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什么叫大藏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藏经”这个词,在梵文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原词,因此,它是一个由中国人创造的名词。
  “大”,在这儿是一种褒义,它表示佛教的经典穷天地之极致,无所不包。佛教常把佛才具有的最高智慧称作“大圆镜智”,把佛教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称作“大日如来”,所用的“大”,都是同一种含义。
  “藏”,是梵文Pitaka的意译。Pitaka,意为盛放东西的箱子,笼子等器皿。古代印度的僧侣们常把他们抄写的贝叶经存放在这类箱子或笼子中,因此“藏”也就成佛经的计算单位或代名词。
  “经”,是梵文Sutra的意译。Sutra,原意为“贯穿”,古印度佛教徒认为,用一根线绳把花瓣穿起来,这些花瓣就不会再被风吹散。同理,把释迦牟尼的教言搜集总摄在一起,便可流传后代,永不散失,所以称作Sutra。中文“经”,原意为织物的纵线,有绵延之意,故引申为“常”,指常存之理义、法则,原则。《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传》:“经,常。”就是这个意思。中国人自来有一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认为宇宙间存在着某种终极真理。对“经”的上述诠解,就是中国人这种心态的反映。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要用“经”来翻译印度的Sutra呢在此,僧肇的解释可能是有代表性的。僧肇在《注维摩经》卷一中说:“经者,常也。古今虽殊,觉道不改。群邪不能沮,众圣不能异,故曰常也。”意思是说:所谓“经”,是—种永久不变的东西。尽管时间流逝,古今情况不同,但释迦牟尼使人觉悟的真理不会发生变化。这种真理是任何不信佛的外道(群邪)所破坏不了的,即使是佛弟子们(众圣)也不能随便改变它!所以称作“常”,也就是“经”。由此看来,中国人用“经”翻译印度的Sutra,反映出中国佛教徒对释迦牟尼及其言教的无限崇拜与信仰。
  所以,“大藏经”这个词既吸收了印度佛典管理的内容,又融贯了中国人的思想与情感,本身就是中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从现有材料看,“大藏经”一词最早出现在隋朝灌顶所著的《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中。文内说智者大师一生共造“大藏经十五藏”。当时还没有发明雕版印刷术,造大藏经。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因此,造成十五藏大藏经,这在当时是颇为惊人的数字。这条记述说明,最迟在隋代,“大藏经”一词已被人们使用,但当时这个词主要用来指由中国人自己编集的汉文大藏经。
  近代以来,这个词的含义略有扩展。除了特指汉文大藏经外,有时也在前面加上定语,用以表示各类其它语种的佛教典籍汇编,如:藏文大藏经,巴利语系大藏经,西夏文大藏经,蒙文大藏经,满文大藏经,傣文大藏经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