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楞嚴經圓瑛法師講義經文勘誤表及說明(中)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会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1996年)大乘精舍版經文勘誤表

次 第

備 註
(一) 117 1   為不眼對 為不對眼 與六十年版110同
(二) 129 2   外非不相知 不相知 「非」是小注
(三) 133 4 此心之體 此之心體 與125同
(四) 257 10   還塵 還塵 字不清
(五) 384 11 迷、生死 迷悟生死 脫「悟」字
(六) 418 11 名聞性 聞性 脫「」字
(七) 420

7

(八) 423

漏掉「若從空出」一段

(九) 423 8 7
(十) 424 1 21 若冷劫多 若冷勢多
(十一) 554 10   周法界 周法界 脫「」字
(十二) 652 4  

非阿羅訶,非三耶三菩

非阿羅訶三耶三菩

多一「非」
(十三) 733 「如意默容」等兩行,是經文,誤作注解
(十四) 772 15 與715同
(十五) 815 5 9
(十六) 819 5 12
(十七) 843
844
末1 紫金光 紫光金
(十八) 1039 10 3
(十九) 1120 2 18
(二十) 1154 2 17
(二十一) 1184 雨師 風師雨師 脫「風師」
(二十二) 1451 8 5
(二十三) 1455 3 11
(二十四) 1460 5 6
(二十五) 1490 9 23
(二十六) 1496 3 7
(二十七) 1528 5 6
(二十八) 1537 6 3
(二十九) 1546 1 賢 聖 聖 賢
(三十) 1549 3 16
(三十一) 1562 11 佛破律儀 破佛律儀
(三十二) 1655 9 15
(三十三) 1657 6 生 死 死 生
(三十四) 1658 5 精 真 真 精
(三十五) 1658 5 如演若答多 如演若多 多一「達」字
(三十六) 1681 1 滿

「大佛頂首楞嚴經圓瑛法師講義」大乘精舍版經文勘誤說明:
大乘精舍,於民國1996五年,重排印行講義,精裝,一厚冊,計一七○三頁,一千六百一十四部。
1971年版,改用新標點,但經文點在字旁,今本則點在中間。錯字也增加,故須另編勘誤。
「仍存原文」的經文: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大乘」版排成與前後經文字體相同,殊非所宜。
初版,此段「仍存原文」的經文,字體同講義。
1971版,(即是改用新標點的初版)。「仍存原文」的經文,字體也和經文不同。
(一)大乘版116、117頁第一行的「為與眼對?為不眼對」「為不眼對」應是「為不對眼」。
1951年的初版,正確。六十年版開始錯誤。
(二)129頁第二行「內無所見,外非不相知」的「非」字,是小註,與經文字體相同,誤。
初版原本的「非」,字體比經文小。1971年版本的「非」,亦比經文字體小。
(三)133頁第四行「此心之體」,應是「此之心體」
「心」「之」顛倒,從初版開始錯誤,直至今日,不見改正。
初版原文作「此心之體」。
(四)257頁第十行「 」字不清。1971年版作「鬱還塵」。
(五)384頁第十一行,「迷」下,「生死」上,脫一「悟」字。
1971年版作「迷悟生死」。
(六)418頁第十一行末,「名」下,「聞」上,脫一「」字。
1981年的「大乘」版,作「名聞性」。
(七)420頁末行「鼻人」的人,誤,是「入」。
(八)423頁,漏掉「若從空出」一行20字,及注一行。
1981年版:經文「若從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關汝入﹂,注「此破不從空生,三無所從來竟。」
(九)423頁第九行「舌人」人誤,應作「入」。
1981版作「舌入虛妄」。
(十)424頁第一行「若冷勢多」,勢,誤作劫。
七十年版作「若冷勢多」。
(十一)554頁第十行,「然」下,「周」上,脫一「」字。
1981版作「妙覺湛然,周法界」。
(十二)652頁第四行「訶」下,「三」上,多一「非」字。
初版亦作「非三耶三菩」,因此,所有版本皆有此「非」。
1981年版「非阿羅訶非三耶三菩」,有「非」。但大正藏無此「非」字。
大正藏,「非阿羅訶三耶三菩」為一句,無「非」字。以此為正。
楞嚴文句同作「非阿羅訶(應供)三耶三菩」
(十三)733頁,意的經文「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誤作註解小字。
大乘精舍1981年版,意的經文字體,同前後經文。
(十四)772頁末行,「汝今聲不」的「汝」,諸本皆作「爾今聲不」。
楞嚴文句、易解疏皆作「爾今聲不」。
(十五)815頁第五行「此結無存」的「無」,誤,是「若」。
上海初版,是「此結若存」。1971年版才誤作「無」。此後,所有版本皆同此誤。但1981年本卻有改正。
(十六)819頁第五行「偏牽其左」,應是「偏掣其左」,「牽」誤。
初版原本:「偏掣其左」。
(十七)843、844頁末一行「以紫金光塗佛形像」,應作「紫光金」,諸本同此誤。
大正藏作「以紫光金塗佛形像」。
(十八)1039頁第十行「聲無即無滅」,「即」,誤,是「既」。
初版本作「聲無既無滅」,1971年版作「聲無即無滅﹂。1971年版開始錯誤,延續至今。
(十九)1120頁第二行「阿門」,門,誤,是
1981年版作「彌勒阿彌陀」。
(二十)1154頁第二行「攝授」,應作「攝受」。
大正藏作「能於十方攝受親因。」
(二十一)1184頁最後一行,脫「風師」二字,看初版原文可知。
上海初版作「日月天子。風師。雨師」。1971年版脫「風師」二字,延續至今。
(二十二)1451頁第八行「再來賃倚」,「賃」,誤,是「」,「再來倚」。
1981年版作「再來倚」。
(二十三)1455頁第三行「仔細分別」的「仔」,初版作「子」,1971年版開始作「仔」。
上海初版作「子細分別」。1971年版作「仔細分別」,注中引用正脈,但正脈原文亦作「子」字,初版本亦是「子」,此本刻意改用「仔」,未知何意?
正脈、大正藏皆作「子細分別」。
(二十四)1460頁第五行「心精通胎」,「胎」,誤。應作「」。
大正藏作「心精通」。
(二十五)1490頁第九行「觀見蚊蟲」,「蟲」,誤,應作「」,「觀見蚊」。
1971年版作「觀見蚊」。
(二十六)1496頁第三行「則眾憶魔」,「眾」,誤,是「有」,「則有憶魔」。
上海初版作「則有憶魔」。1971年版作「則眾憶魔」。六十年版開始錯誤,延續至今。
(二十七)1528頁第五行「心愛 沼」,「沼」,誤,是「」。
1981年版作「心愛 」。
(二十八)1537頁第六行「其人原不」的「原」,大正作「元」。
大正藏、科會本、楞嚴文句皆作「其人元不」。
(二十九)1546頁第一行「十方賢聖」,藏作十方聖賢。
(三十)1549頁第三行「越牖透牆」,「牆」,誤,應作「垣」。
大正藏作「越牖透垣」。
(三十一)1562頁第十一行「佛破律儀」,誤,應作「破佛律儀」。
(三十二)1655頁第九行「微妙開示」,「妙」,誤,是「細」,「微細開示」。
大正藏、楞嚴文句皆作「微細開示」。
(三十三)1657頁第六行「非留生死」,應作「非留死生」。
大正藏、楞嚴文句皆作「非留死生」。
(三十四)(三十五)1658頁第五行有二誤:
一、「妙明真精」,倒作「精真」。
二、演若多,作演若達多,多一「達」字。
大正藏、楞嚴文句皆作「妙明真精」、「演若多」。
(三十六)1681頁末行「佛土充滿」,「滿」,誤,是「」,佛土充
大正藏作「佛土充遍」。(待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