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今日龙华寺与静安寺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白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日龙华寺与静安寺

  ◎白衣

  编者按:今日龙华寺依然巍然屹立,并计划筹建一座“上海佛教文化中心国际会议厅”。唯静安寺重新扩建,约三、五年后,方能建成新殿楼阁,大放异彩。

  海内外佛教徒来到上海参访,几乎都要到坐落在西南首的龙华寺和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寺去观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龙华寺,古朴典雅,寺前的龙华塔,寺旁龙华公园阳春三月的桃花,以及一年一度盛极江南的龙华庙会,构成了繁华都市的另一番情趣。而静安寺却用土黄色的山门把庄严肃穆、清静优雅的佛教世界同沸腾喧闹、绚丽繁忙的俗世迥然隔开,真可谓“闹中取静”。两寺本身的韵味和风格各有千秋,使得上海的佛教和地方文化锦上添花。

  龙华寺和静安寺是著名的江南古刹,相传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差不多和上海成陆年代相仿。一七○○年前正值东汉王朝濒临崩溃,魏、吴、蜀三国鼎峙,吴国雄躆江东,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及交趾(现在的广东、广西及越南大部)均在它的版图之内。上海地处长江口,在东吴境内。三国时,上海尚未完全成陆,只是一些芦苇荡和淤泥积成的沙洲,除了一些渔民往来其间外,几乎荒无人烟。佛教虽于东汉明帝十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入中国,但一直传布于北方而未流入江南。东汉末年,一些佛教徒为避战乱,随难民一起迁居吴地,佛教才传到了江南。出生于东汉灵帝时归籍汉朝的月氏族人支谦居士,以博学多才被吴主孙权拜为博士,尽辅导太子之责,并翻译了许多佛经。其时,因避战难到吴地的还有安息国高僧高世安等。天竺僧人康僧会也因佛法未达南国,决心开教江表,乃杖锡东游,传播佛法。康僧会是康居国人,虽然世居印度,但因父亲经商迁至交趾,出生于汉地,出家于交趾。当时从广西、广东、越南北部到吴都建业(今南京)只有水路可走。传说康僧会坐船途经上海,停泊龙华荡(今龙华镇),见水天一色,藻荇交横,感叹说:此地尘辄不到,颇宜清修。于是叫人车水,果然看到神龙窟宅,便施法召龙王乞地。广泽龙王自量无法抗拒,答应献地,但对康僧会说:“师有居,我无宅,奈何?”康僧会答道:“我必还汝那居,须为我护法。”于是在寺的大殿东庑同时建外伽蓝堂,请广泽龙王做该寺伽蓝护法神。到了建业以后,康僧会奉劝孙权信佛建寺塔,王曰:“佛生西国,入灭久远,无可取信。”僧乃进曰:“佛骨舍利,神耀无方,求之可得。”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僧即请期封室,以瓶加几,洗心哀求,哭出血泪。经三七二十一日,只见瓶中射出五色光。吴主大喜,亲自执瓶,泻出一粒,当即化二,共得十三颗。舍利子在光明中现大莲花,照耀宫殿。孙权即命人造塔十三座,龙华塔就是其中之一。梁代慧皎的《高僧传.康僧会传》说赤乌十年造的塔是“中国造塔始也”,可见龙华塔不仅是古塔,而且是中国最早的塔之一。

  龙华寺,塔建造初期如何模样?史料全无记载。根据上海地区地面形成的地质学考察,三国时沪地西南郊尚未有像样的集镇,因此有人对赤乌十年(公元二四七年)康僧会就能在龙华荡建寺立塔表示怀疑。但是这种怀疑同样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据,同样不足以信。我们暂且不去考察事实史料的确凿,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建于赤乌十年的龙华寺、塔决计不会初具规模,更不会具有今天的风姿和规模。因为即使康僧会到过龙华荡,后来为感康僧会弘法之恩,把他设像行道的茅茨称作“寺”,也未尝不可。

  龙华寺、塔至少在唐代已经闻名,皮日休的《龙华夜泊》诗云:

  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

  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

  唐人既称其为“古刹”,可见历史悠久,也可见其兴废多难。据记载,武则天就曾赐钱五千贯,钞千锭,建圆通宝殿。据说现今的龙华公园后面就是圆通宝殿遗址。

  五代的吴越忠懿王钱俶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年),他巡行江浙,夜泊浦江之上,风雨骤至,草莽间神光烛天,钟梵隐然。询问当地父老,告知是龙华寺所在,遂命重建,并赐金像观音、善财、龙女各一尊,金字藏经一百另八函。之后历代屡有兴建,皇室也屡赐金银钱币,珠宝饰物,良田屋宇,御书匾额。宋治平三年(公元一○六六年)赐寺额“空相寺”,至今寺内花园里还留有两块“空相寺”界石;长期以来被奉为龙华寺三宝的明代藏经、范金毗卢佛像、金印,相传是明代帝王所赐。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御赐“万寿慈华禅寺”。

  千余年来,龙华寺屡建屡衰,几经变迁。今天的龙华寺,建筑结构按江南寺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两厢和偏殿。所有建筑飞檐甍脊,庄严幽深。西厢大厅内的玉佛殿供奉的玉佛,用整块白玉雕成,高一.七米,上饰玛瑙、翡翠、宝石,是香港佛教徒从缅甸请来献给龙华寺的。

  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前,八角七层,砖木结构,市檐有廊,重重飞檐高翘,每层平座有的栏杆随塔身转折,每层檐下悬挂著八只古色古香的铜铃,微风吹动,五十六只铜铃传出清脆的叮叮当当之声,犹如天界传来的佛音,令人遐想万千。据说经过一次雷击,铜铃从此无声。塔的顶层有铁制的覆钵、露盘和套在一根铁刹上的七重铁环,顶端有葫芦状的“宝瓶”。这些装饰称为“七相轮”,佛教徒视之为镇塔之宝。传说早年塔顶的露盘里终年有水,并有二尾金色鲤鱼游跃其中,即逢大旱,水亦不涸。现在塔顶已无露盘。但有人说在青浦县泖湖中的泖塔上见过;又有人说在泖湖里见过。还有说龙华塔在某一时候会大放光明。总之,人们以美丽神奇的传说显示龙华塔的佛迹。

  在龙华塔旁,有一座低矮的山门,那是龙华寺的古山门。山门古朴无华,与整个龙华寺、塔浑然一体,使人回想起遥远的赤乌年间,康僧会单身只舟来到这乡间渔村弘布佛法的情景。

  龙华寺曾是台宗祖庭之一,故又称“龙华教寺”,但对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来说,他们更虔信寺内供奉的弥勒佛。佛教传说,弥勒从佛授记(预言)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位而成佛,但他先于佛入灭,上升兜率天(弥勒净土)内院。以后将由兜率天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向天人说法以广度上中下三根众生,谓之“龙华三会”或“龙华会”。龙华寺的名称就是取称弥勒菩萨将在龙华树下成佛的意思,龙华寺也就成了弥勒菩萨的道场。

  龙华寺供奉著两尊弥勒像。一尊是一般汉族寺庙供奉的弥勒像:坦胸露肚,面带笑容,这是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是五代明州奉化人,名“契此”,号“长订子”。他常以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象疯癫,据说能“示人吉凶,必应期不忒”。他临终前端坐在岳林寺的盘石上,口中念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以为是弥勒显灵,于是造了他的像供奉。后人根据布袋和尚的形象,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楹联挂于佛像两侧,以教化世人。此外,龙华寺还供奉著一尊不可多得的天冠弥勒像:头戴五佛冠,身佩璎珞,这是佛传中住在兜率天内院的弥勒菩萨的法相像,极为珍贵。

  布袋和尚于后梁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三月初三圆寂。每年此日,龙华寺举行庙会,以资纪念,这便是上海人家喻户晓的“龙华庙会”。龙华庙会后来演变成城乡物资交流会,近年来又发展成民间民俗文化的荟萃。每年农历三月,龙华寺内牡丹和龙华公园桃花竟相开放,云燕霞蔚;寺院内,佛事道场,香烟缭绕;寺院外,庙会兴盛,车水马龙,给赤乌古刹更添风情。现任方丈明旸长老,因多年患病治疗。目前由照诚法师代理住持一职,深得四众弟子敬重和爱戴。

  与龙华寺一样,静安寺的创建年代无确凿的史料可以查考。说静安寺建于吴赤乌年间,一是据说寺内有刻有“赤乌”字样的赤乌碑,二是南宋绍熙四年(公元一一九三年)杨潜在《云间记》“静安寺”条中说,按寺记,沪渎“重玄寺”为“吴大帝赤乌中建”,也与康僧会入吴地传法建寺相关。静安寺的赤乌碑早已不存,但杨潜是绍熙四年时华亭县(松江县前身)知县,古称“云间”,知县主持纂修地方志,其中所言不能说没有根据。早些时候的佛教传说中,即唐代道宣大师所撰《释迦方志》中,虽未断言重玄寺建于何时,但已提到西晋建兴元年(公元三一三年,距赤乌十年六六年)在维卫、迦叶二佛石像浮于吴淞江,“吴人朱膺迎至沪渎重玄(元)寺”。传说建兴八年(公元三二○年),又有渔人在沪渎沙滩上获得两个大石钵,以为是普通石钵,用以盛放荤腥之物,忽然间有佛像现出,渔人大为惊奇,就送至重玄寺,供奉于两尊石佛像前。

  重玄(元)寺到了唐代一度改称“永泰禅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一○○八年)改为现名。

  静安寺的原址,相传在吴淞江(今苏州河)的北岸。南宋嘉定九年(公元一二一六年),寺僧仲依因寺址经常受到江水波涛冲击,房屋有倾倒的危险,于是迁址至尚在芦浦旁的沸井滨,即现址。沸井滨在民国初年被填。

  静安寺屡经兴废,清末民国初,始具今日之规模。自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以来,在南翔建历代祖师坟墓,后来称为“静安寺南翔塔院”。静安寺几经修葺,寺宇深邃,树木郁。寺西一带,花农遍植奇花异草,景色宜人,吸引众多游人,乘坐马车到静安寺兜风游览,一时成为风尚。一九一九年,寺前筑成通道,沪西一带日见繁荣,静安寺香火更旺,游人如织。以后的三十年,静安寺每况愈下,殿堂年久失修,到解放前夕,几近衰颓。

  建国后,政府几度拨款整修,使千年古刹成为上海一座比较完整的大佛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大雄宝殿前是一个绿茵铺地的大院子。早时,院子西面的草地上有一石制“出食台”,相传是明代弘治十七年(公元一五○四年)的古物。出食台是佛教传说中的法物,相传佛教二十诸天中,有个“鬼子母神”,她生有五百个孩子,生性残忍,常常捉别人的孩子吃。人们无奈,求法于释迦牟尼,佛陀用佛法把她的孩子摄到佛钵内,鬼子母神无奈,只得去求释迦牟尼。佛说:“你爱自己的孩子,却去吃别人的孩子,别人做母亲的就不痛苦吗?”鬼子母神被感化了,皈依了佛教,成了一个护法天神。可她食量很大,常常吃不饱,于是释迦牟尼便令僧人们在吃饭时,另放一些食物在出食台上,给鬼子母神吃。后来的僧人仿效释迦,就有了出食台。

  三圣殿后面是一幢二层楼房,楼下为方丈室,楼上设有真言宗坛场。真言宗即密宗,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藏。直言宗有系统的咒术、仪礼、俗信。修法时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就可即身成佛。修法之际还需有坛场,配置诸佛菩萨和法器。僧人嗣阿阇梨位时,设坛举行灌顶仪式。静安寺的真言宗坛场为持松法师一九五三年四月所设,共分五个坛:孔雀坛,供奉孔雀明王像,左右两壁悬挂密迹金刚像;护摩坛,供奉金刚萨埵像;大坛,中间供奉大日如来像,两旁供奉不动明王像和爱染明王像;圣天坛,供奉如意轮观音像;诸天坛,供奉大黑天像和河利帝母像,左右两壁悬挂十二天像。另外,护摩坛、大坛、圣天坛的左右两壁,都挂著八大祖师像。每个坛中,又供设著真言宗的各种法器。真言宗坛场建立后的十多年间,在此坛场授受密法,以受灌顶者不下数万人,从而复兴了中国自唐以来失传已久的密宗。

  静安寺只是在近代才发展成闹市中的寺院。在这之前,一直是自然景观和佛教传说水乳交融,浑为一体。元代静安寺诗僧寿宁把寺中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亭、绿云洞、沪渎垒、芦子渡集为八景,并邀当时知名人士作诗歌咏,这就是当年静安寺著名的“八景八咏”。随著年代的变迁,静安寺几经兴废,其中的七景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涌泉”,经疏通,才重新昼夜沸腾。不过,海内外佛子仍然虔敬这赤乌古刹。新加坡刘光宇居士发心捐赠的玉佛像,已于一九八九年九月六日请进静安寺,并将于来年佛诞节开光。“八景八咏”虽只剩“涌泉”,然而这座高三.六米,宽二.七米的玉佛像,将使静安寺成为全国寺庙之最,名扬天下。

  今天,土黄色的山门,乌黑的重檐,朱红的殿堂,赤色的佛像,使这座赤乌古刹,在繁华热闹、灯光闪烁的南京路上显得愈加庄严肃穆。

  三年前,方丈真禅法师圆寂后,现由慧明法师统率两序大众,负责修建寺院巨大工程,诚不可多得僧宝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