极符是东方人的智慧符号,中国的哲学和美学的精髓都在阴阳太极符里。阴阳太极符中不仅蕴含着的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生生、稳定等中华民族审美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蕴含着的阴阳对立统一和互动竞合等中华民族的哲学大道。中国文化美学中的宇宙意识和气韵论,中国哲学中的辩证统一和变化发展观,普遍联系观,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阴阳太极符中所含的思想。

中华民族具有非常悠久的辩证思维的传统,而阴阳太极符是最形象的概括。太极文化把宇宙变化的法则称“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阖一辟谓之变。”这些命题说宇宙万物是个生生不已的洪流,而这一变动不已的洪流就是一阴一阳、一阖一辟的对立而统一的过程,太极文化阐述的这些原理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确立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原理。太极阴阳符实际上就是一个“无言而无不言”的魔方,它告诉人们所有层次的宇宙和所有事物的衍生规律。明末高僧蒲益智旭运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和“万法唯心”的思想来援禅解《易》,认为禅学与易学、儒学与佛学乃至儒、释、道三教之间都是可以相通的,因为它们同心同理同源。

阴阳太极符中有一条S形曲线,把一个圆形分为两条鱼形,非常生动地表现了阴阳交错分合,上下起伏波动,互生互化的全息运动过程中,反映了太极系统中“阳盛则息,阴盛则消”的全息变化规律。而且,正是在“阳”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阴”的生成;又正是在“阴”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阳”的复生。其实,《易经》的哲理就是阴阳一体。而《易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易经》的内核就是六个字,叫做明象位,立德业。阴阳太极符给人的警示与启迪,可谓润泽中华大地长达五千年之久。因此,它的传播与弘扬,更有利于全人类共享这一文化成果。

三、六芒星符及其文化表征意义解读

六芒星符,发源于印度教的古代宗派Tantrism派,被认为是吉祥万能的图案,代表的是具有双性特征的伟大神灵。Tantrism派奉行女阴崇拜,传承自一个女性教徒组成的乌拉迪亚派(崇拜“圣娼”),其主要的崇拜偶像是男根与女阴(Lingam—Yoni)的结合体,男根为席瓦(Shiva)的象征、女阴为卡利·玛的象征(被称为Shakti#Kali,也被认为是席瓦之妻),表示男性宇宙原理和女性宇宙原理的合二为一。六芒星符是阴阳结合体的象征符号。尖端向下的三角形代表宇宙伊始的“女阴的图象”;尖端向上的三角形代表男性性器。两个三角形的交汇代表阴阳交合,寓意“两性具有者”(Androgyne),代表了融合和圆满。因此六芒星形在Tantrism派的教义中被称为“吉祥的图象或伟大的图象”。在汉字的老祖宗甲骨文中,向上的三角和向下的三角分别代表男女的性器。在符号学中,三角代表性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个符号具有象形的涵义。中国汉字的“合”,本意也有男女结合的意思。而欧洲和印度许多神话中的创始神都是两性具有者,特点为一个躯体、两个头、四只手臂,表示“紧紧相拥的男女”(即六芒星符的表象化)、在无尽的阴阳交合中达到精神的合一。Tantrism教派在近现代存在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中国西藏。

而现今犹太人的象征图形“六芒星符”,原意为“大卫之盾”,现或称乌拉迪亚派符、或称所罗门封印、或称犹太星符,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交错而形成的六角星,是以色列民族犹太教的文化图腾,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以色列建国后将六芒星符放在以色列国旗上,使其成为了以色列国家的象征图案,被称为所罗门封印,也代表犹太人信奉的神灵,表示双性紧密结合,是犹太人吉祥万能的文化标志。

在藏传佛教密乘中,六芒星符是佛父与佛母交合双修的平面几何图案表现形式,溯源起来它还是由古代印度原始宗教中的性力思想衍生、提纯和再造而来。双身佛中的佛父代表对众生的慈悲,佛母代表卓越的智慧,二者的结合是慈悲与智慧的结合。双运的真实含义是指乐空不二或智慧方便无别。古印度原始宗教中有一派是性力派,其根本教理为梵天号性力之结合,既以梵象征一切万物之显现,复以性力象征世界之发展,这派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于创造女神的性力产生和繁衍而来的,因而把性交合看作是奉事女神的方法和对女神的崇敬。这种性力思想也传播到藏传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里来。显宗佛教是严禁色欲的,把它列为五戒之一,但在密宗经典《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中则采取和显宗截然相反的态度,认为女性是供养物,她们是一些佛菩萨等化身而来,用色欲来调伏那些阻碍修法的魔障和无明,然后将修法者引渡到佛智,达到“以欲制欲、以染达净”的目的。例如,佛经上有位毗那夜迦,象头人身,他是大自在天(也就是湿婆神,古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是毁灭、苦行和舞蹈之神)的儿子,性格极为荒暴,所以也叫大荒神,为了调伏他的暴戾,观世音菩萨化身为女性与他拥抱相合,使他的野性得到训伏,故而双身大乐,最后观音将他引导到佛智而来,所以也叫大圣欢喜天。藏传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里那些忿怒的明王和明妃拥抱像,则是喻意着修习佛法要用威猛来吓退魔障,破除无明,也即“悲”,那男女相合是象征着另一方而还要用色染来收敛野性,调伏那些佛智未开、愚昧障暗的众生的,是智慧的表征,代表“智”,双身像是把“悲智和合”的佛理加以形象化的塑造,并不是教导修法者纵欲的。双身修法,也叫“乐空双运”,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法最为艰深隐秘的一种,由于其教理艰深玄奥,真正能修习密法的高僧微乎其微,那些寺庙供奉的双身造像主要是用来喻意佛理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其实是“乐空双运”的另类表征。

六芒星符,倒三角形(阴)和正三角(阳)相倚而生。它充分体现了“负阴抱阳生万物”的哲学思想。阴阳生化万物是六芒星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物,故名三名同心。只有天人合一、阴阳相须、以和为贵、太和万物,万物和社会才能有序和谐。所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把握阴阳是最高智慧的象征,这是不无道理的。”

文献参考:

1、凌立,藏族“卍”(卐)符号的象征及其审美特征[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拉都,藏族“卍”(卐)符号的来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3、自兴道,阴阳太极图与自然构造的对称性[J],思想战线,2000(2);

4、周文顺,河洛文化[M],五州传播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5、吉布,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6、宋丙玲,浅谈中国的“卍”字纹饰[J],四川文物,2006(2);

7、金开诚,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及其古为今用,光明讲坛总第13期,2006.11.02;

8、洛桑嘉措,图解西藏密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作者简介:庄春辉,四川阿坝州文化局副局长兼州文联和州社科联副主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